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

  • 蒙古包:穹庐为室旃为墙
    大派系”建筑,蒙古包在外观上可能略显简陋。但蒙古包可以随时搬迁,非常适合游牧民族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的生活方式。细心的小朋友可能会发现蒙古包的后面经常竖立着一根木杆,这可不是普通的木杆,有一种说法是,蒙古族人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于是在蒙古包后面立一根木杆来象征苏武出使匈奴时手里用的那根旌节。没想到大家还记得我,感动啊!只要架木、毡布和绳子这几样简单的东西,就可以搭建一個蒙古包。搭建蒙古包只需要简单的三步,熟练的人只要30分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3年9期2023-10-05

  • 动静相宜
    的“房车”——蒙古包。它是中国北方游牧部落民居的典型代表,经千百年探索形成现在的模样,能满足牧民在草原上定居和迁移的双重需求。是什么神奇的结构让看似简单的蒙古包能做到这些?让我们从“静”“动”两方面,一起参观吧!静态安置:日常生活太阳“钟表”:天窗当我们进入蒙古包,第一感觉通常是:采光良好、空气新鲜。这些均离不开其穹顶结构,也就是“天窗”。可别小看这天窗,它的作用不止于此!作为蒙古族建筑的核心,天窗直接作用于牧民的日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时间。历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1期2023-05-30

  • 民族建筑文化符号在旅游场域的利用实践反思 ——以内蒙古民族旅游地蒙古包为例
    古最具代表性的蒙古包为例,着重剖析和反思其在旅游场域中的实践,以期对民族旅游发展实践有所裨益。一、相关研究进展现代符号学诞生于19 世纪,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Peirce)是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他们分别提出了符号的二元结构说和三元结构说。文化符号是符号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词,在建筑、影视、艺术设计、旅游等研究领域中都可以找到文化符号的存在。文化符号在旅游领域中可以说是一个核心内容。最早提出旅游符号概念意义并将符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3-01-05

  • 基于SPSS 分析的游牧民族蒙古包几何类装饰元素特质解析*
    的几何形系统。蒙古包建筑作为蒙古族人民生活环境中具有特殊使命的建筑,其装饰元素包含有几何、动物、植物等类型。几何类装饰元素是传统装饰元素的重要组成,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蒙古包几何类装饰元素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学者对蒙古包几何类装饰研究多集中于风格特征、艺术表现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在研究蒙古包装饰过程中容易忽略几何类装饰元素的使用频率与对比研究,从而影响研究的全面性。本文通过SPSS 软件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几何类装饰元素在

    艺术品鉴 2022年20期2022-11-10

  • 基于荒漠草原的阿拉善蒙古包建筑的特色研究
    文化使该地区的蒙古包形式大同小异。目前学者对阿拉善的研究多聚焦于历史文化、传统民居的角度,很少有学者系统的研究阿拉善地区的建筑及装饰元素。文章研究阿拉善地区蒙古包的组织形式、习俗忌讳、布局陈设,并与其他地区作对比,运用SPSS 对阿拉善地区蒙古包装饰元素进行数据统计,筛选出最受阿拉善人民偏好的装饰元素,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有益的贡献。1 阿拉善蒙古包的历史演变如今的阿拉善蒙古包,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的发展,阿拉善地区游牧民族逐渐形成新的生活习惯、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7期2022-09-29

  • 宝力根苏木蒙古包的沿革与变迁
    纯牧业发展区,蒙古包是宝力根地区重要的居住形式,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蒙古包的变迁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也见证了宝力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以蒙古包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改变。【关键词】蒙古包; 居住形式;宝力根苏木【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9-107-04【本文著录格式】董巧霞 .宝力根苏木蒙古包的沿革与变迁[J].中国民族博览,2022,05(0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9期2022-07-19

  • 冰屋与蒙古包
    茜摘要:冰屋和蒙古包,虽然隔着半个地球,却在形态和构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基于此,文章从历史和气候上归纳二者的形成原因,并从空间格局和构造体系分析其特点。通过中外这两种传统民居的比较,阐释其对低碳时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冰屋;蒙古包;中外传统民居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3在传统建筑中,材料和技术条件有限,建筑的空间和形态需要对自然状况作出适应。但随着科学技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2022-05-30

