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霞
(甘肃省泾川县第三中学,甘肃 泾川)
历史所记录的是过去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这本身就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高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巧妙地将授课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利用历史史实帮助学生加深对每个重要事件的理解和记忆,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课堂听课效率,强化最终的学习效果。
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最新的教学要求制订生活化的授课目标,借此将高中生的学习思路引入现实生活之中,引导他们结合历史史实和真实生活思考各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与意义,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有效提升其课堂认知的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化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进而提升主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1]。
以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为例,历史教师需要结合目前的外交政策和现实外交情况制订授课目标,以此来帮助高中生更快速地理解教材知识点,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比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知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化,还要让他们记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联合国以及各地区性国际组织所进行的各类重大外交活动,可以借助历史史料举例说明。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需要引导高中生用因果联系理论探索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让他们通过当代舒适生活深切感悟到“弱国无外交”的深刻内涵。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历史教师需要运用真实的新闻报道图片、纪录片、文献史料等资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并借此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感。历史教师通过制订生活化学习目标,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考与探索方向,从而提升课堂授课的效率。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实现高效的生活化教学,就需要在授课内容中合理融入现实生活元素,可以将各类社会热点信息、真实新闻事件、日常生活情境等内容带入教学活动之中,在拓展高中生生活视野和历史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其历史学习的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生活元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认知精神,使其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借此增强他们自觉关注当代热点问题的主动性[2]。
在学习人教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这节课时,教师就需要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件帮助高中生记忆此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比如,在学习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特点与原因时,教师就可以用2021年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这个事件为例进行具体内容的讲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史料和真实案例探究“世界各国实现贸易互通的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各国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互通的?所交易的物品都有哪些?从什么时期开始建立起了全球贸易网?全球购物节的开展对中国来说有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等问题。历史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现实生活元素,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其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生课堂认知的效率。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优化知识讲授的效果,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当前高中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真实的求知需求设计生活化认知活动,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并借此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之中,进而提升他们知识理解与记忆的效率。
好奇心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主要因素,对此,历史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方式激起高中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结合现实生活对其产生不同的疑问,使学生在问题思考和问题解析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3]。
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时,历史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借此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快速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情况。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的购物方式有哪些?如果在上海购买新疆的水果需要用几天时间?付款的方式有几种?如果同学们回到辽宋夏金元时期,需要使用怎样的方式购买货物?会用到哪几种货币?古时的货币计量单位是什么?此时期的经济贸易与其他朝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不同之处?”等问题,并借此启发高中生的联想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历史教师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关联,这不仅可以缩短文字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还能激起他们积极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其自觉认知的效率。
角色扮演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将真实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并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不仅要充分了解与之相关的史实资料,知道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与作用,还需要通过演绎的方式将不同事件的不同情感基调和重要人物的深刻思想内涵表达出来,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加深对这些事件的记忆。
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点将这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演绎出来。比如,1919年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起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等。高中生要想演好每一个事件,就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查询大量的相关史实资料,从真实的历史生活中感受到那个时期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会到爱国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作用与意义,从而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记忆的效果。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调动了高中生探寻知识、解析知识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改变他们对历史课程的看法,使其拥有正确的认知态度,进而提升其学习的效果。
根据当前素养教育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锻炼学生学科实践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将高中生带入真实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下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与意义,从而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4]。
在学习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这节课时,教师为了让高中生更加深刻地记忆新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知道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了解新科技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与成果,并借此培养他们“科技强国”的意识,就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历史实践性活动。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天文馆、航空航天科技展等与新科技相关的展览活动,让高中生能够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观察无人机的内部构造,探索各种新兴材料的优势,了解最新的生物技术等,使其在亲自操作、亲自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新兴科技的感悟,知道这些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借此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提高高中生历史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快速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需要结合现实元素创建生活化教学活动,通过设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认知方向,改进他们学习的思路,进而提升历史知识探寻的效率。另外,教师还需要借用生活元素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授课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阅历思考历史事件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强化他们知识理解的质量,并借此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其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