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法融合措施探讨

2022-11-25 05:30浙江象山县大徐镇中心小学315706柴瑜蔚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2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浙江象山县大徐镇中心小学(315706)柴瑜蔚

学生的德行构建和法治观念培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道德与法治有机融合,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德法融合的必要性

“德”与“法”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融合的方式来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主要包括民族文化传承、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心理健康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一系列的内容包含了家庭、社会、公共环境以及民族精神等多个具有思想价值及时代特征的重要元素。而法治教育则倾向于国家所规定的社会准则、道德、法律等具有行为约束力的内容。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现代小学生的未来成长道路指明方向,并在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下,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

不仅如此,德法融合还能够从整体上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实现教育的深化改革。例如,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共同商定班级事务》这一课时,可以在德法融合的课堂中组织学生共同学习班级管理细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循班级的规章制度,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在规范准则所发挥的集约化效果中,营造出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素养培养仍处于原始空白期,后续的教育与引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道德与法治互为交融,互相促进与制约,不仅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

二、德法融合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奠定德法融合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同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的“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一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促进德法融合,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使之成为合格的小学生。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编撰主要依托于《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基于课标与大纲的基本要求,可以发现其中的关联性与延续性。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明确德法融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通过教学实践,找寻德法融合的措施,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入手,合理设计教学,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尽早实现德法融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大家排好队》一课时,为了促进德法融合,教师应贯彻落实《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和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品质”,同时还要强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养成规则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等相关内容。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基础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为德法融合教学确定良好的开端。

【目标设计】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基础较为有限,无法掌握难度较深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德法融合教学目标设定为:第一,掌握维护自己权利的方法;第二,讲文明、懂礼貌、守秩序,感受规则秩序的内在含义,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

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能够满足德法融合教学,并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为实现德法融合确定良好的开端。

2.发挥教学导向的精准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治意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主题的价值中,即可发现德法融合的本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主题从一年级“我是小学生啦”“养成好习惯”到二年级“让我试试看”“我们在公共场所”等,由“我”到“我们”,再从“我们”共有的意识到“我们”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其意义价值是逐步延伸与扩展的。这就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注重德法融合,发挥教学的精准性,帮助学生构建眼中有“我”的生活观以及“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认知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我是一张纸》一课时,教师基于德法融合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契合的素材,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悟与收获。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法治意识的渗透,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法治意识,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教学片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一同参与到“寻找纸朋友”的活动之中。请同学们对我们的教室展开仔细观察,看一看我们的“纸朋友”有哪些?

生1:我们的课本、记事本都是“纸朋友”。

生2:还有卷纸、报纸也都是“纸朋友”。

……

师:原来“纸朋友”以不同的形式陪伴在我们身边,所以“纸”也是我们学习与生活的好伙伴。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一同去发现纸、了解纸、认识纸吧。

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纸的原材料与制作过程,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加深学生对造纸技术的了解,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学们看到纸的制作过程,有哪些感受或者发现呢?

生3:原来废旧的报纸回收后还能变成有用的纸!

生4:我们国家真了不起,我们不仅仅发明了纸,而且纸还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作为纸的好朋友也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师:相信同学们看到纸的制作过程都十分的惊喜吧,也知道纸主要是由木浆制造而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浪费纸,使我们的“纸朋友”受到伤害,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生5:我们要学会节约用纸。比方说,用作业的背面做草稿纸、将看过的报纸送到回收站等。

……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为了促进德法融合,教师发挥教学导向作用,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为学生构建趣味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应该爱护纸、节约用纸,从而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如此教学,教师不必为学生讲解资源保护的法律条文,法治意识就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脑海中。

3.注重教学内容的情境构建,实现德法精神的融合

为了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运用学科知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可挖掘学生身边的小事,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有所感悟,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以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不乱扔》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教师根据德法融合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实例,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知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学科知识,促进德法精神的相互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片段】

教师邀请学校的门卫大爷、保洁阿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让学生认识到乱丢垃圾是不好的行为,从而懂得要爱护、尊重门卫与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

师:同学们,我今天邀请我们十分熟悉的门卫大爷与保洁阿姨和我们一同分享他们一天的工作内容。

门卫大爷:我今年已经54岁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保护你们上下学,并为全校师生发放相应的学习用品。

保洁阿姨:我每天都要打扫30多个教室,并在你们上课期间清扫楼道、厕所、操场等地方,为你们提供干静卫生的学习环境。

师:同学们,听完门卫大爷与保洁阿姨的讲述,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1:原来他们的工作这么辛苦,我不应该随地乱丢垃圾的。

生2:我们应该爱护他们的劳动成果,以后不能在操场上乱扔垃圾了。

……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为了实现德法融合的目标,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听完门卫大爷与保洁阿姨的讲述后,意识到自己乱丢垃圾是不礼貌的行为,思想从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发生了转变,实现了德法教育的相互融合。

4.选择适合德法融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实施德法融合教学,不仅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准的教学导向、适合的教学情境创设等,还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关注学生思想与精神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优良品质,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这些都是大家的》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学校中的一系列现象展开观察,找出其中不好的现象,如在校园里乱扔废纸、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粉笔随便乱扔等。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问你们发现了校园中哪些不好的现象?请同我们分享一下。

生1:我发现校园中有些同学喜欢乱扔废纸,造成学校环境的脏乱差。这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氛围,还污染了环境。

生2:我发现校园墙壁上有乱涂乱画的现象。这是一种不自律的道德行为,给其他同学提供了坏的示范。

生3:我发现有同学将粉笔随便乱扔。虽然事情很小,但是却是自身不好的道德素质的体现。

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需要正视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时刻反省自身,要把公物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因为它们也有生命,不应该被无礼对待。

……

教师可以基于上述现象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及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指导。教师从教学主题“我与公物做朋友”出发,组织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物件,并与之交朋友,通过对“朋友”现实状况的考察,来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爱护社会公共资源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活动,脱离了相对枯燥的教学方式,通过契合学生心理及想法的教学途径来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帮助学生形成优良品德的同时,顺利实现了德法融合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开展德法融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并对学生的行为举动加以规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再施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