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二中学,甘肃 平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他们都可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然此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部分后进生,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引导,这样才能够建构更加理想的初中语文学习环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部分后进生,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对于此类型学生语文学习历程进行归结,主要有四方面:其一,学习基础。一些语文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能在初中阶段对语文学科产生畏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可能难以跟上语文学习的节奏,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下降。其二,学习方法。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技巧,在预习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头绪,在课堂上总是不能正确地做好笔记,也不知道合理地与教师进行交互,课后也不能迅速地进行复习,这样导致语文学习效率处于低下的状态,自我语文学习评价也比较差,这样也容易产生厌学的倾向。其三,学习意志。语文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有一些经典文章还需要花费时间去背诵,而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毅力不强,总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在看不到成果之后就放弃努力,这样就可能慢慢演变为语文学科后进生。其四,师生关系。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以对教师的喜爱作为参与的标准,如果自己得不到语文教师的赏识,就可能处于消极的参与状态。教师如果不是很重视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也可能使他们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语文学习,这样也可能让他们因此陷入后进生的状态。
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转化,这样才能够使他们进入理想的语文学习环境[1]。为此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很多后进生并不是不想学习语文知识,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身努力与结果之间不匹配,于是认为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没有天赋。再者部分教师和家长会将分数看作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在这样的高压力下,学生往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烦躁的状态,实际学习效益自然不是很理想。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懂得以激励教育为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就,获得成就感之后,就可以持续性地在语文学习板块进行投入,这样自然可以进入更加理想的语文学习格局[2]。比如,在教学《观沧海》的时候,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确保依靠预习活动实现文本的熟练朗读。某学生的表演能力比较强,在朗读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声情并茂,虽然语文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每次朗读的时候教师都能够想起他,鼓励他在课堂开展之前进行文本的朗诵,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进行朗读,情感、语音、语调都处理得很好,教师在课堂上对他的表现进行了夸奖。学生在感受到成就感之后,以更加理想的状态参与到小组的集体诵读、集体背诵中,小组长也对他的背诵效率进行了赞赏。在班级组织开展的元旦庆典中,教师也适当地增加了经典诵读的板块,鼓励他穿上相应的服装,配备音乐,在讲台上进行表演。很明显,在这样的后进生转化中,教师能够不断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推崇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使他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使他以更加理想的状态去投入,由此慢慢地改变他语文学习困难的现象[3]。
初中语文后进生如果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就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教学中,这样教师采取任何策略都是无济于事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语文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这样他们的思维才能够被激活,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锻炼,语文知识体系才能够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进展。当然,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路径是多样化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尝试做好的工作有:其一,注重多媒体资源的嵌入,实现对应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感知的过程中更好地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4]。比如,在教学《猫》的时候,教师会播放一段猫的视频,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猫,这样的视频体验可以与后续文本体验关联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进去。其二,实现生活与文本之间桥梁的架构,确保生活经验与文本理解能够不断交互,这样自然可以进入更加理想的语文教育教学格局和环境。比如,在教学《春》的时候,教师会播放大家春游的视频,迅速地将生活经验与文本关联起来,在这样的生活经历回忆中,让学生进入更加理想的生活观察和感知格局,在此基础上进入后续文本的解读状态,自然可以使实际语文学习深度得以不断提升[5]。其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结合语文学习的诉求,合理地设定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依靠这样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交互,锻炼表达能力,实现思维的碰撞,继而确保可以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比如,在教学《老王》的时候,教师设定了这样的合作探究任务:你认为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他这样的特点的?学生可以先进行阅读,再进行交互,甚至可以选取对应的细节描述来进行鉴赏,然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所得、所感表述出来,在这样的交互中后进生也可以学习到阅读的方法,在交互中不断提升对语文阅读的兴趣[6]。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看到的是,后进生作为特殊学生群体,他们内心也是希望可以学习好知识的,但是总会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问题,导致学习处于低效率的状态,此时学生还需要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这样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就需要关注后进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思想,听取他们的想法,透过这些制订针对性的开导方案,以确保他们可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对于后进生,他们对考试失利是很敏感的[7],无论是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还是在与家长的探讨中,出现这样的话题,都会让他们陷入比较苦恼的状态。对此教师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进行引导:其一,鼓励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考试失利,要将考试中错误的题目看作自己改正的方向,如果是基础知识不夯实,就需要将错误的题目背诵下来,如果是考试过程中不仔细,就需要从注意力训练的角度来改善。让后进生看到考试失利,是在帮助自己查找学习中的偏差和错误,这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不要将这看作耻辱,而是将此看作进步的契机[8]。其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确保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后进生遇到困难,其他的学生都可以给予帮助,在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中,使后进生语文改进的环境得以创建,这样也可以引导实际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得以不断提升。其三,针对每一个后进生建立语文学习档案,观察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积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制订更加精细化的学习计划,然后监督他们依照对应的计划去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对他们的帮助发挥效能[9]。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教师需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这种现象,然后理性地分析后进生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迅速地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改善,以创建更加理想的后进生改进环境,确保他们的语文学习质量可以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