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022-11-25 08:18覃铭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术式胆总管开腹

覃铭

苍梧县人民医院 广西 梧州 543100

胆囊结石属于胆道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形成,近年来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正在进一步升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手术是目前临床中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2]。但临床中手术术式较多,具体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存在差异性,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根治效果好、手术费用低,能够有效处理疾病,但手术创伤性较大,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多、恢复时间较长[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等,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有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实施手术治疗的具体情况,本次研究对手术治疗的现状、疗效等展开讨论,并做出以下分析。

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研究现状

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是德国Langenbuch医师于1882年首次实施,是为一位43岁的男性胆结石并胆囊炎病人实施胆囊切除术,此后该术式一直是治疗胆囊疾病的标准术式,也是胆道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对临床治疗工作意义重大[4]。但该术式属于一种创伤较大,且具有一定潜在风险的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如何提升手术安全性并减少创伤受到多数学者的关注,随着国内外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1987年3月有法国医生Mouret首次完成并逐渐被应用,该术式于1991年引入我国,并在国内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5]。

国内大量学者通过展开相应的研究,并证实传统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有效性,其中杨川[6]学者研究中选择90例患者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发现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对比可知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可见整体效果更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利用胆道镜等技术联合展开治疗,同时综合患者实际情况,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1 传统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临床中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术式,通过开腹操作在切除胆囊的同时探查胆道,完成后放置T管引流,从而达到解除疾病症状的目的,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实施、手术费用低的优势,且研究发现开腹手术与其他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也能够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但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且传统术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高龄或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该术式更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特殊情况患者一般不适宜采用此手术方式[7]。

目前临床中腹腔镜手术运用较多,且大量研究证明该术式整体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各类手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其他手术无法处理的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传统手术,因此该手术的地位不可被完全代替,应在保留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提升临床效果。

2.2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通过在麻醉患者后作手术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等,并将特制的导管插入腹膜腔观察胆囊情况并进行手术操作,最终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8]。但该术式主要适应证为单纯的胆囊类疾病,上述单纯术式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还需联合其他术式共同实施来提升疗效。

EST是以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过在内镜下利用高频电切开刀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及胆总管末端部分切开,同时配合碎石、取石等操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能够使疾病得到部分治疗或彻底的治疗,该术式主要适用于胆管梗阻、胆管结石的情况,将其与LC结合使用能够对胆囊及胆总管疾病共同干预,从而保证取石彻底。

张柱绕等[9]学者对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研究中将40例患者分为甲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20例)、乙组(EST联合LC),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几率差异不显著,可见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风险类似,但对比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发现,乙组所用时间均小于甲组,因此笔者结论得出实行EST联合LC方法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为患者临床康复提供良好保障。

联合术式虽临床效果良好,但部分学者在手术实施的实际方面仍存在争议,认为不同时期实施手术的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性,为此王明锋等[10]学者将165例患者根据两种术式间隔的时间分为对照组(EST后72h行LC,83例)、观察组(EST后48-72h内行LC,82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中转开腹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手术时机均是安全可行的,但不同时期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在EST术后48-72h实施LC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尽快出院。

2.3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LC

ERCP是一种利用造影剂及X线摄片显示胰胆管的技术,通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并由活检管道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再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片,目前该术式已逐渐由胰胆疾病诊断转至治疗,是如今重要的治疗手段,且不用开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因此临床应用较广。ERCP+LC的联合术式可选择同期进行,也可在LC术后进行,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庞卫东[11]学者研究中分别给予患者LC+ERCP治疗(研究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胆总管直径、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可见LC+ERCP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2.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LC

LCBDE通过为患者建立气腹并置入腹腔镜,用来探查患者胆囊及胆管情况,将胆道镜由胆总管前壁插入,并在清晰的视野监视下利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再利用胆道镜反复检查胆总管情况,确认无残余结石后进行整形缝合、留置引流管等。

由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具体效果及影响不一,且部分学者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陈颉等[12]学者对不同术式在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进行对比,将7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LC+LCBDE)、B组(LC+ERCP),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结石取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组间比较A组结石复发率、血清淀粉酶指标均较低,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水平均较高,表明LC+LCBDE在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更少、复发率更低,且对机体、胰腺、胆道的损伤更小,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但结石取净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相当。

总结

临床医疗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微创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被大量学者肯定,但由于患者病情、年龄、手术适应证等存在差异,各类术式的效果无法同一而论,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或结合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合理联合利用各类术式,以保证获得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传统手术虽临床疗效不理想,但仍在临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术式胆总管开腹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