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程 吴文文 梁琨琳 严 陈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近年来,为推动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相关政策性文件不断出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职业教育从此脱离了层次属性,其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由从属转变为地位对等[1]。此外,《改革方案》还特别指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故要不断构建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进而切实实现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同年4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这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并配套以具有账户开设和学习成果登记、存储、认定、积累以及转换等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显然,要想保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必不可少,尤其是1+X学分转换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促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之间的相互融合。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试点方案》中提出并强调在及时做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及任务,从而不断拓宽1+X证书制度的应用场景,保证1+X证书制度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将从上述两个代表性文件出发,着重剖析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的内在关联性,明确二者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施策建议。
所谓学分银行就是指模拟借鉴传统银行“存储、转换、提取”的功能特点,将学习者所接受的正规或非正规的学习成果以及个人工作经验、技能等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并存入学分银行个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积累、转换等形式最终形成可被社会认可的多种学习成果凭证。学分银行在各类型、各级别教育之间搭建起有效的沟通衔接机制和途径,构建起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学习者在详尽完整的学习指南的指导下,通过便捷、自由的学习途径及方式,在熟练掌握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分银行的学分转换机制取得具有公信力的学习成果资历证明。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前期建设工作是在教育部的委托下,由国家开放大学着手负责进行框架设计和搭建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依托政策法规机制保障以及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两大支柱体制,总体建设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等。2020年3月,《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教育部正式发文,这标志着职业教育国家银行正式进入运行阶段。在《通知》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各地要在结合1+X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开展建设学分银行的研究工作,要积极推进相关院校学分银行之间的学分互认,同时各地对监管协调机制的探索构建要始终坚持多元化。
由现行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内容可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方面,其与1+X证书制度结合紧密,对“1+X”所体现的各类学习成果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认定与核算,具有对学习成果进行存储、积累、转换的功能,可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目前可存储的仅限于涉及1+X证书制度的学习成果,而其他诸如职业技能大赛、科研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学习成果并未被纳入,这在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考核中是有失公允的,不利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国家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目的在于通过育训结合、书证融通,为培养符合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保驾护航。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在学制系统内完成一定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后,由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向受教育者颁发的一种文凭。而“X”指的是除了学历证书以外,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所获得的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不同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除了作为一种学习成果凭证以外,更能体现个人职业活动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综合能力水平高低[2]。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源于2019年4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试点方案》。首批试点工作在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领域展开,最终确定了1 988个试点院校并配套开发了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二批确定的1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3 278个试点院校名单于同年10月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2019年11月下旬,《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的颁布旨在对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和财政支持方式、师资培训、证书考核颁发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及澄清,从而弥补《试点方案》中原相关方面指导内容的不足与欠缺。《指导意见》的推出保证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规范引导、严格监管后续相关试点工作的作用。2020年年初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确认并公布了第三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机构及证书名单,其中,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机构共计63家,而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有76个。同年9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又对拟参加1+X证书制度第四轮试点工作的机构、证书名单进行公示,其中共计涉及290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机构,及其开发的35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书证融通,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大改革部署,启动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职教20条”中的一项核心内容,1+X证书制度的建设和推广事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这一制度是指导未来职业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制度,是确保职业教育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的重要机制,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完善顶层政策供给,激发了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3],使得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机构数量持续增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也不断丰富。通过1+X证书制度的建设实施,可显著提高产教融合与书证融通的效率,不仅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增强。
存在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各种机制持续激励着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对各级、各类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积累。在国家资历框架下构建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对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积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1.资历框架奠定了制度基础。国家资历框架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定义,将社会公民个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多种规范的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按层级分类描述并依法确定的一整套标准和措施,资历框架包含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正规和非正规学习以及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等[4]。所以相比于学历而言,资历的内涵更加丰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本任务就是将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进行统筹整合,在贯通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促进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为全体社会公民构建一个公平、顺畅、自由且各类学习成果便于携带和积累的终身学习体系[5]。在国家资历框架下,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之间的纵向衔接性为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清晰的路径,而不同类别技术技能之间的横向可比性也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岗位具体的技术技能要求。由此,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选择接受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来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水平,加快自身职业成长步伐;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职业发展愿景,在保证学习成果可及时得到具有公信力认证的基础上,自由灵活地进行多领域交叉学习,拓宽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对国家资历框架的不断完善,可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立与推广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的开发、积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创设了制度路径。国家资历框架作用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配套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学历教育中对学习时间、方式及场所等方面的限制。通过模拟传统银行的运行模式,对受教育者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存储、积累、转换”,这样使得可认证、可积累的学习成果更加丰富多样,对学习成果认证、积累的方式也更加灵活便捷。得益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技术技能型人才得以脱离传统教育体系的“苦海”,转而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学制进行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或者远程线上学习等,在获得与传统学历教育等同的评价认证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升级”。这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持续“充电”及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积累。
