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

2022-11-25 02:21:43马明靓李小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汗液营卫阴虚

马明靓,李小娟

1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

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沈阳 110032

近年来,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长[1],因其目前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治疗,终生服药,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糖尿病泌汗异常是较为多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是指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产生病变时,汗腺失去正常调节功能,从而出现皮肤汗液分泌异常的症状[2],西医将本病划分到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范围。有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大概60%的人会出现汗液排泄失常现象[3],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糖尿病人群,汗液分泌异常的患病率更是高达83%~94%[4]。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半身的皮肤汗液分泌减少,甚至无汗液分泌,局部皮肤出现干、凉的现象,而上半身汗出增加,汗液增多部位以面部和胸部为主[2]。西医以严格控制血糖、规避危险因素、阻断神经病变发展进程为主要治疗手段[5],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发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明了中医药治疗具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的优点,选择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患者日益增多。

对糖尿病泌汗异常的认识

1 西医认识

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泌汗异常的发生主要与长期高血糖有关[6],发生机制和长期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遗传、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等多方面因素相关[7]。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糖调节能力受损,血糖持续居高不下[8],神经细胞受到直接毒害作用,以至于自主神经结构损伤、功能障碍[9]。不仅如此,持续高血糖还能致使微血管发生病变[10],下肢神经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经损伤[11],以至于受神经支配的汗腺分泌功能丧失,下肢汗液分泌减少或无汗,由于机体存在代偿机制,患者的上半身汗腺就会增加汗液分泌,从而表现出头部、颈部汗出明显增多的现象。

2 中医认识

古籍中未见糖尿病泌汗异常的对应病名及专门论述,中医将其划分到“消渴”“汗证”范畴,病机特点为“消渴”与“汗证”并举。《素问·奇病论》篇论述消渴:以饮食不节、贪食肥美、酒浆为因,以脾胃积滞、郁而发热为机,热盛津伤,发为消渴。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提出:消渴的发生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脏腑虚弱等因素关系紧密,机体火热内生,阴伤化燥,故发为消渴。其后历代医家不断探寻,到明清时期,医家不再将消渴病机看作简单的阴虚燥热,而是根据病变部位以及临床主要表现,将消渴病分为以消渴引饮为主的上消(肺消);以消谷善饥为主的中消(胃消);以及以夜尿频多为主的下消(肾消)。现今多数医家认为消渴的病机始终贯穿着“燥热”和“阴虚”两大病理变化主线,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故将其病机归纳总结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黄帝内经》有云“阳加于阴谓之汗”,表述了汗液生成与阴阳之间的关系。张仲景指出汗多由外感邪气而发,风、湿、热为主要致病因素。巢元方则认为汗出异常以虚为主,诸异常汗出之症均从虚劳而来,此观点深受当时医家推崇,故而有了“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说。朱丹溪则以“百病兼痰”的理论另辟蹊径,提出痰、湿亦可导致异常汗出。《医林改错》记载:“竟有用补气、……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可见血瘀亦是导致泌汗异常的重要因素。后世医家将汗证的病机归纳为脏腑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密,汗液排泄失常[12]。可见汗证与消渴的病因病机关联紧密,消渴可以导致汗出,因此泌汗异常症状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中医学普遍认为,该病病机为:消渴日久,阴液亏损,病情迁延变化,发为阴虚内热、蒸腾津液或气随津脱、气虚不固,腠理开阖失常,汗液分泌异常。现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入手,对本病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龙运光[13]认为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病因有阳虚、阴虚、脾虚以及痰湿,消渴后期,患者体内环境由燥盛津亏变为气阴两虚状态,从而产生自汗、盗汗等症状。于是将本病主要病机定义为“气阴两虚”。岳仁宋[14]认为本病病机为胃强胆实,胃热与胆火相结,邪热熏蒸,则腠理开泻,又因火热之邪可炼津成痰,痰郁化热,痰热阻滞三焦气机,气液运行不畅,而发为泌汗异常。高思华教授[15]从其他角度提出论述,他认为热郁于内、瘀阻于络、气机升降失调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李敬林教授[16]则认为,本病发生的根源在于脾虚。脾虚津液输布失常,停于体内聚为痰湿,气机郁阻日久化热,湿热相搏,熏蒸皮肤,腠理开则汗自出;又因痰性黏滞、流窜,易裹挟津液,使津液渗泄失常,致机体汗出异常。张翕宇等[17]从“卫气布散失常”角度,对本病进行了病因病机的探讨,他们认为生理性的汗出有赖于营卫调和,若阳虚导致卫气布散乏力、营阴亏虚致汗液生化乏源或邪气阻滞导致布散汗液的通道受阻时,就会引起泌汗异常。