  • 雪落成诗
    进了这个小小的蒙古包里,不会扯下那窗帘。2戈壁没把口含的香气吐出,阳光也无法裁剪芨芨草的碧绿。整个冬天是一匹枯涩的布。一片,一片。洁白的雪铺满戈壁,轻灵的素手,一针一针地绣着抽象的长卷。一匹白绢被绣好又卷起,干净的事物,绣出最美丽的日子……3薄薄的雪收紧我急促的呼吸,我的血液收紧比血更灼热的诗句。高处的黄昏,蹲下来静静地看着雪,那些复杂又简单的想法。驼群埋在暗处的积雪里,轻轻地咳嗽一声,戈壁的牧场就渐渐发黑。薄薄的雪,被雪收紧的黄昏,抓住了蒙古包顶上每一片

    星星·散文诗 2022年36期2022-04-15

  • 蒙古包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来,本文主要从蒙古包结构、装饰两个方面来研究蒙古族的文化背景和民俗特征,及在室内设计中合理应用。一、蒙古包的起源与发展(一)蒙古包的起源“蒙古包”蒙语为“格尔斯”,代表家,在清朝时期开始出现,满语发音为“蒙古博”,“包”译为“家”。在清朝之前也曾出现有“穹庐”“毡帐”以及“毡包”等叫法,这些称谓其实都是指我们今天俗称的蒙古包[1]。自远古时期以来的内蒙古地区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一年四季赶着他们的羊群、牦牛、马和骆驼去寻觅不同的牧场,长久以来蒙古族牧民一

    品牌研究 2021年17期2021-12-09

  • 蒙古包在园林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和组建的建筑-蒙古包蒙古包最初的形态是一个洞室,蒙古族先民利用木头和石头沿着洞壁砌出洞沿,再用木头搭建在洞沿上,并且在洞顶留有一个口洞。口洞的作用是为了人们出入方便,以及走烟、采光、通风等,现如今的蒙古包的天窗和门就是口洞发展而来。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狩猎时代。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开始驯养一些动物成家畜。为适应游牧生活,就需要一种便于迁徙的房屋,因此窝棚也就应运而生了。窝棚一般以活树为支柱,制作简单,不用了就可以直接遗弃。从狩猎时代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2021-11-27

  • 蒙古包的现代创新与普及应用手段
    竞争日益加剧,蒙古包处于帐篷产业的产品竞争中,随着牧民生产方式的改变,正被各种定居建筑边缘化。蒙古包制造企业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存活,就需要生产者、设计者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大量新产品的问世,增大了人们对商品的选择,同时也提高了对产品的需求层次。蒙古包制造企业要跟上消费者的步伐,必须进行产品创新,与时俱进,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高新技术和材料不断涌现,轻质高强的新材料可以使蒙古包得到更好的改善,所以按照传统技艺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9期2021-08-27

  • 蒙古包的现代转译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解析*
    超0 引言传统蒙古包作为游牧民族生活的物质支撑与文化成果,是为适应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特定建筑形式,由羊毛、木材、牛羊皮等天然可再生材料建造而成。随着时代发展,蒙古族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游牧转向定居,蒙古包的耐候性和舒适性成为主要问题,使其不再适应当代定居后蒙古族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面临“淘汰”的境地。正如爱德华·塞克勒所说:“建造方式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对传统进行批判地继承,而且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永葆青春活力[1]”。研究以蒙古族住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2021-05-27

  • 博物馆学视野下,蒙古族建筑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殊属性,其以“蒙古包”为代表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常常具有“非物质”倾向,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属性地分析,结合博物馆视角,以蒙古族传统建筑为例,分析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关系,为二者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寻找到理论基础。【关键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传统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3-202-03【本文著录格式】贾慧娟.博物馆学视野下,蒙古族建筑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3期2021-04-01

  • 蒙古包的演变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
    摘要】一说到“蒙古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人和内蒙古,毕竟“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最为典型的建筑标志,也是蒙古族游牧人传统的住房。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穹庐”,也有叫“毡帐”的,最初的名字是“格日”。其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非常习惯的移动房屋,更是牧民们在草原上的家,能给他们提供非常温暖的归宿,对他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蒙古包的演变过程以及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进行了讲解和分析。【关键词】蒙古包;演变过程;游牧文化;文化变迁;文化特征【中图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期2021-04-01

