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会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8)
高校维修改造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等内容,一般在较短时间内要完成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及工程结算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其中,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高校维修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分为项目前期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严格控制每个阶段造价,避免工程造价“三超”现象发生[1],导致投资失控。本文主要对维修项目立项及实施阶段造价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项目立项阶段,主要是根据校内使用单位提出维修项目基本内容,基建管理部门按照维修项目实施的相关工作程序,首先编制项目立项文件(维修内容、维修费用、实施时间计划)。由于时间比较紧,基建管理部门未深入将改造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查勘,粗略编制维修实施方案,尤其是投资估算未考虑项目实施的不确定内容,测算的费用无余量,仓促提交学校讨论决定项目立项,导致项目后期易发生投资估算不准情况,投资费用大幅度增加。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是整个项目实施的重点阶段。设计阶段在维修工程造价控制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基建管理部门往往忽视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作用,导致造价在设计阶段存在问题。
1.2.1设计内容不明确
高校维修工程维修内容一般比较零散[2],维修内容由学校相关使用单位提出,在项目立项阶段,仅列出主要维修内容,相应立项投资估算较低,无余量。在设计阶段,使用单位不断提出新维修内容,功能需求相应发生变化,设计内容不断调整,工程造价相应增加,导致设计概算不断接近或超项目估算。
1.2.2设计深度不够
由于使用单位急于实施维修工程,尽早投入使用,给设计单位设计周期大大缩短,易发生设计错误、设计不规范、设计深度不够的情况。例如在学院实验室维修改造施工图设计中,设计单位未充分与使用单位对接功能需求,实验室水电容量、实验桌台布置及电源插座的数量、位置均未设计,仅预留总水管及电源开关箱,导致后期需二次深化设计。
1.3.1工程量清单编制不规范
招标阶段,由于招标代理的专业能力,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存在清单特征描述不清、清单漏项、清单编制说明不清等各种不规范情况[3]。清单中工程使用主要材料设备未设置品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给施工单位在降低材料品质上提供了机会,使工程质量缺乏基本保障。
1.3.2评标办法设置不合理
在招标文件中评标办法设置,依然存在部分招标人采用低价中标的评标办法,导致施工单位压低投标报价中标。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不断提出设计变更或者主要材料设备变更或降标,以此获取经济利益。
1.4.1工程变更管控不力
维修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工程变更管理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力,促使施工单位在施工实施阶段借机提高工程造价。通过寻找设计漏洞要求设计变更或鼓动建设单位提高设计标准,更改投标时低报价部分工程内容,以此来提高工程造价,获取相应利益。其次在发生工程签证时,施工单位故意夸大施工难度[4],提出不合理施工组织设计以此提高造价,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诸多困难。
1.4.2跟踪审计管理缺失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审计单位在造价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审计人员并不能常驻施工现场,对隐蔽工程、工程签证等缺乏现场计量管理,未能及时拍照、录像及核准确认,导致结算审计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计价存在争议地方,跟踪审计单位不能给出合理依据,给造价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在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阶段,施工单位为获取高利润,故意编制虚高结算送审价,提高工程造价水分。由于项目结算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执业水平不高,未能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对竣工结算审计资料完整性、真实性未认真核实,审核把关不严,一定程度上结算审计价格依然不真实成分较多,造成结算审计价格虚高。
在高校维修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基建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树立依法依规执业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及学校相关基建造价管理规章制度,使维修造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
同时,基建管理部门要制定及更新完善造价控制相关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工程款支付流程、工程结算审计管理办法等)。基建管理部门人员须按规章制度流程办事,从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结算阶段入手,切实加强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
2.2.1项目立项管理
首先,基建管理部门对校内使用单位提出的维修需求,深入现场勘察,与其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了解使用单位功能需求,确定初步的维修内容及改造范围。其次,根据初步确定的维修内容,测算出项目工程估算价。最后,基建管理部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申请上报学校项目立项,经学校会议充分讨论审批通过后,基建管理部门按上报方案实施。