糖尿病泌汗异常的治疗

1 西医治疗

西医目前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基于血糖控制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7]:1.预防:①控制血糖;②改善生活方式。2.神经病变病因病机治疗:①营养神经:常用药物为甲钴胺[18];②抗氧化应激:α-硫辛酸[19];③改善神经微循环:代表药物为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20];④醛糖还原酶阻滞剂:该类药物可减缓神经损伤进程,同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常用药为依帕司他[21];④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可选用对新陈代谢具有积极作用的乙酰左卡尼汀,它具有细胞保护、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同时能促进神经再生和损伤修复[22]。3.对症治疗:全身性汗出过多者,可选用胆碱受体拮抗剂治疗;汗液分泌减少者,可给一些Va或鱼肝油等。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施治 《糖尿病泌汗异常中医诊疗标准》[2]将糖尿病泌汗异常分成六个证型,分别给出治疗方法:营卫不和证,以桂枝汤加减治疗,纠正营卫失和;卫表不固证,以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的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证,选用当归六黄汤或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泻火止汗;湿热蕴蒸证,方用三仁汤加减,清热与利湿并行;阴津亏虚证者,选用滋阴润燥的治法,予增液汤化裁;肺胃热盛证,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取其清泄肺胃之功效。仝小林院士[23]依据多年临证经验,将糖尿病泌汗异常分为三个证型,分别为:阴虚火旺证,治以清虚热、滋阴津、固表止汗,当归六黄汤加减主之;阴阳失调证,以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调阴阳、和营卫;脾虚阴火证,用柴胡升麻汤以升阳散火。仝院士认为“汗血同源”“津能载气”,若汗出过多的症状持续不解,日久必耗血伤气,故临证处方时多将益气、滋阴、养血的药物运用于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

方朝晖教授[24]以病因为主要依据,将此病分为:肺脾气虚证、营卫不和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湿热内蕴证、瘀血阻络证。分别以玉屏风散加减、桂枝汤加减、生脉散加减、当归六黄汤加减、三仁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化裁等治疗。徐翔[25]将本病分为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湿热郁蒸证、肝郁化火证、痰瘀阻络证。临床治疗分别选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养阴清热、玉屏风散合参芪地黄汤加减益气养阴、厚朴夏苓汤加减清热利湿、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泄热、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通络。

李小娟教授[26]提出本病属于虚实夹杂病症,即阴虚兼见痰瘀。她将消渴病汗证分为了六种证型:营卫不和证,予桂枝汤加减,调和营卫;瘀血阻络证,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止汗;痰热内蕴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清热燥湿、理气化痰;阴虚火旺证,以滋阴泻火的代表方剂: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用自拟方:固表止汗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白术、防风补肺脾之气兼顾固表,茯苓、山药、薏苡仁、莲子合用,益气健脾,更加浮小麦、龙骨、牡蛎以加强敛汗之力,全方共奏健脾益肺、固表敛汗之功效;气阴两虚证,以自拟止汗汤加减治疗,益气固表、养阴清热。该方以玉屏风散为基础,补脾益肺固表,加入乌梅、吴茱萸,敛汗同时又能起到滋阴生津的作用,当归补血行血,与它药配伍可使气血充旺、血行通畅,再加黄连以清热,浮小麦固表止汗,使气阴恢复,汗出则愈。

