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军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甘肃 天水)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教师以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为己任,让初中生了解基础的法治知识的同时健全自身人格,教师以此履行素质教育核心价值观,培养出道德品质优良的学生,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想要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需要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现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注重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当下的素质教育核心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需要掌握教学的核心重点,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目的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优化课堂程序,不再过多强调书本上的理论,而是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还可以应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教师通过教材与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事件的核心思想,从而提高自身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教师只有充分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思想才能够明确教育目标,以此帮助初中生实现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优良品质与综合素质,能够为初中生日后顺利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具备优良品质,成为社会栋梁。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课程内核,让教学过程更具目的性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还需要将课程落实于生活,以此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身立场,通过规范化的学习,学生在政治方面要坚定自身信仰,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以此成为政治立场正确的优秀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提升其思想觉悟,让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崇高的理想。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其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自身需有主见,不被他人轻易动摇思想,成为人格与文化水平共同发展的人。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国际时政,为学生定期进行时事科普,将教材中的思想观念与国家大事相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还能够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学生了解国家的法治建设与法律法规,就能够明确了解到违反社会规则与国家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初中生在少年时期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此明确正确的发展道路。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为例,第一课时明确阐述了生活需要法律的原因和法律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家与国家间的法律为学生进行科普,如2021年的“孟晚舟事件”就能够让学生理解法律是保护自身的重要武器,也是国家维护公民利益的重要手段。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告诫学生遵守国家法律,做一个正直善良的公民,当自身权益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同样要以法律武装自己,维护自身的利益。
初中生作为中国公民,与成年人一样拥有自身权益,在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为学生科普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初中生年龄普遍在10岁以上,此时正是塑造其人格与三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以此培养出心理发展健全、三观正确、文明礼貌、具备自身思维能力的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成长,为学生日后的发展道路提供正确的引导,但学校的教育并不是学生教育的全部,家庭环境同样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影响。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为例,一部分初中生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若是没有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性格就会逐渐叛逆,难以管教,若是家长与教师忽视事情的严重性,不针对学生错误进行耐心引导,就会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从而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情景培养初中生优秀的品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让家庭同样成为学生人格培养的课堂,多管齐下引导初中生正确发展。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与配合,通过了解学生家庭中实际出现的冲突事件,以此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同样可以将学生实际经历的事件进行改编,融入实际课堂中,让每一位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找出矛盾与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此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分析事件的过程中不能以偏概全,需要用公正的态度对事件进行分析,若是学生家长或家庭环境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不仅能够维护学生自身的权益,更有助于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培养。教师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共同提升。
素质教育课堂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多以理论教育为主,其中包含大量的法规与条例让学生望而却步,大多采用机械化的记忆应付考试,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充满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除了对理论知识与条例的讲解与普及,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型课堂,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探讨,以此活跃道德与法治课程氛围,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更能够借助师生间的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达到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目的,培养出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学生。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还未成熟,此时是培养其人格、为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教师应用师生互动型课堂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随时处于思考状态,以此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为例,在进行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就“班级”这一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如班级由哪几部分组成?我们班级如果缺少某个同学算不算完整的集体?都有哪些活动需要班级集体参与?等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踊跃讨论与回答。最后,教师再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表达本节课程的核心内涵,还能提高班级学生的参与度,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程,以此塑造其完整的人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中,更要发挥其具备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这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与道德理念,让学生知晓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利用正确的观念与手段处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在成长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人格,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事情的方式,在遇到各种事件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自身心态与思想,保证自身不受他人不良蛊惑,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并用端正的态度与良好的心态过好每一天,从而强化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让课本知识真正助益学生成长。教师应用社会实践带领学生理解与领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真正意义,如带领学生成为一天的城市志愿者、带领学生共同探望留守老人和儿童,脱离传统课堂,带领学生走到生活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想要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依靠教材,更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师应遵循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应用实际与课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打造出高参与度、高活跃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案例的解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让其成为人格健全、遵守法律法规的优秀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