2.2.2设计管理
维修项目设计费用虽然只占工程造价的不到1%,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以上[5]。因此,切实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①限额设计
依据工程立项估算额度,确保维修工程改造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首先要采取限额设计方式,确定好维修设计内容范围、设计标准,充分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其次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初步设计后,相应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提交给基建部门;基建部门组织跟踪审计单位或业内造价咨询部门审核初步设计概算,对概算完整性、合理性进行复核,动态调整设计范围内容,确保项目满足功能需求,造价经济合理。
②精心设计
基建部门要求设计单位安排有经验设计人员从事维修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认真听取使用单位的维修改造建议,深入维修改造现场,实地查勘,收集改造内容,认真分析存在质量问题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做到科学合理设计,控制好后期设计变更的产生,确保设计内容完整性、可实施性。
③审核施工图
设计单位按照维修工程设计任务书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基建部门应及时组织使用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专家共同审核施工图纸,对施工图合规性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涉及建筑结构、消防等安全改造的图纸内容,明确施工工艺,材料设备要求,不断优化完善,确保图纸设计质量。
2.2.3招标管理
①审定招标控制价
在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依据审定施工图,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合理设定好项目招标控制价[5]。基建部门组织基建内部人员、招标代理、监理人员、造价专业人员共同审核招标文件各项内容,严格控制招标文件编制质量。
②规范合同条款设定
在工程施工合同中,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工程款支付节点和支付流程;设定好工程变更管理流程;设定好人工费及材料费调整及风险范围、违约条款、结算审计结算方式、质保金付款方式等相关条款内容。
2.3.1工程变更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寻求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收益,不断提出工程变更。基建部门要制定好相应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分类分层管理审批工程变更,确保变更程序合规、合理。
对于项目部分工程变更可能对后期造价变动大,基建部门首先要组织专家论证,确保工程变更必要性、经济性、可实施性;其次将工程变更作为一项议题(变更原因、变更内容、费用情况、专家论证意见)上报学校审核确定,批准通过后方可实施,做到工程变更程序性、合规性。
2.3.2施工合同管理
基建管理部门人员要严格执行合同中各项条款规定,按合同付款节点支付工程款,执行好工程款支付流程,避免工程款超付、错付的情况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各项材料及人工费调整政策及材料,为项目造价管控和结算审计打下基础。
2.3.3加强材料管理
施工单位降低工程造价,常采用的手段是降低材料设备品牌及档次。因此,必须加强设备材料品质把关,做好材料设备进场前合格证和实体检验工作,安排专业人员现场取证,及时送第三方质检单位进行检测,复验合格后,经由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
按照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施工单位使用主要材料设备前,除需提供材料合格证明文件外,还需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品牌要求的样品,经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跟踪审计单位及基建部门共同审查签字确认后,将确认过后的材料设备样品进行封样。后期使用过程中,将现场材料设备与封样的样品进行比较,核实材料设备是否一致,以此减少施工单位将材料设备以次充好,降低成本获利。
2.4.1结算审计管理
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阶段,基建部门首先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竣工结算审计文件(工程竣工图纸、工程变更审核单、现场签证单、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等)进行初步审核,重点核对文件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将初步审核后结算审计文件提交学校审计管理部门安排结算审计;其次要选择信誉好、资质高、业绩优造价咨询单位,安排经验足、专业素质高的审计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造价审核,出具初步造价审核意见。
对于审计过程中存在不明确的造价问题,基建部门安排造价咨询单位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查勘复核。对于争议较大的造价问题,基建部门应组织审计管理部门、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召开会议讨论,形成会议纪要的方式,作为造价审核补充文件。
2.4.2后评价管理
维修项目完成竣工结算审计后,基建管理部门应加强维修项目后评价管理,尤其对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竣工及结算审计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成效予以总结,评价项目实施效益,形成长效造价管理机制,指导后期维修项目的工作开展。
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要树立依法依规实施造价管理思想意识,加强工程造价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严控项目立项及实施阶段造价管理,确保维修工程按时保质高效完成,发挥资金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