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与深度学习的“玩美”融合

2022-11-25 04:39李永梅
新课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创想美术情感

李永梅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中心幼儿园,江苏 南京)

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课程游戏化”“游戏课程化”“深度学习”等成为我们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的重点,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实践性的研究。以此为基础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出现了突破性的转变,让幼儿的活动变得异彩纷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多,从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拓展到了更多新形式的美术活动,从室内的教学活动延伸到户外的活动。而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幼儿在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之上,再次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参与,习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习经验达到让人惊讶的“哇”时刻,由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等也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完美体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会怎样发生?幼儿的美术活动怎么变得更加有意义呢?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尊重幼儿对艺术特有的喜爱,理解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喜欢去表现美、创造美。作为儿童,他们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喜欢用彩笔描绘自己生活的世界,对艺术充满了兴趣和向往。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引下,对目前我园幼儿美术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首先,仍然存在传统的“我教你学你画”教学模式,体现出的是“重作品轻体验”的现象。其次,活动中有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注重作品的“像与不像”,忽略了幼儿在创作中内心的真实情感,时常存在“重操作轻情感”的现象。再次,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重视不够,仍然是美术活动就是开展美术教育,没有真正意义上打破美术的壁垒,还没有将生活化、趣味化、游戏化的理念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学科轻融合”的现象。

一、畅游自然拾趣,“玩”出精彩

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艺术与经验》一书中以石头为例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经验”的理念:如果我们想象一块向山下滚动的石头拥有“一个经验”,那么它从某处开始,只要条件允许,就会持续地向山下滚动,直至结束;我们可以加上这样的想法,石头仿佛带着某种求索的欲望期盼着最后获得的成果,它对沿途所遇到的各种景象、事物、环境等,以及影响其结果的各种条件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石头最终的到达终止与所有在此之前给予它的推动、阻滞和帮助,彼此之间是相互融合联系在一起的。那么,这块石头就好像拥有了“一个经验”,一个具有审美性质的经验。

最近我们大班老师把美术活动搬到了户外,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走出教室,拥抱蓝天、白云和草地,教室外面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向往。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户外美术活动“趣味拼贴画”,他们看过尼克叔叔的“创意天地”活动,所以他们非常期待这样的创意拼贴。他们自己收集材料,带来了“百宝箱”,里面还真的有很多小玩意儿,有树叶、树枝、石头、松果、小花等材料,像个“杂货铺”;自己做标志,然后分类。这段时间以来,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时常把自己看到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观察各种树枝的形状,亲身感受和体验不同树枝的形态美。有时,他们还会自主地去讨论、去想象:这个树枝像什么?这几个树枝我们可以把它拼成什么?孩子们在观察、捡拾、讨论、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一下子萌发了许多创意。一到户外活动,他们就会自发地去花园里、果树下、草地上,执着地去收集更多的“宝贝”,不停地剪切、拼摆、粘贴,每天与材料进行有生命力的互动、对话、交流。孩子们一边玩耍着,一边体验大自然的美。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见证了我们这段时间自然拾趣所带来的意外收获和意想不到的深度学习。

孩子们通过自己直接参与活动、亲自实践、自我感受,获取了多种经验,在“玩”中也亲自体验了“自然拾趣”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打破了以往“重作品轻体验”的问题。而传统的美术活动中,教师总是习惯于牵着孩子的手前行,教师过多的介入制约了孩子们的体验和想象,幼儿之间的作品往往缺乏个性化的表达。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老师更多的应该是放手,让孩子与材料发生互动,充分体验,成为朋友。此时的孩子们就像山坡上往下滚的快乐“石头”,在滚动的这一过程中,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会感到好奇和冲动,体验、捕捉到各种经验和创作兴趣。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才会爆发,最后所呈现的作品也会充满无限的场景、童趣和创想,展现孩子们内心的真世界,从“玩美”中幼儿在进行户外美术创想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就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体验,而不单单是我们最后看到的那幅作品,这是我们应该着重追求的深度学习。