在国家资历框架下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倡导自由灵活的教育学习方式,并对多种教育、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认证和管理,从而实现各级、各类教育高效的沟通、衔接,搭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建成并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搭建普职贯通横向路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有利于普职贯通横向路径的搭建。长期以来,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直处于相对“孤立”“平行”的状态,两种教育之间既没有贯通的制度基础,又没有贯通的有效途径。例如,部分学生在中考、高考后选择职业教育,大多是自身文化成绩不够理想的“无奈之举”,而正因为高层次职业教育(职教本科、职教硕士等)的缺乏,才使极少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获得更高层次高等教育的机会。受教育者难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意愿选择合适的成长途径,这一直是存在于国民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痛点及难点。随着国家资历框架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推进,阻碍普职贯通的机制体制障碍已经得到根本性突破,为普职贯通路径的搭建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一方面,在国家资历框架下实施的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美地纳入统一的标准体系内,同时二者获取标准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也被建立起来,这使普职贯通在制度上实现合法化,在标准上实现统一化。另一方面,在国家资历框架下建设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其基本功能就是实现对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显而易见,这对普通教育学习成果也是同样适用的,为普职学习成果之间的贯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和实践路径。
2.疏通人才成长纵向通道。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纵向通道的疏通。人才成长通道不畅通一直是阻碍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受教育者通过非正规教育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有效认可,称其“含金量”低,接受非全日制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很难获得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机会,渠道通道非常狭窄。而通过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包括正规、非正规、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内的所有教育形式的学习成果都被纳入进来,并按照统一的标准体系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从制度层面提升了非正规、非全日制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可度,各种教育之间的地位趋于平等,这对人才成长纵向通道的疏通意义重大。
无论是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学习,都强调每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但是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实现了学习活动主体的转变。终身教育强调政府和社会为每个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而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自觉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机会自主学习。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必须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确保全民终身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世界范围内现代教育发展的终身化趋势,同时也明确指出了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方向。简言之,“终身学习”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构建完善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是近年来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导向。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在运营模式上模拟借鉴传统银行,为每一位受教育者开设学分管理账户并建立终身学习档案,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公平的终身学习机会。新时代下,技术更迭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才能持续提升个人技术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在传统学制下,人们往往会因为学习方式、时间以及场所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不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立激励人们积极参与到全民终身学习中来。正是因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具有覆盖面广、包容性强、认可度高等特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时间、地点以及内容[4],完成每一阶段学习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及时有效地被认证,并通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进行学分的积累和转换,最终实现个人职业技能以及资历的提升。
近年来,高职“百万扩招”为一大批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意愿的社会群体提供了进入职业院校继续学习进修的机会,这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意义。通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教育机会和过程的公平得以保障,同时弥补了教育起点的差距。换言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可以为学习者不断注入学习的“强心剂”,从而真正搭建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通过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与1+X证书制度特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学理依据以及互相依存、促进的关联性。从建设目的分析,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与1+X证书制度都是为了更好地沟通衔接不同类型、层次间的学习成果;从建设本质分析,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与1+X证书制度都是为了达到上述建设目的而作出的制度安排。
1+X证书制度中的“1”指的是学历证书,它从学习经历的维度出发对学制系统内受教育者在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量,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院校的培养质量;“X”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从技能水平的维度出发对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后所获得技能水平的高低层次进行考量,这也充分体现了受教育者职业活动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2]。从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容上看,其最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现实诉求是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成果间的有效沟通和衔接。因此,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制度基础。
1.1+X创设学分银行建设的着力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推进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都是为建设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而做出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实践创新举措,目的在于高效便捷的沟通衔接不同类型及层次间的学习成果。从制度属性的角度出发,1+X证书制度兼具微观性、中观性,因其在涉及高职教育学生个体学习过程的同时还包含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评价结果。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一种服务于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宏观制度,其面向的受众为全体社会成员。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在建设实践层面不可能从自身开展,而应从多个微观乃至中观层面寻求制度建设的着力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若想健康有序地推进,必须先以单一类型、层次的学习成果作为存储、积累、转换对象,并同时在多个相关教育领域开展改革探索,取得改革成效后再打通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之间的沟通衔接渠道,从而构建起立体化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毋庸置疑,1+X证书制度可充当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全面而有力的支撑点与着力点。
