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及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时机

2022-11-25 07:08张泽辉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学习者思维课堂教学

张泽辉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袁家庄中学,山西 吕梁)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才能得以全面发挥与体现。通过几年的教改实验,个人觉得课堂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活动课等的目标,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带动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培养其创新能力,这仍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方面。

一、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爱好既是点燃智力的火花,又是促进他们学习的内在力量,但兴趣爱好并非天生,而是在后天的环境条件和学习教育方法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培养出来的,而教育的影响又居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定的兴趣对学生获得知识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使学生在课堂上情感充沛、轻松愉快,将会使其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试想一个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产生了乏味感,怎么能提高质量呢?所以,每一个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并注意提升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那怎样培养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注意调动兴趣,激发学生参与

认知心理学指出,好奇心是学习者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育应该以学习者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而产生问题才是激发学习者思考的动机。因此,本文给出了新知识点的引例,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设计恰当的问题。一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问题”进入教室,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课堂实践已经证明:读书才是支持、促进孩子认识活动内容的最重要力量。托尔斯泰曾讲过:“胜利的教育所要求的并非强制性,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针对孩子的好动、好奇、好胜等特征,并结合教材自身的丰富情感和愉悦因子尽可能将课程设置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具有旺盛的探索求知欲,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想学”,变“模仿学”为“善于学”,以便取得学业上的成就。

(二)创造课堂环境,诱导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符合现实的课堂环境,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采取动脑、动嘴、动手的各种途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把课讲生动。其次,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把教材讲得情真意切,讲出自己的“坚信”之情,讲透教材的重点、难点。(2)教法多样,要有灵活性,学生易懂部分略讲,概念、原理分层细讲,读、议、练有机结合。(3)尽量引用名言、比喻、举例恰当、幽默风趣。

(三)通过适时反馈总结,提高效果

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活动都是教师的双边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所参加学习的成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而教师也能够及时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中发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矫正提升课堂效果,使得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取得进展与成果。

二、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时机

课堂问题也是教师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有很大影响。时机、方法、对象适当与否,事关一节课的成败,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提问具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练习学生的口语才能、及时回复教与学、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牢固掌握新知识、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作用。

目前,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提问不普遍,一般只提问少数学优生,不分层次。(2)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急于赶时间,自己说出答案,不注重学生回答,致使学生在思维上不成熟。(3)只提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不用思考就能随口回答出来,对学生启发不大。(4)先提名,后提问,无法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5)流于形式,无目的,切不中要点。(6)提出的问题呆板,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提问,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优化。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好的教学问题,能让学习者占据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个人认为: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意向性。课堂教学提问应紧扣教材教学中心,切中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备课前仔细分析问题,针对一些知识点展开询问,提出怎样的问题,通过哪些方法提出,要达到哪些目的,如何实现目的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教学问题要富有启示、激励性。课堂提问时要把握火候,找准发问的契机和角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潜能,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使得学习者在思维的关键时刻始终处在应激状态。必要时还须设置障碍,让学习者进行思维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并以此起到启发思考、开发智力的目的。

3.课堂提问要有和谐性、生动性。教学提问中提出的课题,要以开阔学生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兴趣为主要目的,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分析现象,探索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的共同点,由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将情感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

4.课堂问题要有整体性、针对性。课堂提问从课程实际和具体课程目标入手,拟定中心问题,并围绕中心精心设计问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不断深入。课堂提问还应有针对性。如对易误解与混淆的概念问题,要认清是非,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深入了解。对各个阶段的学习者和各种学习态度的学生提问时,对学优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励其进取;对学困生则提出简易的问题,以树其信心;对不认真的学生提问,以提醒其注意。

5.课堂提问要有悬念性、期待性。课堂提问有时不需要学生立刻回答出来,而是让其在练习、思考中自己去寻找答案。有时对全体学生提问,当部分学优生已举手准备解答时,教师暂时不让他回答,以激发其他学生思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以热情、期待的表情,简洁、明了的语言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应偏大或偏小。提问应做到可问则问,不可问则不问。张弛有度,恰如其分。总之,课堂问题的成功与否,不是提同一个问题,而是看问题能否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是衡量一个教师提问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一般来说,课堂提问的一种方法是直问,就是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宜在所提问题比较简单时使用。另一种方法是曲向,就是教师巧妙地设置疑问或故意绕弯,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体会,努力寻求答案,这种提问宜在问题比较复杂时使用,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所提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而且直问和曲问也可以同时使用。