二、乐享休闲时光,“玩”中生情

最近的户外美术活动,有很多孩子选择了“写生”活动,这也是我们美术活动的又一次“放手”式体验,让幼儿在户外自由绘画。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美术材料抬到了楼下,几个孩子快速地拿出颜料、画笔、小桶去准备自己的作画材料。他们纷纷挤在一起,你一笔我一笔,一边笑一边涂,我走过去一看,画的是“幼儿园的操场”,有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蝴蝶,还有自己大大的签名。他们一边笑着,一边不停地添加里面的内容,几乎整个板子已经没有空余的板块了,还是在不停地涂抹着颜料,有些地方经过多次涂抹已经变黑了,但是并没有影响他们愉快的心情。晶晶觉得毛毛画的蝴蝶不好看,又给加上一笔,晨晨说蝴蝶的翅膀应该有花纹,又添上了几笔。可是在我看来,蝴蝶已经非蝴蝶了,可是他们还是沉醉其中,一边画一边笑,一直享受在这美妙的创作时光里,一直到吃饭时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并告知老师,作品需要拍照保存,还没有画完,下周再继续画。

在写生活动中,孩子们徜徉在大自然中,用画笔描绘自己愉快的心情,亲身体验创作带来的艺术美和快乐,避免了“重操作轻情感”的怪象,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成就感,无形中也培养了自信。在幼儿户外美术创想活动中,一些教师还是受原有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重操作轻情感。如何打破这些影响?首先教师要在材料的选择上弃传统,采用低结构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尽情地发挥他们的艺术创想,同时还要学会放手让幼儿去捡摘、去收集材料、去创作,幼儿合作创作的过程就是互动情感产生的重要环节,他们用画笔去描绘自己内心的生活,表达自己对创作的喜爱,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了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孩子们才会喜欢上我们的户外美术活动,才会自主参与,大胆尝试,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从而达到“玩”与“美”的完美结合。

三、欣赏曼舞身姿,“玩”出深度

在大班户外美术活动——“舞动的秋叶”中,为了丰富幼儿的美术创想体验,我选择了一个有微风的深秋,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和感受秋叶飘舞的动态美。孩子们置身大自然中一边捡拾形态各异、色彩不同的小树叶,一边津津有味地观察着、讨论着、欣赏着。

雯雯:老师,我捡到了一把“小扇子”,真漂亮!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叶吗?

雯雯:这是银杏叶,它就像一把小扇子。

皓皓:老师,你看,我捡到的这片枫树叶像不像一只红蝴蝶?

师:这片枫树叶真美,真像一只翩翩起舞的红蝴蝶。

辰辰:老师,我捡到了一个红红的小石榴,你看,这个像它的牙齿!

孩子们用好奇的小眼睛去观察、去寻觅、去欣赏秋叶的美,有时还会蹲下来去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颜色以及叶脉纹路的不同。他们在树下有的哼唱着《小树叶沙沙》的歌曲,有的朗诵着《秋天》的诗歌,还有的甚至用身体去模仿小树叶在风中飘舞的不同姿态,有时在微风中轻轻摇荡,有时随着风儿在枝头飘舞旋转,有时慢慢地随风飘落……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幼儿艺术创想作品,更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画面中不仅有“黄扇子”“红蝴蝶”、小石榴,还有美丽的校园、各种姿态的小朋友,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一户外美术创想活动融入了幼儿科学、音乐、语言等领域,巧妙地打破了“重学科轻融合”的传统理念,这种多领域的渗透融合,为幼儿的美术创想增添了丰富的素材和体验,激发了幼儿亲自然的兴趣,无形中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等方面的多元能力。幼儿户外艺术创想活动,必然是幼儿所亲身体验的,它融入了幼儿的情感互动,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在幼儿户外艺术创想活动中如何避免“重作品轻体验”“重操作轻情感”“重学科轻融合”等问题,面对这些,孰“重”孰“轻”,我们该如何取舍,如何把握,都无形中渗透、折射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想。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一定能够实现幼儿户外美术创想活动的优化,这也将是课程游戏化与幼儿美术活动融合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这样的路途,也正如石头滚下山的经历一样,他们可能会遇到波折,遇到野兽,遇到精灵,充满有趣探索和神秘色彩。

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和经验,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孩子们通过“玩”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通过“美”运用自己特有的表征方式,“展”现丰实的作品。幼儿在“玩美”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幼儿的作品也在不断地充实、丰盈。幼儿通过参与“玩美”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亲身体验、自我感知、实际操作等,是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孩子们亲身体验这样的美术活动,是一种真正接地气的深度学习过程。教师着眼于幼儿的这种深度学习,从而不断实现美术课程的“完美”价值和魅力,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整体能力。

猜你喜欢
创想美术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艺术创想丛书
美术篇
艺术创想
艺术创想丛书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