2.1+X开创学分银行建设的制度范式。学分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宏观制度框架,同时也是一个覆盖了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管理平台,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6]。各类教育领域分别制定了便于沟通衔接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相关制度来符合学分银行整体构建的逻辑要求,我国现阶段启动的沟通衔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学习成果的制度建设工作仅限于职业教育领域,而在其他类型的教育领域,相关制度建设及实践探索尚未正式开始。自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参与试点工作的各高职院校严格参照《试点方案》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沟通、衔接的途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与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可以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开创有效的制度范式,同时也可为后期其他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开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核心是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成果之间更好地沟通衔接,在学分银行的整体框架下,弹性学制逐步取代传统固定学制,学习的内容、时间、方式及地点等都可以由被受教育者自由选择,从而使各阶段学习成果的“零存整取”得以实现。从宏观角度出发,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为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
1.学分银行营造有利1+X实施制度环境。对各阶段、各类型、各层次学习成果的认证是学分银行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在各种学习成果被统一认证的情况下,有机衔接不同类型、领域的教育的网络才能被搭建起来,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部学习成果及要素的现代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就高等职业教育来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体系对受教育者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在高职院校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衔接的纽带与桥梁,使行业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来,为取得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成果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有利于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更加顺畅、高效地实施。由此可见,通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使得1+X证书制度不仅在内涵上更加丰富,而且在制度上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及延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分银行提供便于1+X实施服务支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可以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上建立个人学习账号,且每个受教育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不同形式途径取得的学习成果都可以在学分银行综合信息平台上以学分的形式进行存储、累积和转换。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机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本质上促进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沟通衔接。目前来看,虽然可以通过官方信息平台及时查询到学历证书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详细信息,但是二者分储于两个独立的信息平台系统,相互之间无法交叉共享信息,这既不利于受教育者学习成果的有效转换,又不利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个人受教育情况的核实查验。因此,为受教育者搭建一个覆盖面广的学习成果信息交互平台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通过搭建覆盖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信息平台,可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纳入并对其进行高效系统化的管理。这样一来,可显著提高1+X证书制度的实施成效,对技术技能人才以及行业企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确立建成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总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于2019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其中对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的构建以及更加自由便捷的招生、学习与继续教育制度的建设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服务全民构建机会均等、流动自由、认证无碍、成果便携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贯通衔接和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搭建国家资历框架,创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进而带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的建设及推广,以推进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进一步激励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资历框架是促成国际间学习成果互认互通的重要桥梁,我国迫切需要完成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实现与国际教育领域的接轨,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立足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在国家资历框架下,率先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实践1+X证书制度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从大职教观视角出发,搭建学习成果全覆盖的终身学习体系,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和1+X证书制度试点推广为契机,有效解决各级、各类学习成果沟通衔接的问题,同时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其中,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开放的教育资源与更加多样的学习途径,确保“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现代职业教育宏伟目标得以实现。
2.坚持协同建设思想。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为目标,坚持1+X证书制度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协同建设“一盘棋”的思想。然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国家资历框架下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的范畴及功能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在建设过程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所以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首先,国家资历框架作为顶层设计,其侧重点是对1+X证书制度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发挥统领作用;其次,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对学分进行管理,因学习成果覆盖面广,其侧重点在学分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效用;最后,1+X证书制度是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评价制度改革,其侧重点在实践应用。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设计、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必须在国家资历框架下进行,同时运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功能对各级各类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认定、积累、转换[7]。同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也要以国家资历框架为基础,利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进行探索实践。
3.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国家资历框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以及1+X证书制度三者均指向学习成果,区别在于三者所隐喻的标准等级不同。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是一个结构复杂、周期长远、内容动态的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其首先确定的是区分各种学习成果类别和级别的通用标准,由此再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技术能力标准。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标准的制定必须基于国家资历框架且相关学习成果认定、学分计算、学习成果转换等一系列标准需要与上述人才培养标准和职业技术能力标准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1+X证书制度指向的是各行各业的职业标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和职业培训评价组织制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等。我们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所指向的这些标准与国家资历框架中的人才培养标准、职业技术能力标准是高度重合的,且“1”和“X”必须严格遵循用于区分学习成果类别、级别的通用标准,否则,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之间的衔接、互认和转换将难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执行的职业技能标准必须无限贴近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要求和新趋势等,这样才能打通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培养和输送通道。可以说,对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推动1+X证书制度、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核心内容。
