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 斌,莫文春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以小农户为主体的传统养殖业正在加速向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的现代养殖业转变,而银行业传统的信贷模式、信贷产品和服务机制等一时还难以适应“三农”新变化。活体动物资产呈现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1],与一般动产相比,具有更为稳定的市场价值、更强的成长性和变现能力,抵押权也易于实现,具备作为抵押品的资产属性。从国际融资实践看,活体抵押业务在西方国家已非常成熟,英美等发达国家70%的担保为动产担保[2]。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以多种农业保险创新方式为获得融资提供基础,世界银行也认为牲畜实物信贷是一种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获得畜牧业融资的有效方式[3]。近年来我国活体抵押业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果丰硕,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该领域的研究,他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围绕该业务的制度条件、主要模式、影响因素、风险管控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研究,为甘肃农信开展活体抵押业务提供了宝贵思路和智力支持。如孟全省[4]借鉴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提出现阶段构建我国农户生物资产融资体系的设想;马祥龙和郑晓[5]对畜牧业发达地区适时开展动物活体抵押贷款进行了研究,并对吉林省开展动物活体抵押贷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张善杰等[6]对驿城区农信社“活体抵押贷款”的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该业务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杜静粉和吕德宏[7]以及张心灵等[8]归纳了生物资产抵押融资运行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浮动抵押+浮动保险”等拓展模式;罗鹏、康扬紫和孟全省[9]实证分析了生物资产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管控贷款风险的措施。国内对活体抵押贷款业务的探索已有十多年,之所以推动缓慢,是因为该业务还面临活体资产所有权确认难、价值精准评估难、押品监管难以及对农业保险依赖性大等问题。
活体动物资产能够抵押的前提是成为合格押品。《担保法》可抵押财产范围局限于不动产,《物权法》拓宽了抵押财产的范围,明确“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可以抵押以至浮动抵押。《民法典》延续了《物权法》可抵押财产范围和关于浮动抵押的规定。活体动物资产成为合格抵押物还在于能够顺利登记公示,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原由市场监管局承担的动产抵押登记职责改由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承担。2021年5月18日,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活体畜禽、农业设施装备等担保融资业务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统一登记”,极大地增强了活体抵押登记和权利实现的确定性。
2013年3月25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各类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创新试点”。2019年1月29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包括活体畜禽抵押在内的新型信贷业务。2021年6月29日,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大力开展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等业务,纵观系列文件,活体抵押业务在表述上由“积极试点”到“推动”再到“大力开展”,说明全面推广此业务的条件日趋成熟。2021年9月6日,甘肃银保监局印发了《“甘农贷”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专门提出开展“三活”抵押业务试点,这是甘肃省首次在省级层面提出开展活体抵押业务试点,为在甘金融机构开展此业务指明了方向。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耳标、识别器、智能投食器等设备的成本不断降低,达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些设备的稳定性、智能性、数据的通用性也逐渐成熟,为智能养殖、活体抵押、动态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开发了“智慧畜牧业云平台”,通过对接该平台,金融机构能够实时掌握养殖场存栏、出栏、防疫、无害化处理量等数据,动态掌握活体抵押资产情况。
2021年5月28日,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以“银行+保险+第三方专业监管机构”模式成功为天水维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放一笔3 000万元“活畜抵押贷款”,解决了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引领并推动了全省农合系统开展活畜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该笔贷款实践中,企业以9 015头各类生猪作抵押担保,存货监管公司以技防和人防等手段对抵押物进行监管,极大降低了农合机构的监管风险和成本。2021年7月27日,庆阳市合水县信用联社与连家砭村6户农户签订了活体畜禽抵押贷款合同,贷款金额92万元,标志着甘肃农信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由法人客户扩大到农户。该笔贷款实践中,合水县畜牧局按照活体畜禽“白名单”为每头肉牛佩戴耳标;中国移动为每头肉牛植入GPS定位;保险公司为肉牛提供财产保险,每头肉牛保费646元、保额2万元;合水县联社根据肉牛保额与贷户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当地人行给予再贷款支持。截至2021年12月末,甘肃农信活体抵押贷款余额达7 550万元。