  • 传统聚居建筑的装配构件及其语汇设计研究* ——以蒙古包为例
    2.0%。传统蒙古包由于其内部空间及建筑材料的局限性[1],室内环境略微粗简,空间尺度和功能不够完善,运用装配式技术改造蒙古包,可以提升建筑品质、传承草原建筑文化。1 传统蒙古包形制和构造1.1 传统蒙古包蒙古包虽然是游牧时代的产物,但是其构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传统蒙古包造型浑圆,包顶呈现半球形,使其减弱了强风和暴雪带来的影响,能够良好地适应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在结构上,陶脑、乌尼、哈纳是传统蒙古包的三大主要结构(图1)。1.2 传统蒙古包构造陶脑是传统蒙

    建筑技艺 2021年2期2021-03-04

  • 蒙古族建筑溯源及演变
    化潮流的冲击。蒙古包是游牧文化的重要符号,其对人类历史的演进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适应游牧文化应运而生的蒙古包,承载包括了草原上牧民的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居住形式等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对以蒙古包为首的蒙古族建筑文化的关注和保护具有深远意义。【关键词】建筑;毡庐;蒙古包;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4198(2021)01-166-03【本文著录格式】贾慧娟.蒙古族建筑溯源及演变[J].中国民族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期2021-03-03

  • 装配式蒙古包结构设计
    杨正中关键词:蒙古包 三段式结构 装配式建筑 预制件结构引言游牧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蒙古包这一独特的民居形式,它具有可移动、便于拆装的建筑特征;蒙古包作为牧民遮蔽风雨的场所,也为“游”和“牧”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内蒙古旅游的不当开发,蒙古包变成了砖混结构的固定式房屋,形成了固定的景点,几十年不变,游客体验到的只是蒙古包的外观形式,而体会不到追随水草,游牧草原的生活情境。同时,“蒙古包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产生了污水和渣土等建筑弃料,对草原环境造成了极

    设计 2021年1期2021-01-22

  • 巨大的蒙古包
    起,缝成巨大的蒙古包蒙古包篷顶是瓦蓝的,瓦蓝的篷顶上飘着白云,蒙古包地毯是油绿的,油綠的地毯上牛羊成群。白云有时被风吹掉,吹掉的云朵,落在大地,牛羊一样悠闲地吃草。牛羊有时被风吹起,吹起的牛羊,飘在天空,白云一样成群结队飞奔。蒙古包是草原上牧民们的家,在天地之间、草原之上,这一个个巨大的蒙古包和蓝天、白云、草地、牛羊一起,组成了一幅美丽、辽阔的画面。

    阅读(高年级) 2020年6期2020-08-20

  • 蒙古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要:蒙古族使用蒙古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蒙古包是符合游牧需求的传统建筑,能对抗草原上严峻的自然灾害。文章首先分析蒙古族建筑的发展阶段,再系统地分析传统蒙古包的室内空间规划、架木结构及外覆毛毡的元素特点、用材及搭建方法,总结出蒙古包自身承重强、易搭建拆卸、搬迁方便的特性。关键词:蒙古包;结构元素;空间规划蒙古族住宅的发展从最原始的天然山洞到地穴,再从地穴发展到窝棚。从窝棚似的居所向前迈进一步,原始的支架就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蒙古包的“哈那”(即以木条为材料用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期2020-05-29

  • 草原与高原上的瑰宝
    篷一般被称为“蒙古包”,它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被称为游牧民族最天才的发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既然是游牧民族的民居,那么蒙古包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于拆卸和迁移。一座普通的蒙古包,只需要一头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能运输,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搭建起来,多么方便快捷!草原上的蒙古包不用砖瓦,不用泥土,蒙古包采用的是毡木结构,构造简单,取材方便。我们可以把蒙古包想象成一条奇特的大鱼,这条大鱼的骨架是木质的,鱼皮则是用羊毛毡做成的。勒勒车蒙古包的骨架颇为讲究,每个

    奇妙博物馆 2020年2期2020-04-15

  • 蒙古包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新趋势
    随时搬迁搭建的蒙古包,并且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造,这说明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为了适应蒙古高原而创造的民居[3]7—8。蒙古包一直沿用至今,不仅是因为它蕴含了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而且必定存在建造科学方面的合理性,充分展现了草原人民的宗教观、伦理观、美学观、自然观,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地域文化特征。近几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农牧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受地域、认识、资金等因素制约,农村牧区住宅的升级发展速度缓慢[4]。为了进一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2-23

