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广祥
(安徽大工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93)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对世界发展史有着重大影响作用。其中建筑特点更是别具一格,在世界建筑文化史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而乡土建筑作为我国建筑体系当中的一员,不仅体现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同时也使中华文明更好的传播下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国乡土建筑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外来建筑思想的冲击,导致我国乡土建筑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人们保护传承当地的乡土建筑设计理念,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乡土建筑设计能力,加强对“原逻辑”的应用能力。
乡土建筑与新乡土建筑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乡土建筑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在人们几个世纪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乡土建筑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对当地建筑特色的一种体现,并且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乡土建筑大部分存在的时间比较久远,并且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年久失修的问题,使乡土建筑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坏。再加上人们受到外来建筑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乡土建筑技术不受人们重视,最终出现失传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建筑环境的影响下,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在对乡土建筑进行翻修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现代建筑风格,使乡土建筑原本的建筑风格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大量承载着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乡土建筑消失在人们视野中[1]。
针对近年来乡土建筑发生的情况,我国很多建筑设计师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人们对乡土建筑的重视,开始对乡土建筑设计进行创新,在保留中国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国外的建筑思想,形成了新的乡土建筑。很多建筑设计师为了更好的体现中国建筑特色,在有关政府的支持鼓励下,走遍我国各个地区,不断研究每个地区的建筑特点,使新乡土建筑更加符合当地的建筑特色,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在新乡土建筑设计过程中,新乡土建筑设计不单单要看外在形象。更要以当地建筑特点为基础,在不断体现当地建筑特色的同时,还要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最终促进我国新乡土建筑的发展。
我国建筑师为了加强对乡土建筑的设计能力,开始不断加强对“原逻辑”的应用,并将“元逻辑”当作新乡土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从设计本身的角度来看,“元逻辑”在新乡土建筑设计中,具体包含了建筑地域特点、建筑施工材料技术以及建筑外形等。因此从设计内容可以看出,“元逻辑”;对新乡土设计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比如在河北与内蒙古交界处的地方,是古代帝王专门狩猎的地区。这个地区从地理环境来看是相当优越的。不仅地势平整、水草丰满,而且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建筑特色又与其他地区有着很大不同,多为蒙古包的建筑风格。
随着我国对教育体系的不断重视,一些建筑设计师帮助草原牧民孩子建立了具有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型图书馆。根据有关资料可以看出,小型图书馆位于平整草原之上,图书馆在建筑风格上,依然采用着传统的蒙古包外型,从蒙古包的外型去提炼相对创新的元素。在图书馆建立风格上,基本上采用着双环空间的形式。将蒙古包的建筑风格与汉族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极具现代感的建筑风格,将传统蒙古包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工艺理念进行全方位的结合。这种建筑风格能够使图书馆功能性更加提升,无论是在采光、房屋结构以及通风设计上,都充满了现代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原逻辑”的设计理念。因此从为牧民孩子建立图书馆的现象来看,通过对“原逻辑”的合理利用,不仅实现了现代工业的模块化搭建,同时促进了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长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实现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2]。
在乡土建筑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地域性,每个乡土建筑都受当地环境的影响,都以地方特色为主、同时又兼顾着自然环境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元素。地域性特点不仅能够真实体现出乡土建筑的建筑风格,并且能够更加符合当地环境的设计理念,更加具备独特的性质。
例如,我国内蒙古地区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处于蒙古高原地带,受当地天气影响,光照时间较长,有着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并且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全面降水相对较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潮湿。蒙古高原人民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在蒙古包的设计上,外形呈现出圆形的形状,没有特别明显的棱角分明。蒙古包顶部为拱形形状、能够承受更多外部的压力,使整个蒙古包的结构更加稳固,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场所。草原地区经常出现的沙暴天气,蒙古包凭借自身优秀的特点,能够轻松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天气。另外当地人民在蒙古包的顶部,会用顶毡盖上。最终形成一个球形状封闭的个体,当草原地区出现风暴天气时,蒙古包能够轻松的抵挡。因此从对蒙古包设计理念看出,蒙古游牧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对当地天气不断研究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蒙古包外型,帮助当地人民能够承受自然灾害等各种威胁,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场所[3]。
