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丽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GIS技术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地理信息研究和地理决策的现代信息系统,该系统以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为基础,搭建地理模型展开分析,能够提供地理空间内的各类地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地理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工作人员结合地理图形进行分析和操作。GIS技术在地理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资源,小到某个街区的交通情况、人口状况,都可以通过GIS技术呈现出来。
GIS技术能够收集地理空间内的各项地理信息,将其纳入数据库内,为地理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GIS技术可应用于农业、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及灾害预警等多个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便相继引入GIS技术并应用于农业资源信息、区域农业规划、农业作物估产研究等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GIS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因此,推进GIS技术的应用是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GIS主要应用于水利工程数据管理。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利用GPS和RS技术获取水利工程的数据信息,而后借助GIS技术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就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获取数据信息,而且所获得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在GIS技术的帮助下,工作人员也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做好日常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并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本文以G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为例,针对GIS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G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利工程管理与查询、水利工程信息数据统计、水利工程检修维护与产权管理。对此,G市采用WebGIS技术搭建水利工程管理系统,水利局和水务站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利专网登录该系统展开操作。
G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系统数据库、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信息统计系统、工程管护系统、建设管理系统、组织管理系统、产权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子系统,不同子系统分别具有不同功能,在G市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主要有水利工程状态查询、项目受益范围查询、地图服务、水利工程管理等功能,能够按照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权限对本市水利工程进行集中管理。
从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来看,G市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可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基础层是该管理系统运行及应用的基础,具体而言,基础层包括操作平台、GIS基础平台、数据库平台三大部分,这三个平台是G市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
数据层是该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的中心,具体可分为地理空间数据库、水利工程专题数据库、水利基础数据库和气象数据库,主要存储本地区的地理数据、水利工程数据、气象数据与水文数据。依托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可以对本地区的水利工程及相关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进而为下一步的水利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层是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关键,现阶段G市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数据层包括供水工程信息服务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和抗旱应急工程系统,应用层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技术人员可以在应用层中加入其他的子系统,不断丰富应用层的功能。
服务层主要通过统一的水利工程管理服务平台为不同业务模块或子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方便工作人员开展各项业务操作,如浏览水利工程信息、数据共享、信息发布、地图服务等等,服务层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4.1 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功能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数量众多、类型复杂,包括沟、渠、圩、桥、坝、机井、水库等不同工程,这些功能的功能各异,结构也存在较大区别,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工作量巨大,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水利工程的具体信息录入到管理系统中,并定期针对系统内的信息进行核实校订,一般而言,录入的水利工程信息包括项目代码、工程名称、工程周期、施工方、监理方、水体信息、受益信息等,而且不同主体可以通过服务层查询到不同的信息。
2.4.2 工程上图功能
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具有工程上图功能,通过该功能,工作人员及其他主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查询水利工程信息。其一,通过信息面板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查询,或通过查询条件筛选进行查询,其二,直接点击系统地图上的某个水利工程,可以查看该工程的详细内容。
2.4.3 地图功能
地图功能可以显示地理信息、水利工程信息,能够标注水利工程,并缩放地图,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详细查询。系统地图以行政区界限、地名、道路、水体作为底图,在底图上方增加各类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滑缩放标识水利工程信息,并在系统地图上进行纠错。
2.4.4 检索与统计功能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检索某个水利工程的信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借助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的检索功能,则可以快速找到该工程的具体信息,并通过文字、图片两种形式显示出来。同时,统计功能可以为工作人员展示该水利工程某一项信息在一段时间里的变动情况。
2.4.5 数据传输与更新功能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共享,同时对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而且该系统具有联网功能,远程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更新系统内部的数据。数据传输与更新功能主要用于提升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的时效性,确保数据陈旧、失真而对水利工程管理带来障碍。
针对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水利部门可以通过开源和节流两种方式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从开源角度来看,水利部门应当与财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强调GIS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争取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支持,积极引进GIS技术及先进的配套设备,为GIS技术的应用提供资金和硬件设施方面的保障。
技术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是GI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的关键,从技术角度出发,水利部门可以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表达自身的技术需求,通过技术购买、联合开发等形式推进GIS技术的应用,并基于GIS技术搭建功能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
水利部门需要加强对在岗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思想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水利工程管理期间切实履行职责,了解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GIS技术及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技巧,能够将GIS技术及管理系统切实应用于管理工作中。
一方面,通过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明确GIS技术应用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权责,将技术应用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督促水利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明确GIS技术应用流程和应用标准,使工作人员在应用GIS技术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
GIS技术是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期间的主要技术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质量,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GIS技术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从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希望可以发挥技术价值,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