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起通
北流市人民医院 广西 北流 537400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临床小儿手术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临床表现为哭喊、语无伦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手术切口的出血及水肿等[1]。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大多发生在全身麻醉属性30分钟以内,具有一定自限性,一般情况下可在5到15分钟左右自行恢复,但是也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对患儿的术后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针对该患儿,应当及时了解小而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并展开相应预防措施,从而提高麻醉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就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因素包括疼痛、术前行为及心理因素、年龄、吸入性麻醉药、手术类型等。其中术后疼痛一直是引起患儿出现躁动的主要原因,而且在相关的研究中都表明了超前的镇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术后躁动情况的发生[2]。不过及时已经提前处理术后疼痛或者并不存在疼痛的情况下,在手术后依然可能会出现躁动的情况。术前患儿的心理状况和手术后出现躁动的严重程度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果手术前越焦虑的情况下手术后出现躁动的情况就越高。而且一些比较多愁善感和容易激动的父母,他们的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使得患儿在手术后容易出现躁动。一般情况下,学龄前的儿童手术之后出现躁动的情况要比学龄的儿童高一些,可能是因为不熟悉的环境会加重患儿情绪的不稳定程度。
吸入性麻醉的药物也跟大因素会影响躁动的情况,有一些学者认为七氟醚麻醉的药物会使得患儿在手术后迅速苏醒,但是神经系统恢复跟不上从而导致患儿对所处的环境更加敏感,所以容易出现躁动[3]。不过七氟醚麻醉之后快速苏醒并不是导致其出现躁动的主要原因,因为在苏醒的时候逐渐降低其药物的浓度仅仅能够延长苏醒的时间,并没有办法降低躁动的发生,所以可能是由于药物的残留导致的。手术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手术之后躁动情况的发生,比如眼科和耳鼻喉科可能会导致躁动的发生率升高,但并没有明确的依据能够佐证这一观念。
因为手术之前患儿自身的焦虑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手术之后躁动的严重程度,所以手术之前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对预防术后躁动有着重要的作用[4-5]。在手术之前可以使父母多陪伴患儿,使父母向患儿讲解手术的作用,从而缓解患儿对治疗存在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而促使患儿在手术后苏醒过程中的平稳性。
2.2.1 咪达唑仑药物预防
咪达唑仑是属于水溶性的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在对患者治疗的时候可以充分起到缓解焦虑等不同的作用,而且治疗的时候也可以使肌肉逐渐放松,且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镇静以及安眠效果。该药物在实际治疗的时候可以产生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充分起到抗焦虑和镇痛的效果。
2.2.2 阿片类镇痛药
瑞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有效发挥药效,而且代谢速度比较快,能够更好地抑制中枢神经,具有比较强的控制效果。其次,该药物在麻醉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和舒张动脉血压,进一步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防止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该药物和药代动力学模式和其他阿片类药物具有一定差异性,此种药物的分布容积更小,且药物起效更快。相关研究中发现,如果在麻醉结束前10分钟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可以降低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但也有研究表明手术结束后静脉滴注芬太尼的患儿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比较高[6]。在赵明利[7]的研究中,给予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了七氟烷进行单独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进行复合麻醉。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虽然在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对比中没有差别,但是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情况要明显更优于另一组(P<0.05)。所以采用此种药物能够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情况。
2.2.3 右美托咪定药物
右美托咪定属于新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全身麻醉应用中能够有效延长患者自睁眼到拔管的时间,且此药物能够有效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改善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该药物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并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顺利性。在罗小伟[8]的研究中,给予实验组在麻醉诱导之前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输注生理盐水。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中心率和躁动评分都要比另一更低一些,而且手术的时间和躁动的例数都要比另一组少(P<0.05)。所以针对患儿实施右美托咪定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躁动的效果。在吕娜[9]的研究中,将患儿分成了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还有苏醒的时间都要比另一组更低一些(P<0.05)。所以在药物的应用中,右美托咪定可以更好地降低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发生,减少患儿机体应激反应,提高苏醒的质量。而且在李丽丽[10]的研究中,给予对照组麻醉后使用生理盐水,研究组在麻醉诱导之后使用了右美托咪定。结果显示:研究组的T2和T3心率要比另一组更低一些,而且研究组苏醒期呕吐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更低一些(P<0.05)。由此可以证实,右美托咪定药物能够促使患儿心率更加平稳,降低躁动情况的发生。
2.2.4 氯胺酮药物
氯胺酮药物作用于大脑的受体类型不同,会出现感觉与疼痛分离现象,也叫分离麻醉。该药物作用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在预防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有着广泛应用。相关研究大多表明在手术前口服咪达唑仑的基础上口服氯胺酮,或者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氯胺酮,能够降低七氟醚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在王娅[11]的研究中,给予试验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都要更低一些(P<0.05)。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右美托咪定和小剂量的氯胺酮两种药物均能够减少躁动情况的发生,但是前者要更具优势。
2.2.5 地佐辛药物
地佐辛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对脑干还有大脑中的K受体产生激动作用,从而发挥镇痛和镇静的作用[12]。其次,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该药物主要为肝脏代谢,对患者重要的器官不会产生比较大的损伤。地佐辛属于苯吗啡烷类衍生物,具有镇痛效果强的特点,能够在体内迅速吸收和分布,而且该药物能够对μ受体的激动和拮抗起到双重作用,能够使得呼吸抑制和成瘾的发生率降低,也能够促使肠胃平滑肌松弛,减少恶心和呕吐等情况的发生,也不会使患儿容易产生烦躁焦虑[13]。在纪怀珠[14]的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手术前15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要比另一组更低(P<0.05)。可证实手术前注射地佐辛可有效抑制患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发生。在王东[15]的研究中,观察组手术结束前15min左右给予0.05 mg/kg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入麻醉复苏室即刻、10分钟和20分钟时PAED评分明显低于另一组,而且躁动发生也要更低一些(P<0.05)。由此可证实,手术结束前应用地佐辛对减轻小儿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其对患儿的拔管时间及全身各系统的恢复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大多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疼痛、术前行为及心理因素、年龄、吸入性麻醉药、手术类型等。所以想要更好地减少患儿术后躁动情况的发生,应该在手术前做好全面评估,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内容的交代,并采用最为合适的麻醉方式,保证手术前和手术中用药的合理性,并对手术后的躁动情况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发生。且随着国内外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干预研究的深入进展,使得各种预防手段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所以在后续临床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预防工作的开展,以提高麻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