  • 不同敷设位置的毛细管网席对蒙古包内热环境的影响
    定居转变,造成蒙古包逐渐被固定的民居所取代的现象。蒙古包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草原上逐渐减少,所以保持蒙古包的活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蒙古包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冬季采暖无法满足居住要求。而毛细管网辐射供暖系统是一种具有舒适度高、节能、蓄热能力强和节省空间等特点的新型低温辐射供暖形式,因此无论是从系统的舒适性还是节能上考虑,毛细管网辐射供暖系统都有巨大的潜力应用于蒙古包[1]。Zhao等[2]通过实验表明,毛细管辐射加热可以采用较低的水温去创造良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36期2020-02-04

  • 实用型木结构蒙古包设计初探
    游牧民族的住所蒙古包为研究对象,在对保护、传承传统蒙古包文化为核心的内容下进行创新设计,通过改进传统蒙古包的结构工艺和外观造型,以满足当下人们审美的需求。该设计遵循蒙古包可移动、可拆卸的特点,使用装配预制建造技术与木结构材料制作组件组装成型。本设计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解决了蒙古包实际使用中会遇到的采光、通风、给排水、供热、供电等多项问题。关键词:木结构;实用设计;蒙古包;使用功能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

    国际木业 2020年6期2020-01-15

  • 忆昔—香薰灯文创设计
    记录有关内蒙古蒙古包的文创设计灵感及 设计过程。一、蒙古包内涵研究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这一名称闻名于世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亚洲游牧民族的一大创举。由此可见,蒙古包不仅承载着一代人的童年与回忆更是一种有名的建筑形式。“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物质文化中最显著的特征。可以说,明白了蒙古包的一切,便是明白了一般蒙古族人的现实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蒙古族人民几乎完全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蒙古包逐渐被

    魅力中国 2019年34期2019-10-21

  • 初探蒙古包的地域性差异
    摘要:蒙古包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自古以来,人类自诞生起,不同的地域就会诞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特点,由此我们可见,不同的地域对建筑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从自然和人文中探究地域对于蒙古包带来的影响。关键词:蒙古包;地域差异;沙漠;草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孕育着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蒙古族人民坚强洒脱的品格和习俗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了广袤草原的主人,而他们居住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2019-10-12

  • 蒙古包装饰纹样的研究
    昌成【摘 要】蒙古包是内蒙古和外蒙古(又称蒙古国)的游牧民族的传统居住方式,其建筑结构和装饰纹样、建筑材料独特,展现了蒙古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艺术风格。本文以蒙古包的纹样、色彩、材质等对蒙古包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关键词】纹样;蒙古包;风格一、蒙古包的由来蒙古包不是天然形成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蒙古族首先最早是匈奴人,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外蒙古(又称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他们通过游牧的方式居住在以上的区域,通过从原始人,居住在洞穴,在地面挖一个地洞,在地洞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2019-09-23

  • 到楼下“野营”去
    间摆放着的玩具蒙古包——它的半径足有1.5米那么长,曾有很多次我嫌它占地方,对怎么处置它感到头疼。后来我灵机一动,干脆将它拿到楼下的小公园里去“野营”吧。我经常在以下3种时刻进行“野营”活动。第一种时刻是春日或初夏的午后,彼时阳光灿烂,是一天中除了深夜最静谧的时段。紧挨着树影的边缘,我把蒙古包搭在楼下小公园里密密的杨树下,这样有风吹动树影,蒙古包就会一半亮一半暗。窝在里面看书,同时伸一条腿出来,感受阳光像海浪一样漫上来又退下去,那感觉真是妙极了。有时我会把

    好日子 2019年8期2019-09-18

  • 蒙古包:流动的房屋
    袁 嘉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呈天幕状,开有天窗,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蒙古包的包门开向南或东南,既可避开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也沿袭着以日出方向为吉祥的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4期2019-04-19

  • 浅析蒙古包的地域差异性
    具民族特色——蒙古包,通常建造在草原上,屋顶是圆形的尖顶天穹式,是游牧民族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创举,具有着不容小视的多重价值。从其外形看造型简洁,其实是由非常多大小不一的部件组合而成,牧民们会将每一个看似独立、与其他部分毫无关联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再挂上用羊毛毡子做封闭就结束了。蒙古包魅力不仅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还展现了他们惊人的动手能力。虽然从表面看,蒙古包的模样都大相径庭,实则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在结构、外观、形状等条件上进行一定改动。一、自然条件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2019-01-28

