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华,陈玉兰,梁建萍,习哲伟,罗智勇
(1.吉安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吉安 343100;2.吉安县油田镇政府,江西 吉安 343100)
各地水稻高产稳产的实现均需要聚焦病虫害的防治,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会影响防治工作开展以及防治效果,而且使得各类新型防治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进而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为保证使病虫害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各地区相关人员均需要提高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同时积极持续优化防治措施、积极应用新型防治技术,以此最大程度降低水稻病虫害危害。
虽然水稻病虫害防治向来受到重视,但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可以发现,现阶段很多种植户仍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意识方面存在不足,这使得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往往较为滞后,无法统防统治,无法有效防治。由于病虫害引发的大面积蔓延问题的产生,最终提升防治成本和防治难度,这对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的危害极大,种植户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药物种类持续增加,这类药物在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受种植户文化水平、错误认知等因素影响,部分种植户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忽视药物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采用原始的喷药方式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同样会导致病虫害防治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水稻质量受到影响、周围环境受到污染,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此外,为控制种植成本,部分种植户还存在使用假冒伪劣农药的现象,这类农药存在的效果不佳、毒害严重等问题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现阶段我国农民群体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的特点,且多数未接受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培训,单纯基于自身经验、传统防治方法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仍较为常见,这对防治效果、种植效益带来不良影响。现代农业对种植户提出更高要求,但由于很多地区在水稻种植户培训方面存在欠缺,种植户无法科学选择和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会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提升产生影响。
为做好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加强种植户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这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所在,各地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开展宣传,病虫情报的适时张贴也极为关键,这样才能提升种植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认识水平,具体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明确防治方法。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需要设法明确病虫害防治对象、时间及具体方法,各地农业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水稻具体生长情况指导种植户开展病虫害防治,这一过程中种植户的防治病虫害意识和能力均可显著提升,病虫害带来的威胁才能得到有效抑制;第二,强化宣传教育。对于各地的水稻种植大户等群体,政府需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保证这类群体能够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使新型防治技术的敷设与推广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病虫害能够更好地得到控制;第三,提供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惠农政策持续出台,为更好地提高水稻种植户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和能力,相关部门应提供一定政策支持,这种支持需要体现在宣传、培训、农药补贴等方面。
为解决上文提及的滥用药物问题,必须设法规范水稻病虫害防治用药。在具体的防治实践中,需深入研究水稻植株生长发育特点,同时遵循“预防为主”原则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为做好对病虫害的预防,种植户需要细致观察水稻生长状态,同时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往年经验进行预防。在植株发育初期,如发现症状,需第一时间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蔓延问题出现。为真正实现规范用药,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种植户需要规范用药。药物在水稻病虫害治理中存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突出等优势,但种植户需要同时关注药物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威胁,进而在药物使用中严格遵循说明书中的使用要求。为进一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种植户还应关注新型防治技术的应用,如设置病虫诱杀灯具、应用植保无人机和静电喷雾技术、开展稻鸭共生防治等,这样可同时实现对农药喷洒量控制和防治效果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种植户应形成全局观念,保证在病虫害被发现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同时结合防治效果持续优化防治措施;第二,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为解决药物滥用问题,政府同样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对农药生产和销售的管理,结合药物发展情况和病虫害防治需要优化管理措施,同时需要做好打击生产、出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进而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及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为改变培训缺失现状,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第一,优化技术指导。农技人员需要结合当地水稻病虫害情况提供技术指导,这一指导不仅需要深入田间地头,同时还需要定期举办专业培训,保证种植户能够较好地防治病虫害。各地政府也需要提供优惠政策、强化资金支持,有需要的地区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保证种植户能更好地掌握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二,聚焦病虫害防治问题。对于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农技人员需要抓细抓实,进而引导种植户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在培训和技术指导过程中,对于种植户提出的问题,农技人员需要细心解答并在必要时开展示范。通过持续更新种植户病虫害防治知识、提升其防治技能,可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影响;第三,预防大范围病虫害。各地需全方位分析水稻病虫害监测点数据,严格开展监管工作,以此保证水稻病虫害征兆及情况能被及时发现,还要开展宣传、预报等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大范围病虫害发生,保证水稻产量。
以某地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为例,该病害多在6月20日-22日出现,水稻抽穗期纹枯病达到发病高峰,大量白色菌核会在此时产生,白色菌丝团会在严重时出现。结合近十年当地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纹枯病发生面积、产量损失分别为36000 hm2、24800 hm2、5461.9 t;2019 年分别为 32400 hm2、23400 hm2、2220.1 t;2020 年分别为 28000 hm2、19130 hm2、1990.2 t,从这三个方面的数据可见当地水稻纹枯病近年来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控制在发病率、病株率、发病程度、病情指数等方面同样存在相同趋势,因此该地区的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可细分为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两类。农业措施主要包括优选抗病品种、推广机插秧、应用测土配方技术,如在优选抗病品种方面,当地主要种植隆两优534、中浙优8号、甬优2640等抗病能力较好的水稻品种。为推广机插秧,当地开展多次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的简比试验,试验围绕中浙优8号的纹枯病发病情况对比进行,在0.4 hm2的试验面积下,机插秧、人工插秧水稻纹枯病的病丛率分别为31%、26%,病株率分别为8.7%、10.8%,同时机插秧纹枯病实现27.7%的病情指数减轻,这源于机插秧在增加透光、改善通风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为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当地同样开展了简比试验,试验过程中常规施肥包括25 kg过磷酸钙、40 kg碳酸氢铵的基肥,6 kg氯化钾、12 kg尿素的蘖肥,配方肥为30 kg基肥、20 kg蘖肥,具体组成为N-P2O5-K2O=25-10-16。试验确定测土配方技术应用后稻纹枯病的病株率下降4.1%,病丛率下降5.5%,病情指数下降32.3%。案例地区的化学防治主要围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科学轮换用药进行,农药利用率、病虫害防治效果均得到较好保障。科学轮换用药主要试验3种药物,包括氟环唑SC(12.5%)、噻呋酰胺SC(24%)、肟菌•戊唑醇SC(48%),三者的用量分别为50 mL、20 mL、25 mL,均在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由此开展的轮换用药可避免抗性产生并提升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防治需要关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提高重视、规范用药、强化培训、实例分析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防治路径。为更好地防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科学应用、种子处理源头强化等方面同样需要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