4.采取多管齐下的建设路径。按照传统“自上而下”的建设逻辑,应首先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在资历框架下开展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待顶层制度开发设计完成后才能推广实施1+X证书制度。但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依然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学分银行的建设也刚刚起步,主要还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尝试,所覆盖的群体和学习成果类型相对有限,这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相去甚远。反倒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力度较大,通过试点工作的推进来带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实践证明,这种“自下而上”的倒逼路径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一种有效途径。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建设路径可以发现,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确”路径,有的只是根据各国国情而制定的“合适”路径。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教育的支撑,国家资历框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以及1+X证书制度对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来说缺一不可,要协同发展、相辅相成。因此,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抑或是“齐头并进”的建设策略,只要有助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助于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1.完善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实施推广虽已初见成效,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目前1+X相关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并不够,依然有待加深。要持续完善1+X证书制度,实现其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之间的高效衔接与融合,具体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须进一步开发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扩充总体数量。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教育部先后于2019年4月、9月和2020年1月、12月公布了四批共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开展试点。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共6个,第二批是10个,第三批是76个,第四批是355个。虽总数较为可观,但尚未达到教育部预先制定的要求,已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未能实现对20个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的全覆盖。不断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扩充证书数量,不仅有助于国家人才发展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可增加通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进行认证、积累的学习成果形式,这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认证体系的日趋完善大有裨益。1+X证书制度的提出是我国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贡献,不断开发扩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构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须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技能等级要求。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先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牵头召集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指导,制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制定技能等级标准的过程中,对适用范围、引用文件、专业术语以及岗位群面向等内容均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固定模式和流程。但是不同组织、单位对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理解不同,导致所制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间存在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异虽不会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接受度产生显著影响,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一种学习成果形式,一旦被纳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认证、积累体系,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分认证积累的公平性以及资历划分的公正性。现阶段1+X证书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框架理应随之出台,从而实现不同类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对技能等级要求进行描述时有规可依。
2.丰富学习成果类型。目前可被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认证的学习成果主要包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对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这种对学习成果的简单划分主要是为了适配1+X证书制度的推广实施。从持续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可被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认证的学习成果应是多类型、多层次覆盖职业教育领域各个角落的,所有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利于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学习成果皆应纳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认证体系,最终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保驾护航。不断丰富扩展纳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类型,不仅可以促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横向比较,倒逼1+X证书制度自我完善,而且可以向世界充分展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丰富我国资历框架的等级内容,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历框架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在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类型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和学分之间的“兑换”规则。现阶段,学习成果和学分之间转换规则的确定是由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来主导的。为了确保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和学分转换的公平性,便于将来与资历框架中的资历等级顺利对接,专门针对转换规则的指导性意见必不可少,须尽快出台。对可转换成学分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均要有明确且具体的规定,在操作方便的基础上尽量细化,确保无歧义产生,无漏洞存在。
3.强化保障措施。2019年12月初,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职业教育法修订意见[8]。到2021年6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首次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中提出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中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特别明确指出学习者所获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职业院校认定后,可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9]。在国家资历框架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得到了确立,同时《修订草案》对参与职业教育的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在职业教育保障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法律层面,虽然目前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的相关权利和责任还无法完全得到落实,但随着《职业教育法》的最终审议通过且于2022年5月1日的正式颁布实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的建设推广工作都将在明确的法律条款下开展,积极保障建设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互相推诿、互不担当的现象将显著减少。无论是1+X证书制度还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究其本质都是庞大且复杂的制度体系,这也决定了在国家资历框架下构建、实施两项工程需要多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相应的,若在建设过程中或建设完成后,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那么工作推诿、互不作为的现象将层出不穷。通过对国外先进、成熟的做法进行总结分析,我国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及1+X证书制度建设过程中也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及标准,促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建设目标的实现,在资历框架下协助并监督两项工程的建设工作是该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立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下进行,由教育部牵头,其他相关部委协同推进。这样才能确保管理机构拥有绝对的地位,在独立行使工作权利的时候不会受任一利益方的干扰。同时,该管理机构对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的各相关利益方都有管理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形成贯通上下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