  • 清代宫苑中的穹庐 ——圆明园含经堂蒙古包研究
    回顾与史料基础蒙古包在清代建筑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在被称为“康乾盛世”的清代全盛期(1681—1796),蒙古包在清宫礼仪中的应用达到了顶峰。清宫蒙古包作为独特的建筑类型自成一体,在形制与类型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成为继元朝宫廷帐幕①“穹庐”和“帐幕”都是早期汉文对北方游牧民族可移动式建筑的称呼,两者所指的建筑形式有所区别,但也有重叠之处。穹庐是包括蒙古包在内的北方游牧民族包式建筑的总称,帐幕则指以毡布和木质构件作为主要建筑元素的可移动式建筑。传统

    建筑遗产 2018年2期2018-07-12

  • “马背民族”的风情
    !别具特色的“蒙古包”以游牧业为生的蒙古人,他们的居所都是“蒙古包”。那流动的“蒙古包”曾伴随着他们走过了极其漫长的岁月,那就是他们的“家”!你看他们的“蒙古包”,模样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呢?不过他们的设计还是蛮科学的。那个天幕式的屋顶通常是用羊毛毡子覆盖的,保暖性非常好。并且,“蒙古包”还具有下雪时不积雪,下雨时不存水的特点。“蒙古包”通常在西南壁上留门,并在帐顶留有一个圆形天窗,以便于采光、通风和排烟。当然了,在夜间或风雨雪天可以把门窗覆盖住,以防止寒气侵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8年3期2018-06-05

  • 浅析蒙古包的演变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
    无定所的生活,蒙古包作为其典型的建筑形式,是蒙古人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温暖的归宿,它构成了蒙古草原独具魅力的画卷。关键词:蒙古包;演变;文化的变迁蒙古包起初被稱为“格日”,到了17世纪,由于满语称“格日”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才使“蒙古包”这个名字广为流传。另外,也有人称之为“毡房”“毡包”或“穹庐”。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到至今。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3期2018-03-24

  • 浅析蒙古包的演变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
    无定所的生活,蒙古包作为其典型的建筑形式,是蒙古人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温暖的归宿,它构成了蒙古草原独具魅力的画卷。关键词:蒙古包;演变;文化的变迁蒙古包起初被称为“格日”,到了17世纪,由于满语称“格日”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才使“蒙古包”这个名字广为流传。另外,也有人称之为“毡房”“毡包”或“穹庐”。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到至今。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期2018-03-07

  • 蒙古族传统居住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与应用
    统居住文化概述蒙古包是逐草而居的蒙古人特有的居住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呼伦贝尔概要》中记载了蒙古包的特点:“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此种天幕生涯,可避风雪,可防虎狼。”蒙古包为穹庐顶,原材料只有木料和牲畜鬃毛两类。起支撑作用的是松木、杨木等木料。罩毡材料为羊毛,围系材料为驼鬃、马尾等,所用材料都是就地取材。蒙古包的构造有天窗(套脑)、椽杆(乌尼杆)、壁网(哈那)、柱子(图力古尔)、门等支撑体,还有盖

    艺术家 2018年11期2018-01-25

  • 新疆怪谈之 消失的牧民
    前方山腰有几个蒙古包的影子。老孙大喜,赶紧开了过去。离蒙古包渐渐近了,但老孙的心却越来越凉。因为,这片蒙古包里,好像没有人!一般像这种傍晚,牧民都回来吃饭了,蒙古包的烟囱上会升起炊烟,远远就能看见,但这几个蒙古包却看不见炊烟。而且,随着生人的到来,远远处就能听见蒙古人养的狗的吠声,但老孙一直没听见,蒙古包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在傍晚快吃饭的时间,这种安静,是不寻常的。老孙很快开到了蒙古包边,急忙下车,扯开嗓子喊:老乡,有人吗?喊了好几声,就是没人应。老孙

    奇闻怪事 2017年7期2017-07-27

  • 远去的蒙古包
    文/松雪远去的蒙古包撰文/松雪蒙古包,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亚洲游牧民族的一大创举。蒙古包自汉代就已出现,几经发展演变,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围栏︶,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其顶部用『乌耐』︵支架︶支撑,并盖有『布乐斯』︵顶棚︶,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陶脑』︵天窗︶,上面盖着正方形的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游牧民族已慢慢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今天,

