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星,卢华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胆脂瘤中耳炎是因外耳道皮肤穿过鼓面向鼓室生长,加上中耳内鳞状上皮组织不断生长,积聚形成胆脂瘤,破坏中耳传音结构,引起听力受损,其不仅具有化脓性中耳炎的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临床症状,还易引发颅内感染、脑膜炎等颅内并发症[1]。耳源性脑脓肿是中耳感染侵入颅内引起的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最严重的颅内并发症,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提高,发病率明显降低[2]。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伴有血栓形成的乙状窦静脉炎,包括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和乙状窦周围炎,是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常采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加手术联合治疗,辅以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低[3]。2021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例中耳炎并发脑脓肿及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经多学科会诊,予手术清理病灶,患者住院35 d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2岁,因“反复双耳流脓30年余,头痛伴发热6 d”于2021年1月1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意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正常。体温38.3℃,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6/66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主诉头痛,以左侧为主,呈持续性胀痛,随后出现左耳痛,程度逐渐加重,疼痛数字评分最高6分,双耳有臭味,伴耳鸣。左侧外耳道内见黄褐色上皮样物堵塞,表面干,左侧乳突区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230.3 mg/L,降钙素原13.512 ng/mL。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潘氏试验呈弱阳性,颅内压220 cmH2O(1 cmH2O=0.098 kPa)。头颅磁共振:双侧中耳乳突炎伴左侧胆脂瘤形成;小脓肿形成伴邻近脑膜炎。颞骨CT:左侧中耳乳突炎并胆脂瘤形成,周围多发骨质破坏,并累及颅内。头颅磁共振静脉增强血管造影提示左侧横窦、乙状窦及左侧颈内静脉颅内段血栓。1月2日,患者在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左乳突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Ⅳ型+复合组织瓣修复+外耳道、耳甲腔成形术+术中面神经监护术。术后诊断: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左侧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左侧乙状窦周围脓肿;脑脓肿、脑膜炎。患者术后有持续性头痛,伴发热,术后7 d内体温38.0~39.5℃。经多学科会诊,先后予美罗培南+利奈唑胺、头孢他啶+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医生分别在1月1日、6日、18日进行3次腰椎穿刺检查,监测颅内压。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头痛症状消失,脑脊液检查正常,颅内感染控制,颅内段血栓体积较前缩小,2月4日出院。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面瘫、眩晕、头痛、颈项强直、恶心、呕吐情况。术后24~48 h为面瘫高峰期,护士每班嘱患者做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该患者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无面瘫现象,四肢肌力Ⅴ级。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口24 h,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有无颜面部水肿及局部压力性损伤、皮肤破损。嘱患者勿自行取出术耳内填塞的纱条,术后10~12 d由医生逐渐抽出,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指导患者正确滴耳、擤鼻等方法。该患者术后出现反复高热,术后第1天体温38.1~38.9℃,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5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7%,C反应蛋白188.8 mg/L,降钙素原13.512 ng/mL,感染科会诊考虑脑膜炎,予美罗培南+利奈唑胺联合用药。术后第4天,体温38.4~39.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9%,C反应蛋白163.6 mg/L,降钙素原5.204 ng/mL。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阳性(美罗培南耐药)。感染科会诊予头孢他啶+利奈唑胺联合用药。术后第9天体温逐渐下降,术后第10天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血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阴性。
本例患者入院后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潘氏试验呈弱阳性,有核细胞计数424.00/μL,颅内压220 cmH2O,护士每0.5~1.0 h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评估有无脑疝。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屈颈、弯腰、低头及剧烈咳嗽,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避免头颈扭曲而反射性引起颅内压增高。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如烦躁、昏迷等意识改变。该患者术后意识清,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视力下降,对答切题,无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无喷射性呕吐。患者入院至术后第9天存在持续性头痛,术后第2天5:00,患者头部持续性胀痛,疼痛数字评分6分,意识清,对答切题,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物清楚,无恶心、呕吐不适,无其他伴随症状,血压109/75 mmHg,脉搏95次/min,医嘱予复方对乙酰氨基酚150 mg口服,1 h后评分3分。3 h后患者主诉头痛无法耐受,疼痛数字评分5分。主管医生床边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其他神经系统伴随症状,予洛索洛芬钠60 mg口服,1 h后评分2分。患者术后反复头痛,平均每6~8 h达到高峰,夜间疼痛较白天明显,睡眠质量差。术后第4天行腰椎穿刺,颅内压为170 c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蛋白质76.72 mg/dL,有核细胞计数50.00/μL。眼科会诊:患者双眼底视盘发红,未见明显出血、渗出灶,无视乳头水肿,考虑颅内感染引起。科室组织疑难病例讨论,考虑头痛与脑膜炎有关,予加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0.5 g、甲泼尼龙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疼痛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疼痛特点建议采用多模式镇痛治疗,医嘱予洛索洛芬钠60 mg每天2次口服,帕瑞昔布钠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每天20:00静脉注射。多模式镇痛效果理想,患者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波动在2~3分,夜间睡眠约6~8 h。术后第10天至出院,患者疼痛评分波动在1~2分。术后第16天行腰椎穿刺,颅内压为120 cmH2O,脑脊液呈阴性。
2.3.1耳源性脑脓肿的护理
耳源性脑脓肿临床表现为耳部溢脓伴耳痛、发热畏寒、头痛、表情淡漠等症状,症状不典型且出现较晚。本例患者耳流脓、耳痛30余年直至无法耐受就诊,护士严格落实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取平卧或头高位,避免局部受压;每班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脑膜刺激征及肢体的运动情况;术后遵医嘱予美罗培南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8 h 1次、利奈唑胺600 mg每12 h 1次、20%甘露醇100 mL每8 h 1次用药。该患者术后意识清,无脑膜刺激征。
2.3.2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剧烈头痛、驰张热、视乳头水肿等)并不常见[4]。本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中耳胆脂瘤长期未治疗,其胆脂瘤侵犯广,破坏乙状窦骨壁,受累部位多,甚至突破乳突尖,感染蔓延。患者术后第5天头颅磁共振静脉增强血管造影显示左侧横窦、乙状窦及左侧颈内静脉颅内段血栓形成。护理过程中需观察口咽部、耳后乳突区肿胀情况;颈部有无咽旁间隙感染、颈部脓肿、颈部蜂窝织炎;观察有无驰张热、寒战等表现,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脓毒血症、败血症等;观察有无栓子脱落,如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肢体麻木无力、口眼歪斜等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患者经过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术后第21天头颅磁共振静脉增强血管造影显示左侧横窦、乙状窦及左侧颈内静脉颅内段血栓较前体积减小,无新栓塞形成。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颅内压已恢复正常,炎症指标下降,不考虑抗凝治疗。
该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甲泼尼龙等药物,术后第4天,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225 U/L,谷草转氨酶117 U/L。消化内科会诊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复查该患者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218 U/L,谷草转氨酶88 U/L,继续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术后第19天、第28天复查肝功能正常。
胆脂瘤中耳炎并发脑脓肿及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在临床罕见,病情复杂且发展速度快,可危及生命。从耳部原发疾病到颅内感染,从临床症状体征观察到治疗的护理配合,针对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做好患者疼痛管理及高热等对症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