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遵恩
(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甘肃 靖远)
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是继承与发扬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在小学阶段,有几十篇课文融入了红色革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挖掘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将红色基因渗透到小学生的心灵以及思想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其思想修养的提升,健全人格,塑造良好个性,为培养中华民族将来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奠定扎实的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优秀的红色革命教育则成为学生汲取成长养分的沃土。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和融入红色基因,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我国红色革命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史诗般的历程,明白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面对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与生活,同时用行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勇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在小学统编语文教学课本中,有几十篇课文融入了红色革命教育,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先烈的故事以及革命领袖人物的事迹,渗透红色基因,身体力行来传承红色文化。教师通过挖掘课文中的红色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将革命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得到启发、受到洗礼,认识到红色革命精神的伟大与高尚,自觉将正确的人生观念、理想抱负落实于行动中。
学生通过阅读从中获得真实情感,并且引发共鸣。教师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功能与优势,整合教材,聚焦红色经典课文,为学生讲述红色经典、革命故事、英雄事例,将红色基因渗透到学习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与思想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红色基因来渗透红色教育,教材正是重要的载体,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作用,对其中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不断完善其人格。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因此教师分门别类整合教材,找准切入点,对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整合,包括散文类、小说类、诗歌类等,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扩大教材的覆盖面,有时学生对语言文字中所描述的情景难以想象,理解其中的情感就会受到阻碍。为了切实调动学生的这一经验与感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一些情景,如此才能让红色基因真正渗透于教学,渗透于学生的心中。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定要用的方法,也是红色基因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教师要结合红色文化文本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精细研究教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更好地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文本中的红色基因教育的价值,引领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文本阅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取情境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与思考,沉浸于红色文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教育,既能培育学生的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思想,还能达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这一效果。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要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以及远大志向,从而激发学生从小就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这一远大理想与志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教师要遵循阅读规律,带领学生先整体对文本进行解读,对“中华不振”这一关键点进行研究,让学生初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周恩来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由此,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也能对主要内容加以梳理。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刻思考“中华不振”,使学生从初读到自读、自悟以及再读,通过不同的读的方式以及读的层次,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这一深入悟读的教学,实际上也为后续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做好了情感准备。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深入重点进行研读并且开展语文实践,首先带着学生尊重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悟读,最后则是通过读写结合,使学生的感悟得以升华。学生从读到悟,从悟到想说,再从想说到写作,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理解会更为透彻,同时也锻炼了语言实践及对这一红色故事中所蕴含的精髓的把握,深化了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上红色教育课之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只有精心准备好,才能在上课时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红色课文的教学需要准备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在课前,教师借助书籍查阅或者上网查询,了解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历史资料,在自主学习中弄清课文,才能真正在讲课中带领学生走进课文,让学生有深刻感悟。同时,教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使其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以及《吃水不忘挖井人》等文本时,引领学生从文本内容中认识革命家的高贵品质,使学生获得熏陶,心灵受到触动。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让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血肉深情,进一步了解军民鱼水情深,引导学生深情诵读这一文本,感受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由衷的敬佩以及感激之情。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体会到军爱民、民拥军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与感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用心、用情讲述红色故事,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作用,为学生讲好每一个红色故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学习有关语文课本上的英雄人物,坚守信念,为了革命胜利不怕牺牲、服务人民的红色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要先立下志向、立下目标,不断奋勇向前。也让学生懂得为人民服务的朴素理念,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为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祖国、复兴民族大业的接班人。
