钟昌恒 韩礼全 张郁桐 李 晶指导老师,
(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2001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并将其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二十年来,英语教育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其中,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既有英语教育发展的共性,又自有其特殊性,作为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十四五”期间推行的“国培计划”,旨在培育优秀中小学教师队伍;诸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政策性文件,有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民族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在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上仍存在差距,致使英语教育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学界一直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问题进行着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许多研究针对的是西北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姜秋霞、刘全国和李志强(2006)在“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中表示,西北民族地区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较为单一,只关注外语的工具价值,对英语文化的接受程度不高,三语环境中外语学习受汉语干扰影响较大。白丽梅(2007)在“甘肃藏族地区中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指出,甘肃藏族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差,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英语学习氛围和资源以及升学压力低于当地汉族学生。孙嘉宇、尹翔、刘雯(2013)在“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中指出,教师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观念陈旧,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1]。
另一方面,学界专门针对少数民族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综合性研究。罗志峰(2002)在“加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中谈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教学状况阻碍了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发展。孙霞(2012)在“探索民族地区中学英语课堂活力之源”中提及,民族地区封闭的环境造成了学生内向、少言的性格特点,导致课堂氛围死寂,外语学习缺乏积极性和氛围。刘素辰(2019)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政策民族志研究”中指出,学生在灌输式教育的培养下,形成了对教师极强的依赖性。钱晓红(2020)“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特岗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中提出了要培养特岗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见解[2]。
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特点的研究仍然较少,所以本文对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小学生英语学习特点进行了研究。
基于已有的研究,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对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展开针对性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英语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墨江县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分析了小学英语教育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发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小学生英语学习有以下特点。学习受母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英语学习动机较弱、英语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英语课外拓展资源不足、英语师资力量薄弱。最后,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六点建议[3]。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访谈法,一共走访了5所学校,其中四所为小学,一所为中学;走访过程中,随机访谈了40位学生,其中男生22名,占55%,女生18名,占45%;在年级分布上,主要以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为主,一共有37名,其中,六年级人数最多,有16名,占40%,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人数分别占15%、12.5%、25%、7.5%;在民族分布上,哈尼族人数最多,有32名,占80%,汉族和彝族学生人数各占10%。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8%,县内哈尼族文化保留完整,在长期哈尼族文化影响之下,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具有典型的哈尼族特色,也对哈尼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在访谈过程中,超过80%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英语传播哈尼文化,他们希望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哈尼文化相关的知识。此外,哈尼族语言尽管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但是口语应用广泛,因此,学生在英语语音语调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哈尼族方言的影响。
经调查所得,该地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与哈尼族文化特色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中英文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匮乏,慕课的出现能够有效地弥补不足,作为英语教师职业培训的关键方法以及策略,大部分的慕课课程主要是国际上比较优秀的老师所录制的,各种顶级大学的优秀老师在课程教学课件的过程之中以录制课程的形式来实现国际优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另外慕课之中还有不同形式的考核手段以及检测方式,以此来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种策略以及模式不仅能够更好的节约教师个人的时间,还能够保证教师迅速进入英语教学阶段之中,实现知识的传播以及高效共享。
一是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使用英语了解哈尼族文化,并希望能沟通过英语传播哈尼族文化。在抽样调查过程中,哈尼族学生占总人数的80%,并且均希望能够通过英语传播哈尼族文化,而在抽样调查的40名学生,29人表示希望老师在英语课堂中运用英语讲解哈尼文化,占总人数的72.5%。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哈尼族发音特点学习英语发音。在访谈的三位小学教师中,两位教师表示,在英语发音教学中较少地考虑将哈尼族语言与英语语言进行联系,一位利用自然拼读法教授英文发音,一位则利用原声模仿进行发音教学。而利用哈尼族语言进行教学的特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联珠镇第二小学的教师。联珠镇第二小学的一位英语教师在访谈过程中表示,少数民族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较高的语言敏感度,因此他们学习英语具有一定的优势,哈尼族语言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发音特色,加之学校学生以哈尼族学生为主,其余学生也在日常生活受到哈尼族发音影响,因此利用哈尼族语言发音特点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4]。
针对学习动机,课题组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提出了“是否喜欢英语”和“是否喜欢英语课”两个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喜欢英语的学生占抽样调查学生的82.5%,而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占抽样调查学生的72.5%。仔细对比数据发现,一共有4名学生喜欢英语但不喜欢英语课,经访谈得知,不喜欢英语的学生认为英语难学、自己英语成绩差;而不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则是因为英语课以听说为主,虽然会读英文但是不明确自己读的是什么意思,感到枯燥无味。
通过对四所小学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英语积累比较少,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很少会主动去预习新课或者是去复习学习过的英语知识,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语文和数学上。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很少有学生会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去参加课外的辅导班。由此可见,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高。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四所小学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以听说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依照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很少利用手势和表情等言语信息或者动画等非言语信息来帮助小学生完成语义辨识,小学生对听到的语句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使得小学生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较低。
哈尼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主要依靠教材,很少通过其他途径来提升英语水平,并且学生们的英语作业以简单地进行抄写为主,老师们基本不会布置复杂的作业,也不会提供其他的英语习题材料。
家庭是影响英语课外拓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的家长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多的家长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经济实力、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视英语教育,这也使得学生在课外不能得到更多的英语积累。
课题组一共走访了四所小学和一所初中,分别是县城小学、联珠一小、联珠二小、联珠三小和联珠二中,其中县城小学位于墨江县城,其他四所学校位于各个乡镇。不同的学校师资不同,县城小学和联珠一小都有3名英语老师,联珠二小只有1名英语老师,而联珠三小甚至没有英语老师。此外,不同的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最典型的是联珠三小,由于该校唯一的英语教师已经退休,而该校并没有招聘新的英语教师,直接导致该校今年就没有开设英语课程[5]。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每个学校都存在英语教师不足的现象,这就使得一个教师需要教7、8个班级,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个英语教师,这就需要他负责全校所有的英语课程。
要学习好英语,离不开当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当地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而学生也需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实现此目的,我们为此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周边环境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学生们在上网冲浪之时,不应只关注娱乐新闻,而要多多关注一些学习类软件或学习类网站,如观看B站上的学习博主学习语法知识,用百词斩软件记忆单词等。
学生在背诵课文词汇之余,可以准备一个单词本,每天再额外记忆5个单词,积少成多,一个学期下来自己的词汇量可以得到很大提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时间,每天分几个时段,各抽出几分钟翻阅单词本,先做到眼熟,再逐渐转化为熟记并运用,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不断记忆,词汇量才能得到增长,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在班级班委带领下,在班级设立英语角活动。英语角可以由课外读物、定期英语交流等组成,此外,还可以邀请老师在空余时间对同学们进行指导,提高英语角的专业性。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阅读部分所选文章以输出语言点为目的,而忽略了阅读的趣味性。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学生们应该在课外之余多阅读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英文报刊,如《21世纪英文报》。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用英语阅读的习惯,摆脱以往为分数而读的情况,实现为兴趣而读。此外,学生通过看英语报上的文章,可以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表达,为口语积累素材。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通过读书、看报、参培训进修、参加学术团体等各种方式来寻求自己的发展,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依托课本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其他资源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音视频资源,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观看英语视频,做游戏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