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付敏,刘文浩,刘 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1.教师发展中心; 2.学生处; 3.党委办公室,北京 100730)
2015年12月,国务院下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规划到21世纪中叶,中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要进入世界前列。该方案将“争取社会资源、扩大办学力量、拓展资金渠道”作为关键环节之一。大学校友(alumni)作为品牌资源、育人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必将成为这一环节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校友是高校优秀教师的来源,也是学校改革发展依赖的高级智囊,在招生面试、新生指导、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校友捐赠不仅可以充盈办学经费还可以建设校园,添加教学设施,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校友捐赠率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大学排名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校友工作的重要指标[1]。杰出校友不仅能够扩大学校学术声誉,还能成为在校生的精神楷模激励其成长。因此开发和利用好校友资源是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拓展学校办学空间、促进教育制度创新的迫切需要[2]。
国内高校校友工作起步晚、发展慢,困难重重。校友工作对象是分布在校外的校友,联络和组织难度大,学校层面的校友活动多为不定期举行,存在只有少数校友会继续保持与学校密切联系的现象,校友工作呈现“局部活跃、整体低迷”的状态。且在校师生、校友普遍认为校友工作由校友会(工作部门)全面负责,其他校内机构不具有开展校友工作的职责。存在校内组织和工作人员参与校友工作少、校友工作活力难以激发的问题。此外,高校管理者多数认为高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以致在校友工作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校友工作缺乏发展动力。
至于如何从校友联谊上升到资源整合的高度,如何寻求一种既能促进高校战略发展要求又能符合校友需求的工作模式成为高校校友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校友工作新模式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友会(以下简称校友会)源头可溯及1987年在北京成立的以褚福棠、袁贻瑾、聂毓禅、邓家栋为顾问,吴阶平为会长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同学会”。宗旨为“以加强国内外我校毕业同学间的联系,增进友谊,为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是协和的第一个校友组织。
在院校领导的大力努力下,在校友们的关心支持下,校友会于2015年7月成立,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友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在筹建和成立之后秉承“为加强海内外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服务于广大校友;发扬协和优良传统,提升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水平贡献力量。”的宗旨,开展了一些工作。
但与拥有数十年历史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校友会和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校友会相比,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友会成立时间短,虽建立了校友信息库,但仍需加强有效地维护。此外校友工作队伍人员不足也不够稳定,工作方法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学校与校友互动也不深入。校友文化培育不系统,对在校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缺少能够实施校友意识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毕业后校友意识淡薄。总之协和校友会的组织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学校和二级所院以及学校和地方的两级联动推进校友工作格局尚未形成,成熟的校友资源开发整合渠道也暂未建立。工作制度还需完善,经费保障仍需加强,因此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校友工作新模式尤为重要。
校友工作过程中具有规律性总结的指导方法即为校友工作模式,旨在回答“为什么开展校友工作”“如何开展校友工作”“开展什么样的校友工作”3个核心问题。无论哪种模式的校友工作都应该应用感情纽带,活动载体,以学校、校友双方事业发展和梦想追求为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他们对母校的关注度,引导他们与母校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成功[3]。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友发起成立黄家驷纪念馆就是校友工作新模式的成功例子。
“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唐代大诗人戴叔伦的诗道出了江西玉山的悠久历史和山水的旖旎。而中国杰出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黄家驷就诞生在这里。玉山的山山水水给予了他温厚儒雅秉性,锻造了他才华横溢的一生。他一生致力于人民健康事业,为促进中国现代医学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新中国诞生后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级科学家之一,中国第一批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之一(现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胸外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他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兼中山医院院长,为全国各地培训胸外科医生数百名,还先后输送主治医师到北京、山东、四川、广东、新疆、安徽等地开展工作,建立和扩大胸外科队伍。他还积极参与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主持编选医学教材、制订教学大纲,为新中国医学教育的基本建设作出了贡献。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上主持重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八年制医科大学,这所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大都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各院所和各地院校的骨干力量。他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外科医学巨著《黄家驷外科学》,成为中国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在手术治疗肺结核、肺癌等胸外科手术方面,他将国外先进的医学成果和自己的高超医术相结合,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的生命,开创中国胸外科新纪元,也奠定了他在中国胸外科学领域领军人物的地位。他对国际医学科学的发展同样产生重要影响,是美国胸腔外科专家委员会创始委员、苏联医学科学院国外院士。