早在2010年,山东枣庄就制定了《枣庄市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管理办法》,驿城区农信社当年6月发放了第一笔40万元活猪抵押贷款。2017年,四川省长宁县开展了“公司+家庭牧场+银行”的代养新模式,正邦集团向银行申请贷款,农户以生猪作抵押向正邦集团融资,与此同时,正邦集团为农户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指导并保底回收育肥猪,农户按照正邦集团饲料、环保标准等代养生猪。2017年,浙江萧山农商银行为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推出了生猪仓储浮动抵押贷款,银行、借款人、仓储监管公司三方签订协议,借款人以生猪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仓储监管公司对生猪进行仓储管理和保值监管。2019年《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全国各地活体抵押试点如雨后春笋,如2019年12月新疆轮台农商银行与轮台县畜牧兽医局、保险公司等部门合作,制定了《轮台县“政府+银行+保险+农户”畜牧业发展贷款管理办法》,创新推出了“活畜抵押贷”;2021年3月,吉林省印发了《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并于7月启动了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服务月活动;2021年6月30日,重庆农商行利用离岸资金成功办理一笔100万美元“肉牛活体抵押跨境融资贷款”,拓展了活体抵押的国际融资渠道。各省区在试点过程中涌现出“银行+担保公司+规模养殖户”的反担保模式、“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直接担保模式、第三方监管模式、政府增信模式以及浮动抵押模式,为甘肃农信开展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国内对活体抵押贷款业务的探索已有十多年,之所以推动缓慢,主要存在以下困难:一是所有权确认难。部分地区金融机构在尽调时,借款人利用已出售、已预售、已抵押的活体动物,甚至“租羊”“租牛”申请贷款,如果在调查环节不仔细,容易发生骗贷、骗保和重复抵押问题。二是价值精准评估难。一般资产的估值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生物资产价值变动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市场价格因素,也包括其自然增值因素,要兼顾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和未来收益,单一的估值方法很难精准评估其资产价格。三是活体押品监管难。金融机构难以对活体抵押物进行有效的核查管控,养殖户私自处理抵押物、抵押物意外死亡等风险发生后,容易因抵押物不足值导致担保悬空。四是对保险依赖性大。一方面较之于其他险种,农业保险事故发生概率大、风控成本高,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不足;另一方面高风险、高成本又会使得保费增加、保额不足,造成养殖户投保意愿降低。活体抵押物如果没有投保,银行、担保、第三方监管机构对活体抵押业务会更为谨慎。
2020年末,甘肃省牛、羊、生猪各存栏482.0万头、2 191.8万只、622.0万头[11]。以平均每头牛2万元、每只羊1千元、每头猪2千元的价格估算,全省仅牛羊猪活体资产价值超1 300亿元。随着“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在全省实施,未来三年甘肃省牛羊猪活体资产价值将很快超2 000亿元,按照50%的抵押率计算(《枣庄市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规定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畜禽资产评估值的50%,最高不超过70%;《吉林省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规定贷款额度一般按动物活体保险金额的80%~120%确定,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畜禽保费、保额差距较大,本研究借鉴枣庄的做法,以50%的抵押率估算了可贷额度)。理论上可获得1 000亿元以上的抵押贷款,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借鉴已有试点模式和经验,笔者认为甘肃农信应通过以下路径大力发展活体抵押贷款业务。
小规模养殖主体难以达到现代养殖业对防疫、防灾等方面的要求,其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弱,规模过大的养殖主体又超出了农合机构的支持能力。甘肃农信各家行社应优先选择现代化、标准化和适度养殖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上游客户稳定、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的大型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活体抵押贷款试点。
考虑活体动物资产自身特点,甘肃农信各家行社可优先选择能繁母猪、奶牛等变现能力强、易监管的生产性动物资产作为抵押物进行试点,待积累了一定活体抵押贷款经验后,再逐步拓宽押品范围,开展育肥猪、育肥牛、育肥羊等消耗性动物资产试点。活畜抵押贷款推进一段时间后,视业务规模和风险情况,再探索活禽、活鱼抵押贷款业务。
与金控、农担等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基础好的地区,可开发“农合机构+担保+保险+第三方监管”的银担合作产品。农业产业链较为成熟、核心龙头企业实力强大的地区,可开发“农合机构+保险+龙头企业+农户”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地方政府财力雄厚、预算充足的地区,可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开发“农合机构+保险+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的混合担保产品。有条件的行社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共同探索“浮动抵押+浮动保险”“保险+期货”业务。各行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复合的活体抵押贷款模式。
省联社和各行社要以“甘农贷”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同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政府、人行、银保监、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费用减免、再贷款、不良容忍度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激发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甘肃农信业务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及时总结“农信智慧”,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甘肃农信“三活”抵押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案例,争取获得更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