在西南傣族地区,人们通常居住在竹楼中,主要也是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傣族人民生活地区基本上处于亚热带以及热带季风性气候中,当地气候相对湿热,并且全年降水量普遍较多,全年气温通常在20℃以上。因此在建筑风格上与蒙古包有着很大不同,傣族建筑基本为架空式建筑,就是所谓的竹楼、由于当地气候非常湿润,全年降水非常充足,比较容易出现洪水现象。而竹楼下层是处于架空现象、从竹楼整体结构来看,傣族竹楼底部支架非常高,因此当出现洪水现象时,竹楼下层更加方便洪水的通过,防止洪水对傣族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从形式上来看,竹楼形式具体分为两种,分别为官家以及民家,官家竹楼内部空间比较宽敞,竹楼屋顶是用木片所覆盖的,从远处来看,竹楼整体呈现三角形的样子,当出现降雨天气时,屋顶根据三角形的特点,能够快速让雨水降落到地面中,防止雨水堆积在屋顶的顶部,既能达到排水的效果,又能达到遮阳散热的效果。由于官家竹楼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很利于散热透风,使居民居住的更加舒适。另外官家竹楼从外部视角来看,整体的规格非常宽广,需要用非常粗壮的木桩进行支撑,防止竹楼整体出现坍塌的现象。而民间竹楼相比于官家竹楼,空间面积相对狭小,因此在屋顶中,需要简单的用茅草覆盖,防止当雨水天气来临时,对屋内居民有着更多的影响。从傣族居民竹楼整体形式特点来看,竹楼建筑设计能够与当地气候环境更加的吻合,利用乡土建筑浓烈的地域性特点。将当地自然环境与乡土建筑风格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元逻辑”的设计理念。
在乡土建筑设计过程中,材料应用与建筑技术应用是及其重要的,对乡土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能够使乡土建筑外在形象更加美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能力。对乡土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使乡土建筑整体结构更加具有稳定性。因此建筑设计师在材料与技术选择的过程中要进行仔细分析,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同时注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技术上采用合适的手段,一方面对传统乡土建筑技术进行更好的传承。另一方面对乡土建筑技术进行不断的升级,最终实现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4]。
在我国福建地区,在建筑风格上最具当地特色的要属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主要是用土作为建筑材料,在材料选择上更加具有方便性,同时在技术上,主要是将土与木质材料进行结合。建造过程中需要的土材料乃是当地的红壤土、田王甲泥、老墙泥等。将这3种土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最终形成具有高黏合性的复合土,并且将复合土放到太阳底下进行暴晒,经过长时间额发酵,最终将复合土变成熟土,用于土楼的建造中。除了土材料的使用外,土楼建造还必须要大量使用木料与竹子。在木料使用上,基本上选择杉木。杉木不仅外观相对美观,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蛀虫能力,防止木料受到腐蚀的影响,最终导致土楼出现坍塌的现象。在竹子的选择上没有过多要求,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加固木料的。从福建地区整体的情况来看,福建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相对丰富,这为就地取材制作房屋主体支柱、楼梯以及门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乡土建筑材料选择过程中,尽量就地取材,不仅为乡土建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同时也符合当今社会所兴起的绿色环保建筑新理念。
在以往土楼建筑顶部设计中,一般采用的茅草、杉树皮以及石板,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开始用泥瓦片来代替茅草、石板等,但是在土楼主要结构上仍然主要采用木质材料。在木质材料的选择上,土楼建筑也是具有一定的技巧,木料一般选择椿树,椿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和谐美好的意思,使整个土楼建筑充满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在我国西南地区牛背山志愿者之家的设计中,整体空间设计依然采用着传统木材设计,建筑材料上多为木材,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却依然使用着全新的数字化技术,使房屋整体的功能性大大提升,在满足传统设计理念的同时,不断加入现代化元素,提高对高科技技术的利用情况,另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牛背山志愿者之间使用当地的竹子,在竹子内部提炼出一种新型竹炭纤维复合材料,这种竹炭纤维性材料不仅具有更高的韧性,使建筑物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同时利用竹子进行材料提取,能够大大减少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加符合人们低碳施工的理念。又或者云南玉湖的设计中,将当地建筑设计元素和本土材料进行深度融合,在乡村小学设计中,材料基本使用的是白色石灰沉积岩和卵石,将这两种施工材料应用在乡村小学周围墙面以及地面中,营造了独具一格又融入当地环境的乡村小学建筑,不仅缩减了乡村小建设的整体支出,同时又极大提高了小学的外在形象,使乡村小学建设更有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形态上,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具有内涵的人本思想以及实用思想。因此在“元逻辑”建筑理念的影响下,现代乡土建筑形成了建筑空间形态的基础,使现代乡土建筑设计更加具有丰富性,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自然观。通过对古代建筑物的挖掘,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建筑物的建筑空间具有独特的代表性,能够将建筑特点进行充分的还原,并且以更加抽象的概念去深刻还原当地的建筑风格,乡土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当地人民居住的实际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思考,不仅符合当地资源的乡土环境,体现当地人民的审美居住能力,同时能够将当地民族文化与传统建筑艺术更好的保存下来。完成对传统乡土建筑的传承。在我国安徽地区,当地人民比较讲究“无山无水不成居”非常看重房屋整体布局和建筑空间上的设计,最大程度保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建筑布局方面,房屋建筑一般要顺应自然山水形势,依附于自然山水体系中。将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与聚落结构特征,比如庭院、天井及街巷的整体布局进行深度融合,对徽派建筑的空间布局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综上所述,随着国外思想的大量冲击,国外建筑特点不断影响着我国乡土建筑,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乡土建筑变得更加城市化,面临着发展困难的地步。因此在新的环境理念下,我国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加强对新乡土建筑设计的研究,加强对“元逻辑”的应用能力,使当地乡土建筑能够充分保留地域特色,在不断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表现的更加具有开放性以及融合性。从而不断促进我国乡土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