黄家驷还是一位极富正义感和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代表。在协和就读期间参加了抗战救护队,开赴热河前线,救治古北口战役受伤的抗日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又放弃美国的高薪待遇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国。在朝鲜战争中,他带头报名参加上海志愿手术队担任总队长兼第二大队队长[4]。他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融合,用行动彰显了他的大义凛然和家国情怀。
1959年春,党中央提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方针,在黄家驷院长与张孝骞等教授共同建议下,恢复协和医学院长学制医学教育,在原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基础上创办八年制中国医科大学。1970年,学校被迫停办。所有在校的400余名医学生包括(医预科学生)被分配到了西北基层卫生机构接受再教育。1971年黄校长和章央芬教务长顶着巨大的压力,为学生们争取到了回校进修的机会。
1978年黄家驷主持恢复医科院研究生招录,并建议将年龄限制放宽5年,为一大批“文革”前的毕业生、肄业生争取到深造的机会,他们现今很多人已成为各医学学科的带头人、医院院长。与此同时,经黄家驷及相关专家教授的努力,学校重新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双重领导的八年制全国重点大学[4-5]。
邱贵兴、吴兆苏、吴明江、郑法雷、曾正陪、江耘、万文徽等医学专家都受惠于这两次复校,他们在校期间深受以黄家驷为代表的协和教师的熏陶教导。这些优秀的品质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因此他们一直想以各种方式纪念黄家驷老院校长。
2005年安贞医院原副院长吴兆苏到厦门参加学术会议,受鼓浪屿林巧稚纪念馆启发,萌生了在黄家驷家乡建设黄家驷纪念馆的想法。选定了玉山县人民政府大西门广场的“黄家驷园”,园中黄家驷的半身雕像矗立在绿草茵茵、树木葱茏公园深处。玉山县的领导班子非常支持吴兆苏的想法,拨款批地,并将黄家驷纪念馆作为正在筹建的玉山县博物馆的组成部分。2006年底开始吴兆苏积极发动校友,此项工程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黄家驷亲属的大力支持。院校档案室陈建辉、王宇提供了大量影像文字资料,黄家驷长子黄文昆提供了大量实物,党委宣传部原部长刘静对展览文稿进行多次审阅、修改。海内外校友们也纷纷捐款。历经10年的努力,2016年黄家驷纪念馆建成开馆。在开馆典礼上院校党委副书记王云峰代表院校向该馆赠送铜质半身雕像一尊。
黄家驷纪念馆分为成长求学、爱国报国、育才育人、交往友谊、骄子楷模5个部分,借助创新性的装置艺术语言,以他生平时间和空间变化作为展览轴线,设置了“生命线、故事线和展线”三线串接,通过300余幅珍贵照片、视频影像等档案资料来展示他平凡而伟大、朴实而壮美的一生,凝炼成永久的纪念。
黄家驷纪念馆不仅展示黄家驷一生为振兴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殚精竭虑的先进事迹,也反映了新中国医学历史发展的足迹和烙印,凝聚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气,既是玉山打造的文化旅游名片,也给当地经济工作、特别是卫生工作带来很好的契机;黄家驷纪念馆成立之后,玉山县人民医院更名为黄家驷医院,并在院内设黄家驷学生工作室,黄家驷的学生詹泰生率先在工作室落户。上海的玉山籍专家受到黄家驷精神的感召,纷纷借助黄家驷医院这个服务平台,将所学医学知识回馈玉山人民,目前为止黄家驷医院已先后建成7个博士工作站(名师工作室),这些专家定期到医院坐诊带教,方便了当地群众就医,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医院还申报三级甲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5大中心已通过评审。医院以此为基础打造赣东北区域性医疗中心,带动周边市、县的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念馆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重要的院校史文化资源,是院校开辟的又一精神文化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玉山县正式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8年、2019年数十名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友到玉山义诊,2019年成立黄家驷医学基金。
黄家驷纪念馆与对面的黄家驷园矗立在市中心,交相辉映,成为玉山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乡父老把对这位医学大家的崇敬和追思浓缩为一种朴素的情怀,以一园一馆作为最直观最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依托,培养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因此纪念馆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风雨砺洗,春华秋实。协和人的身影穿越历史,守望未来,用信仰呈现了一幅璀璨的画卷:协和人的身影穿越历史,迎接未来,用责任铸就了一座济世的丰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今日的协和犹如一艘即将出港的巨轮,满载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胸怀新一代协和人的光荣与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这都需要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来实现,校友资源就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包括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对高校引进师资、筹集资金、以德育人和促进就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6-7]。
校友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搭建平台,利用、共享校友资源,实现校友价值。黄家驷纪念馆的成功建成离不开院校、校友、地方政府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它以感情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有利于促进学校和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校友关系的和谐发展和校友价值的实现,是校友工作的新模式,能为校友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志谢:衷心感谢安贞医院原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1959级八年制校友吴兆苏,黄家驷院校长长子黄文昆,江西省玉山县博物馆馆长毛传寿,江西省玉山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良泉提供的大量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