    中华民居 2017年2期2017-05-09

  • 游牧民族的“便携房屋”
    毡房同蒙古族的蒙古包混为一谈,这本不足为怪,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似我等这类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新疆人也对这两者似是而非的话,就有点不应该了。哈萨克族毡房众所周知,哈萨克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多年的迁徙生活让他们创造出了造型别致,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毡房。这种便于携带和拆卸的住房承载着他们2 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据史料记载,哈萨克族的远祖乌孙人居住的就是这种毡房。这在西汉时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就有着描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11期2016-12-16

  • 走进蒙古包
    ,住一住宽敞的蒙古包呢。别急,现在雀儿姐姐就带大家去参观一下蒙古包吧。易于搭建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矗立着大大小小的蒙古包,远远看过去真是壮观极了。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包”就是“家”“屋”的意思。为了让牛羊有鲜嫩的草吃,牧民们终于找到了一处水草丰沛的地方,这里地形平整,也非常适合搭建蒙古包。于是牧民们先根据蒙古包的大小画了一个圆圈,再沿着画好的圆圈将预先编制成网状的围墙支架架好,然后在蒙古包的中心位置架好直径为1.5米的天窗支架作为屋顶,并以它为中

    学苑创造·B版 2016年3期2016-06-23

  • 草原上的移动宫殿:蒙古包
    绝对敦实。制作蒙古包对他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一年的四季转场中,这样的拆迁不知有多少回。我们事先对蒙古包的制作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因而对其来源并不陌生。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也称“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载: 穹隆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 “包”是满语,意思是“家”,蒙古人称之为“衣西合格尔”。蒙古包的搭建很简洁,选好地形,铺好地盘,然后竖立包门,支架编

    丝绸之路 2015年3期2015-11-05

  • 我爱你祖国(外一首)
    拓而拓草原上的蒙古包曾经接驾一代天骄见证一张弯弓射大雕牛羊是你身边的孩子勒勒车为你吱吱嘎嘎怀古老噢嗬哈蒙古包草原上的蒙古包改天换地改不了你的容貌你就像那慈祥的母亲日日夜夜都辛劳曾經恭迎出塞佳人见证一段姻缘帝王朝雄鹰是你巡逻的士兵马头琴为你悠悠扬扬拉长调噢嗬哈蒙古包草原上的蒙古包改朝换代改不了你的名号你就像那担当的父亲风风雨雨一肩挑

    当代音乐(下旬刊) 2015年4期2015-05-30

  • 画家与红马
    欢迎画家到他的蒙古包做客。画家第一次看到草原美景:高远的天空,碧绿的草地,连绵起伏的丘陵,洁白的羊群……画家被辽阔的草原折服了。黄昏,是草原最美的时候,夕阳给草原镀上了一层金色,草原美得像童话。画家一边品饮奶茶一边听苏合介绍草原风土人情。画家的目光无意中落到蒙古包附近的一匹红马身上。红马瘦得可怜,只剩下一副骨架。但不难看出,红马曾是名副其实的骏马,有着匀称的身材,高挑的四肢,柔顺光滑的皮毛。不知红马得了什么病,瘦得这么可怕。“它病了?”画家问苏合。“这是一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5年5期2015-05-30

  • 作客蒙古包
    特色的民居——蒙古包。小好问戏称蒙古包是一座可拆卸和可移动的“城堡”,而蒙古包的结构也让他赞叹不已。陶脑:圆形尖顶开有天窗的地方,主要起到排油烟和通风采光的作用。乌尼杆:也称椽子,用来支撑伞状包顶部的支架。哈那:数十根同样粗细的木棍等距离交叉排列,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小网眼,中间用骆驼皮做皮钉连接,是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

    科学启蒙 2015年1期2015-02-03

  • 藏传佛教对蒙古族居住形态的影响
    82)【摘要】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居住形式,这一古老的居住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项,在形态和功用上都渗透着蒙古族精神文化,反映着蒙古人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是蒙古族精神信仰物化的一种体现。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长期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佛教思想已经融合进了蒙古族精神文化的血脉当中,以它独有的意识形态方式,影响着蒙古族生产、生活以及精神领域的方方面面,启迪并参与塑造着蒙古族的宇宙观与价值观。蒙古包是蒙古族文化的具象缩影,藏传佛教影响下的蒙古民族文化与精神信仰体现于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5期2015-01-30

