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清青
鹿寨县人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600
人体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可评价生育功能,诊断不孕症及性早熟等疾病。目前临床上性激素检测项目包括孕酮、促黄体生成素、睾酮、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及催乳素等[1]。影响性激素检测结果的因素包括诸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对临床诊断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受到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目前医学界已有学者针对性激素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检验质量,从而可保证检验结果[2]。本文就性激素检测影响因素的进展综述如下。
生理因素是对性激素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其中某些生理因素也是临床检验建立参考区间的标准。
1.1 受检者状态 受检者应在休息和平静的状态进行抽血检查,此时性激素水平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检测结果可将机体的真实水平反映出来;紧张、恐惧、呼吸频率较大等均会造成激素分泌量增加;大量出汗或运动后体力消耗等会造成体内体液大量丢失,性激素水平相对上升;寒冷及睡眠的状态时性激素基础分泌低,会造成检测结果降低[3-4]。
1.2 男性 青春期前男性的性激素水平持续处于较低的状态,青春期开始逐渐上升,此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并呈现出昼夜节律变化[5]。成年男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超过30岁之后男性总睾酮水平会逐渐下降。老年男性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昼夜节律改变,总睾酮水平较低且随着年龄增长已无明显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能力逐渐增加,游离睾酮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特征是血清总睾酮不会随着年龄老化而降低,而游离睾酮水平会逐渐降低[6-7]。
1.3 女性 女性分泌的性激素包括孕激素、雌激素及少量的雄性激素,其数量会随着女性卵巢发育而逐渐增加,到30岁左右将会达到高峰值,此后会逐渐降低,更年期后急剧下降[8-9]。成年女性性激素水平存在月经周期、昼夜节律等明显的周期改变。如卵巢滤泡功能的不同生理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周期性节律改变会在女性更年期一年后会被抑制进而消失。因此,检测女性性激素水平需建立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绝经后等不同阶段的参考范围。(1)月经周期: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及孕酮等雌激素水平会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在月经期结束后一周开始逐渐上升,约在月经结束后2周将达到峰值[10]。随着排卵的开始,孕酮水平会逐渐上升,直到下次月经开始;(2)妊娠,妊娠过程中,胎盘会持续产生孕酮及雌激素以对抗胰岛素,但是由于血浆量的增加,导致血液浓稠度降低,性激素水平相对降低,此外由胎盘产生的促绒毛膜性腺激素水平持续上升;(3)更年期,女性更年期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会暂时性上升,绝经前5年会明显增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更年期前后半年促黄体生成素会逐渐增加,绝经后将达到顶峰,绝经后2年左右促卵泡生成素会持续增加并上升至顶峰,在此后的8年促黄体生成素会持续降低,绝经后4年左右促卵泡生成素会略有降低;(4)雄激素,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雄激素水平会呈现阳性状态,睾酮阳性,>50岁未采用雌激素治疗会呈现雌激素阴性的状态,睾酮阳性,采用雌激素治疗会出现雌激素阳性及孕酮阴性[10-11]。
1.4 肥胖 肥胖男性的结合睾酮、游离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与正常体型的男性相比较低。在控制体重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能力会上升至正常状态[12]。腰围及腹围较大的男性通常睾丸激素水平会处于较低的状态。绝经后肥胖女性的游离雌二醇及游离睾酮水平与正常体型的女性相比较高,并与反应蛋白升高呈正相关[12]。
1.5 饮食 日常饮食也会对性激素水平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13],进食后孕酮、雌二醇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而睾酮无明显改变,低营养饮食会造成总睾酮水平显著降低,同时某些食物会对性激素水平造成影响,因此,为排除干扰及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进行空腹采血检查。
1.6 药物 服用避孕药或激素类药物,可对体内性激素水平带来直接影响;抗精神病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同样会对性激素水平造成影响。
1.7 海拔因素 海拔越高,氧浓度则越低,垂体泌乳素减少,睾酮及雌二醇增加,尤其是睾酮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生活于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其睾酮及雌二醇水平与低海拔地区人群相比较低,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会有所回升,当居住时间>20年,激素水平会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4]。
1.8 季节变化 性激素水平会随着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游离睾酮水平会随着季节改变而发生变化,其中4月份处于最高水平,而10月最低。
1.9 疾病因素 诸多疾病会对性激素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相关研究发现[1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对促黄体生成素分泌的抑制导致雌激素分泌出现异常,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及垂体泌乳素水平上升,睾酮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且活动期间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
2.1 标本采集 性激素水平会在清晨至晌午保持较高的状态,峰值约在上午8点左右,下午至晚间下降,总睾酮、游离睾酮及血浆清蛋白水平会降低,因此最好采集清晨空腹血实施检测。坐姿状态时会引起体液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转移,虽然代谢产物通常不受体位的影响,但对于大多数细胞及大分子,仰卧位的状态进行样本的采集比坐姿采集低10%左右[15]。
2.2 标本处理 标本在采集、保存及运送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标识,避免被污染,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样本经离心处理后立马检测结果相对准确[16]。因为样本在离体环境中过长,血浆中性激素水平有可能降低。标本采集后无法及时送检的,务必要及时冷藏,并注意避免反复冻融。对于性激素水平实施检测时必须标记清楚使用的是血清还是血浆,通常直接使用血清进行检测对结果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需强调的是血浆中添加抗凝剂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但对于无法及时送检的样本,需使用抗凝剂在低温下保存48h不会对检测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17-18]。样本可使用普通玻璃管或专用的血清分离管进行收集,由于玻璃试管在离心处理样本时因管壁的脆性及硬性可使样本成分被破坏,造成血浆或血清中孕酮及垂体泌乳素等出现轻微改变;而塑料试管对样本成分的破坏较小,不会对检测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塑料管不易碎,安全性较高,使用后易处理,因此建议采用塑料试管进行样本的采集[19-20]。
2.3 抗凝剂及添加剂的影响 抗凝剂与添加剂中的成分会造成其结合物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应使用无金属络合离子的添加剂及抗凝剂对血液样本实施处理,最好使用血清。
性激素的检测受到生理因素、标本采集、环境状态及处理操作等因素的影响,需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才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可控的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如采集样本前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提高其配合度;通过培训学习规范化样本采集及处理过程,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保养维护等;针对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如生理因素,可在建立参考区间及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时加以说明。对于性激素检测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总结,有助于建立标准检测流程及避免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可更好的控制检验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