在阅读中,学生产生的一些真实感受与真挚情感都需要及时表达出来,并形成文字。否则,有感而发的内容不能真正积淀下来,会消解和淡化学生的这一情感。因此,学生对这一情感加以捕捉,读写结合,以写作文等形式加以体验,不断进行感悟、积累并沉淀,长时间则能凝结为学生的一种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文章是表情达意的有效载体,通过写文章,对真、善、美进行赞扬,对正义进行歌颂,对邪恶进行鞭挞,而小学作文也应围绕这些进行。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引入红色基因教育题材,让学生把在日常上课或者是阅读中所感受到的红色精神倾注于文字中,增强对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认识,赞美祖国的伟大、革命精神的可敬、和平时代的幸福,切实体会革命精神。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红色基因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教育,通过自己对革命思想的感悟,笔下流淌对革命精神的深切体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一写最钦佩的革命英雄人物,通过查资料、看书籍、观视频以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了解革命先烈、英雄人物,产生敬佩之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更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到当地的红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开展研学活动,实地参观革命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故事,重温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以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而作为组织者的学校以及班级,更需要精心设计研学课程,丰富内容,进行红色基因传承,开展专题讲座,引领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积极合作交流学习。学生认真聆听革命英雄的事迹,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对革命时期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进行回顾。这一研学活动应具有仪式感,通过举行开班仪式、唱国歌、升国旗等,让学生产生崇敬之情。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英雄事迹,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以及思想的升华,可以使其心灵受到震撼。之后的研学心得体会,可引导学生将所看、所想、所思等付诸笔端,切实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怀以及革命精神,并能以此指导言行。
邀请红军老战士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学生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对革命先烈产生感恩之情,也能让学生铭记这一段历史而珍惜当下的生活。当老红军为学生讲述亲历战场的革命故事时,与学生一起回顾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了解革命先辈是如何浴血奋战,如何度过艰苦岁月的。而这些鲜活的革命故事也在告诉学生战争是残酷的,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恩社会,感恩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作为学生更要以乐观向上、积极学习的态度回报祖国。听老红军、老党员讲革命故事,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悟无私奉献、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心灵受到洗礼,感受生动而形象的理想信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为传承红色精神以及弘扬革命传统的新生一代。
在语文课中结合所学的红色篇章,组织学生开展讲述“革命英雄故事,珍惜美好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的革命先烈的典型故事,经过认真观看与了解,学生登上讲台为大家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使听众感受先烈身上视死如归、顽强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无论是语文课堂还是班级活动,开展革命诗词朗诵竞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故事。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学生融入情感,绘声绘色地将自己对革命人物的感受与体会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讲述故事的人或者诗歌朗诵的演讲者来说,对革命英雄事迹以及红色精神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为了做好课上与课下阅读教学的衔接,教师将课上所讲授的红色革命故事延伸到课下,让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地雷战》等。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而红色经典中的人物形象更让学生认识到战争年代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高尚革命精神,由此抚今思昔,牢记使命,努力向上,发愤图强。通过课上、课下的有效衔接阅读,引领学生了解史实,欣赏革命人物的高尚品格,不断增强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坚定对祖国前途的信念,同时也坚定学生发奋读书,将来建设祖国的志向。教师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深刻体会红色精神,指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及对祖国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切实用红色教育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除此之外,学校积极营造红色教育的大氛围、大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班级文化建设,进一步将红色教育纳入其中,如利用课间开展红歌比赛,或者利用广播站播放革命歌曲,以及在班级内张贴革命人物的画像,标注生平以及英雄事迹。在这样一种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中,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就实现了对学生的红色教育。而教师要结合学校所在地,对当地的红色基因进行深度挖掘,从而诠释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当然,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在进行红色教育时,角色扮演的方法要谨慎使用。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表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和解读课文,丰富体验。但在红色课文教学过程中却不适用角色扮演这一方式,毕竟这一类的课文离学生较为遥远,对如何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以及情感特征都比较困难。有时候角色扮演不当,会阻碍学生解读与体验课文,甚至会瓦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影响课堂气氛。学生在学习这些红色课文或者阅读红色经典文章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崇拜之心、敬重之心学习这些红色文本故事,营造恰当的情感氛围。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课外巩固时,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自我发挥,要引导学生活动前做好准备,分配好任务,关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进度,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有序参与活动。活动之后要有总结,有展示,有感受,有交流,避免走形式。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基因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分挖掘和整合承载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的红色教育资源,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把建设祖国、复兴民族的远大理想的种子埋在学生心间。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与优势,将红色基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的血脉之中,让学生从小树立红色观念,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要红色五角帽的孩子”,真正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使祖国江山永不褪色,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火种必将在新一代身上燃起。因此,将红色基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教师重要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