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5 03:12杨振鹏
新课程 2022年15期
关键词:物理情境信息技术

杨振鹏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初级中学,甘肃 庆阳)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很多新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在微课、远程教育等支持下,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深度认识,在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引导下,感受到物理现象的千变万化,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成效。围绕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分析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并从实践层面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物理课程教学应当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有效融入信息化技术,不断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效,进而使物理课程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抽象的物理知识实现直观化呈现,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对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点击式地呈现模式简化板书流程,为师生互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知识要点和推导过程,在传统的板书模式中,将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要点的梳理。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视频,通过点击式模式呈现关键教学内容,极大程度上节省板书所需的时间,为师生互动提供充足的时间。

教师可将这部分时间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或是辅导重点作业,并为学生的探索交流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例如,在课程教学中应用PPT模式,能够对优秀的作业进行直观化展示,可以对关键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成效。

(二)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化的学习机制,提高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在物理课程中涉及诸多难点,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物理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而形象化的教学模式会比抽象性的教学模式成效好,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动态化分解,转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通过与生活关联,促使学生构建起立体式的学习模式,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联想到相应的立体化学习场景,触发学生主动发掘物理学习的乐趣和奥秘,进一步激发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1]。例如,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将涉及的几种物态概念进行整合,如凝固、汽化、液化等,展示不同物态的完整性变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自主的观察和探究。直观性呈现方式比口头传达和书面表达的效果更好,能够使学生将相应的文字与实际的动态变化建立关联,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使理论知识真正转变成学生的知识架构体系。

(三)模拟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物理课程学习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融合,且两者之间实现相互促进,如果有一个方面的知识欠缺,会影响整体的学习质量。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配套相应的实验场景,但就目前的教学综合情况而言,还不能实现为每一位学生构建高质量的物理学科实验环境。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部分学生不能通过相应的物理实践理解和消化知识。在此情境下,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的模拟性实验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对相关实验的认知,突破现实条件的局限,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在光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难以通过肉眼看见的其他类型的光,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为学生的观察提供相应的素材,以增强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并营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物理学科是一门聚焦于研究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类学科,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并通过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但物理也是一门难度极大的专业性学科,在课程实施中,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理论与实践并用的学习观念,进一步开拓思维,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手段,加强与课程的联系,以此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在具体的应用中,应当从多个角度展开,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构建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构建高阶物理思维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通常以平面化的教学模式展开,这就使学生难以快速理解和消化抽象化的知识,影响课程教学实效,并且会大量消耗教师的教学精力和学生的学习精力,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建立辅助性的立体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使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以及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提供更好的指引和帮助,构建物理学习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平面化的知识变成具象化的教学情境,将平面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成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立体化的教学情境进行观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实践获取丰富的经验[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类物理知识加强联想,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架构。在物理课程模型的指引下,学生能够通过模型的指引探究物理知识的具体来源以及不同物理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深度思考,不断促进知识的迁移、回忆、联想,进而形成高阶物理学习思维,提高物理课程的学习成效。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声现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声音作为对象构建物理课程的学习模型,在模型中包含基础知识、原理分析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何听到声音、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以及声音的利用等方面,引导学生从教材知识出发,构建完整的课程学习网络,与现实生活相连接,掌握声音的特点、传播机制和具体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感受学以致用的价值。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课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PPT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借助演示文稿将课堂打造成具有一定教学情境的课堂,以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系统性的物理知识,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不断巩固物理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实验课程教学中,通过PPT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短片等方式,最大程度营造实验的场景,给学生的实践活动带来独特的体验,营造真实感[3]。并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不断拓宽学生思考的方向和角度,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和正规化。例如,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课程教学中,如果仅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则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抓住重点知识,为学生推荐其他辅助学习的素材,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三)充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课后展开自主学习

为有效应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加强学习,教师还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索。例如,针对预习、复习、拓展以及重难点的讲解,可以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通过远程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引导,实现重点知识的巩固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不断打开学生的思维,增长见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此模式中,还可以通过交互功能增强与学生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既有助于对课程的预习巩固,又可以实现复习和拓展。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本章节中的镜面反射、漫反射没有完全掌握,为此,可针对这一教学重点录制微课视频,对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并引入一定的生活案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模式,调节课程学习的心态,通过情景模拟、知识强化等方式增强教学实效。为此,教师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物理课程学习的模型,打造更有感染力的物理课程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物理情境信息技术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