2.2 中成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了多种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中成药,如津力达颗粒、天麦消渴片、芪明颗粒、木丹颗粒等[27]。王凌芬等[28]将“内风理论”与本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的病因病机相结合,提出了益气敛阴,活血熄风的治疗原则。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加用益心舒胶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的患者,各项指标改变更加明显,汗出异常得到更好的控制,且未发生不良影响。黄文莉等[29]遵循益气养阴,生津敛汗,活血祛瘀的治疗法则,选用灯盏生脉胶囊进行辅助治疗,临床试验表明其对本病具有确切疗效。

2.3 中医外治法

2.3.1 针灸治疗 林家坤教授[30]用督阳灸治疗本病,在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进行灸治,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林老提出:治疗泌汗异常的关键在于“调阳”,而治疗阳气病变当以密法为要[31]。督阳灸具有温通督脉、补阳益肾的功效,可以调和营卫,固密腠理,从而阻止异常汗液排泄,临床疗效喜人。王美玲等[32]提出了“平衡脏腑阴阳,调和营卫,固密腠理”的治法,运用腹针疗法,调理脏腑、疏通经脉。选取腹部“四关穴”以及主要经穴,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穴位,经治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2.3.2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直接将药物注入指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式,不仅解决了外用药物经皮透入穴位较为困难的问题,还能通过药物本身作用治疗疾病,同时增强、延长对穴位的刺激,此法简便快捷,不良反应小,质优价廉,易被患者接受[33,34]。卢志刚[35]将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入汗出异常患者的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使患者经络得以疏通,气血运行通畅,局部组织、神经等受到滋养得以修复,汗腺功能恢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高达88.9%。

2.3.3 穴位敷贴 李伟[36]取锻龙骨、山萸肉、五倍子、桑叶的颗粒制剂,加工制成肚脐贴,选取神阙穴为给药部位,以穴位敷贴的方式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上述四药合用,具有益阴清热、固涩敛汗的功效,对泌汗异常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王哲教授[37]认为,神阙穴的主要功能为益气补血、调整阴阳。从经络学看,神阙穴为先后天以及三焦的枢纽,又连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向内关联五脏,向外达四肢百骸[38],在此用药,可使透入穴位之药性随经气流行抵达病所。经除汗敷脐贴治疗的患者,症状大多得到改善,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率达87.1%,取得了较好疗效。

2.3.4 耳穴压豆 传统医学从形而论,认为耳朵是人体的缩影,与人体关系紧密,并结合《内经》“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理论,提出当人体某一部位产生病变时,耳朵上与之对应的部位就会出现反映,由此产生了耳穴疗法。将王不留行籽埋压于耳部所选穴位,对穴位进行直接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期取得镇静、安神、收敛汗液等疗效[39]。王惠中[40]从“补气血、调营卫”角度论治糖尿病泌汗异常,选取脾、心、胰胆、内分泌、三焦、等为主穴,意在取健脾益气、调和营卫之功,并根据患者症状加减配穴,有效改善患者汗出异常症状。

小结与展望

糖尿病泌汗异常作为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病变之一,给糖尿病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此外,严重的自主神经病变还会反作用于糖调节系统,影响血糖稳定,不仅不利于治疗,还会促进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医采取结合治疗,以西药控制血糖的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采用个体化治疗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汗出异常的症状,解除了患者的烦恼与痛苦。随着医家对本病治疗方法的研究发掘,治疗该病的方法愈加丰富,有关于本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也日益增多,有效率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但同时也存在样本数量不充足、临床周期短、评估疗效缺乏确切统一指标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提示我们,本病治疗前景广阔,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投以更多目光,不断推进本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发挥出中医药简、便、廉、验、副作用小的优势,也让中医药得到更好的推广。

猜你喜欢
汗液营卫阴虚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探析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治
汗臭从何而来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汗臭从何而来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汗液的味道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基于超声雾化技术显现潜在汗液手印的实验研究
警察技术(2013年1期)2013-03-20 14:10:57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