  • 基于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的紫砂“蒙古包壶”
    立特性。紫砂“蒙古包壶”(见图1)将蒙古包、如意、龙等吉祥物的含义合为了一体,在创新中求新意,在发展中见紫砂艺术创新独特的文化魅力。图1 蒙古包壶1 紫砂“蒙古包壶”基于传统的工艺造型紫砂文化是一门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紫砂壶的创作是建立在紫砂历史之上的。紫砂“蒙古包壶”其创新的基础在于继承传统。观其壶身,形似一座半圆形的蒙古包;盖面圆,并浮刻出四片如意,壶钮形若一颗小仙桃;壶流形似抽象的龙嘴,壶把上精刻抽象龙头与之呼应。紫砂“蒙古包壶”的器身上所反

    江苏陶瓷 2014年3期2014-10-09

  • 乌兰巴托近郊藏着林彪飞机残骸
    旅游点内的金殿蒙古包,装饰豪华大气。银殿蒙古包庄重简洁,特别是摆放在外面的林彪折戟沉沙的发动机残骸,更是中国游客趋之若鹜的重要因素。旅游点总经理孟赫格日尔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旅游点共有大小蒙古包78个,2005年进行了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旅游点内设蒙古包建筑、古代车载蒙古包蒙古包群,可为游客提供骑马、射箭、就餐和住宿等服务。该旅游点位于乌兰巴托著名的博格多山自然保护区内,风景秀丽,山坡不远处是成片的白桦林,不时看见牛群散落在林间,低头或吃草,或散

    环球时报 2014-08-062014-08-06

  • 地域性视野的蒙古包建筑研究
    的艺术和建筑。蒙古包建筑蕴含着蒙古族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民俗文化,同时也反映了蒙古民族生存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蒙古包建筑作为一个实体存在,使人体会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根本内涵,体会到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1 蒙古包源远流长的历史蒙古族是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人民世代过着游牧的生活,随水草而居,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在茫茫草原上,冬、夏两季分明,早晚温差很大,所以蒙古包成了最适合蒙古族居住的住宅。冬天的

    中国建材科技 2013年5期2013-01-26

  • 在那遥远的地方
    隐约能看见几个蒙古包蒙古包像个美丽的诱惑,新兵们一有时间就朝那个方向眺望。秋天走队列的时候经常做错动作,班长以为他是反应慢,其实他是精力不集中。他的军姿很好,两眼始终向前平视,一直望到蒙古包的地方。新兵排像秋天这样的新兵还有好几个。细心的排长有一天发现了这个秘密,他集合全排在队列前问: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你们想不想看?新兵们感觉到了紧张的空气,谁也不吱声。队列里出奇地静。排长火了:你们要是感觉自己是个男人,就敢想敢看更敢

    小小说月刊 2009年12期2009-05-14

  • 牧民(组诗)
    千里万里之外 蒙古包就是一杯滚烫的奶茶 把疲惫溶入温柔的胸怀 很久奔驰何足挂齿 只不过是一个白天 一个黑夜 团聚再短暂也是满足的欣慰二牧鞭甩成一条真实的小路 马背驮着夕阳的笑脸 亲吻着拥挤的语言招手是蒙古包乳白色的炊烟夕阳的影子被踏碎碎成炯炯有神的星星 栅栏将它们圈成皎洁的月亮牧鞭依偎在蒙古包旁颤抖着一日的悠扬红骏马驰骋在草原上依然是一轮不落的太阳(责任编辑 阿文)

    骏马 2009年1期2009-03-27

  • 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
    ”,现在叫做“蒙古包”。蒙古包的历史蒙古包这种称呼是在清代出现的。清代学者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记载说,呼伦贝尔的蒙古人“以穹庐为室”,穹庐又称蒙古包。此书著于清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蒙古包的称呼大概以此为最早。蒙古包是汉族人的称谓,在汉语中将突出地表的圆形物称作“包”,如山包、土包等等。穹庐作圆形,为蒙古人的居室,于是被称作蒙古包。以圆形穹庐为居室,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出现很早。汉文帝派使臣入匈奴通好,汉使见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穹庐出自汉使之口,

    百科知识 2008年13期200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