课堂提问在必要时、当紧处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1.需要回忆时提问。教材内容前后联系、新旧渗透,在讲授新内容时往往会涉及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种时候就旧知识进行提问,能使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奠定接受新知识的基础。

2.启发思考时提问。教材内容,有的是记忆性的,有的是思考性的。教师在讲授思考性内容时提问学生,可以强化学生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能动地接受新知信息。

3.反馈信息时提问。课堂教学以学生掌握新知识为目标,因而教师在讲授内容时,学生能否接受,接受程度如何,教师应及时了解。在这种时候提问学生,教师可以掌握信息,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讲课的方式方法等。

4.总结内容时提问。教师在讲完每一节课时需要进行内容小结。此时提问,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接受程度,及时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回顾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在平时实际教学工作中,问题不同,问法不同,效果截然不同。提问得法,才能更有效地引起中小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兴趣爱好,从而启迪中小学生的思维。假若题目太单纯、复杂,将会模糊学习者的理解,影响学生思维的顺利发挥。因此,课堂中问什么、怎么问很值得我们探究。

1.问什么。问题要有具体的目的,要为学生的思想下定向。所以,教师要认真认识掌握教学大纲,努力钻研课本,并从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入手,针对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紧紧围绕教材主线有规划、有目的地设置提问。问什么知识点,提出怎样的问题,期望取得何种成效,都要有比较科学合理的安排,以期实现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2.怎么问。怎么问是技巧问题,也是方法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如果问题提得不够恰当,就会适得其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个人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问要有所区别。教学提问不但要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根据要点提问题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充分注意,从而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同时针对容易混乱的定义,提问题可以认清是非,明确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加强理解与记忆。对高中生宜提困难较大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进取,而对学困生宜提困难较小的问题,让学生能较容易地解答出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自信等。

第二,提问要有所激励。课堂提问要力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问的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且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提问要尽可能做到难易适度,要使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或者通过教师的诱导和指点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以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

第三,提问要有所启发。启发是现代教学方法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往往具备一定的启示性,并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教师提问时要力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创设学习问题的良好情境,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分析与思考问题,以便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提问要讲求艺术。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教师提问后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让他们有全新的思考内容,以便训练他们思维的通畅性、拓展性和严密性。

2.教师每提一个问题,不宜重复,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

3.若教师询问问题宜先提出疑问,之后再指名学生解答,以避免多数学生不动脑思考,其思维活动处于停滞状态。

4.教师提问要使问题被各个击破,力求避免一个问题还未作出正确结论,便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以免扰乱学生思维,让学生出现思维短路的现象。

5.当学生回答提问时,教师必须公正看待,但不要单纯否定学生回答,以防挫伤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也不要过早地将答案告知学生,以防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从而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的正常发挥。

中国象棋讲究战术组合,单车单马很难取得攻击效果,这使我联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学校授课的方式,也是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一堂课中要提好几个问题,要如何提问,先提什么,然后再提问什么,几个问题按怎样的关系结合起来,这就涉及问题组合。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归纳几种问题组合方式。

1.辐射式:抓住词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提问。

2.并列式:几个问题是并列关系,回答甲问题不影响答乙问题,回答乙问题也不依赖甲问题的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显示出思维的明晰性。

3.渐进式发展: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则是甲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个提问方法如同数学演算一般,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具有强烈的逻辑性,能有力地训练学习者的思维。

4.冲突式:事物处在冲突状态,矛盾是文学刻画形象、刻画人心灵的主要手法。运用矛盾设计问题组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思维发散式:从各方面、各角度积极或逆向地提问,并诱导学生思维,以培养对内容的正确理解与精准掌握的能力。

课堂提问后的激励评价更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有效的鼓励能充分调动和强化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意识,否则提问就会流于形式。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设疑问题的回答,有正确的,有不完全正确的,也不乏完全错误的,这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给学生以中肯的评价鼓励,特别是对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肯定和表扬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这样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学环节才会收到真正的效果。广大教师在备、教活动中一定要潜心研究、巧妙设计,使提问能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结语

变革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及传播与灌输为主要特点的传统教育模式。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满足学生积极的身心需求为教育教学的最高宗旨。以现代教学的基本特点为引导,破除传统教育的限制性和划一性,实现现代教育的选择性和开放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自主性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育过程,促进现代教学活动从教向学的转化,切实还给学习者自主性空间,创造民主、公正、以人才施教的现代教育扭转制度和自主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切实建立促进学习者主体精神、创造意识、创造力、身心健康发展的宽松的现代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学习者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思维跳跳糖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