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配置对优质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2022-11-24 08:13:00张柏赫黄雪林韩艳航张思禹张国旗王相君蓝家玉张振宇
北方水稻 2022年5期
关键词:粳稻氮量株距

张柏赫,黄雪林,韩艳航,张思禹,张国旗,王相君,蓝家玉,张振宇*,党 姝*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农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水稻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 也是部分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为全球1/2 人口及中国3/4 人口提供食物营养,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2020 年全国水稻的种植面积约为3007 万公顷,东北的水稻栽培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并且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1]。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稻米自然生产条件,其主要粮食作物是粳稻,同时也是我国优质粳稻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2]。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较为重视水稻田间配置对稻米产量、品质影响研究。商文奇,王艳华等在2014 年就对3 个不育系和4 个恢复系分别设置不同的田间配置栽培,研究表明在父母本苗数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田间配置可以提高水稻产量[3,4]。石坚高认为可以选用新型的行距和株距配置,将行距和株距分别设置成33 cm 和15 cm,能有效提升分蘖数、穗数和叶面积指数,同时可以延缓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下降速度,从而提高水稻产量[5,6]。高文硕在试验中将环境和技术问题综合运用于水稻种植中,经过研究分析,提出只有不断改良稻米栽培技术,才能有效推动我国水稻的高产[7]。用粳稻品种龙粳31 进行6 种不同的田间配置栽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确定栽培密度为37 穴·m-2,即行距为23.8 cm,株距为11.4 cm 的田间配置能使该粳稻品种达到最高生产水平,产量高产达10 338.0 kg·hm-2[8-12]。还有试验表明,适当增大水稻田间配置中的株距,有利于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13-16]。针对不同穗型不同品种水稻研究发现,应该选取合适的栽培密度才能使水稻产量发挥最大潜能[17-19]。

本试验通过对吉农大853、通禾66 和吉宏9粳稻品种进行三种不同田间配置种植,研究粳稻品种在不同田间配置下产量及品质差异,探寻适宜的栽培密度和肥料施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为北方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42%,碱解氮含量76 mg·kg-1,速效磷含量37 mg·kg-1,速效钾含量135 mg·kg-1,井水灌溉。

1.2 试验材料

采用吉林省粳稻品种吉农大853(生育期140 d,株高112.2 cm,结实率84.5%)、通禾66(生育期153.3 d,株高105.4 cm,结实率89%)、吉宏9(生育期142 d,株高110.9 cm,结实率88.7%)。

1.3 试验方法

4 月上旬播种,播催芽种子150 g·m-2,5 月中旬插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10 m2,3 次重复。施肥,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设置三个施氮水平:180 kg·hm-2、200 kg·hm-2和220 kg·hm-2,分别记为N1、N2、N3,栽培密度为副区,分别设为25.06 万穴·hm-2(30 cm×13 cm)、22.22 万穴·hm-2(30 cm×15 cm)、16.67 万穴·hm-2(30 cm×20 cm),标记为D1、D2、D3;主区区间用塑料波纹板隔离并埋入土壤20 cm(耕层隔离),确保各小区单独排灌。水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分蘖期间结合人工除草。7 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20]。

1.4 项目测定与方法

成熟期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有效穗数和株高,考查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成粒数、秕粒数、千粒重。收获后自然风干,脱粒测定小区产量。成熟期取样储藏3 个月后测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食味值等[21]。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2010、DPS9.5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行株距对优质粳稻品种产量影响

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插秧密度对吉宏9 产量的影响得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吉宏9 的产量明显增加,N3 处理(220 kg·hm-2)的产量最高,最高达到11 695 kg·hm-2(图1-1、1-2、1-3)。但随着插秧穴距的增加,吉宏9 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N3 处理(220 kg·hm-2)中,粳稻产量的大小为D2 处理(30 cm×15 cm)>D1 处理(30 cm×13 cm)>D3 处理(30 cm×20 cm),分别达到11 695 kg·hm-2、11 048 kg·hm-2和10 114 kg·hm-2。分析得出,在施N 量220 kg·hm-2,行穴距30 cm×15 cm 时,水稻品种吉宏9 可以达到最适肥密体系高产模式。

图1-1 施氮量N1 吉宏9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图1-2 施氮量N2 吉宏9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通过分析不同肥密体系对吉农大853 产量的影响得出,吉农大853 的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N3 处理(220 kg·hm-2)的产量普遍高于其他两种施氮处理(图2-1、2-2、2-3)。但随着插秧穴距的增加,吉农大853 的产量在最高施氮量下(220 kg·hm-2),D1 和D2 处理产量差距不大,分别达到11 853 kg·hm-2和11 569 kg·hm-2。在最高施氮量220 kg·hm-2并且行株距为30 cm×13 cm 时,水稻品种吉农大853 可以达到最适高产模式。

图2-1 施氮量N1 吉农大853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图2-2 施氮量N2 吉农大853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图1-3 施氮量N3 吉宏9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图2-3 施氮量N3 吉农大853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插秧密度对通禾66 产量的影响得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通禾66 的增产效果规律性不明显,在N2 处理(200 kg·hm-2)密度D1(30 cm×13 cm)和N3 处理(220 kg·hm-2)密度D2(30 cm×15 cm)中产量较高,分别达到10 689 kg·hm-2和10 984 kg·hm-2(图3-1、3-2、3-3)。随着插秧穴距的增加,通禾66 的产量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图3-1 施氮量N1 通禾66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图3-2 施氮量N2 通禾66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图3-3 施氮量N3 通禾66 不同插秧密度产量差异

2.2 不同田间配置优质粳稻品种稻米品质差异

不同肥密体系下各粳稻稻米品质差异不显著,表现为差异较小(表1)。吉宏9 在N2 处理(200 kg·hm-2)密度D1(30 cm×13 cm)食味值最优,达到88,高于其他处理;吉农大853 在N1 处理(180 kg·hm-2)密度D2(30 cm×15 cm)食味值88,高于其他处理;通禾66 在N1 处理(180 kg·hm-2)D2(30 cm×15 cm)食味值高于其他处理,为88。

表1 不同水稻品种肥密体系品质差异

2.3 不同行株距与产量的方差相关性分析

分析表2 栽培密度和产量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栽培密度正相关于水稻产量,这表明适量增加栽培密度可以提高粳稻产量。

表2 田间配置和产量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通过对吉农大853、通禾66 和吉宏9等优质粳稻品种进行三种不同田间配置栽培,研究不同配置对优质粳稻品种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如下:

(1)栽培密度与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使用适宜栽培密度可以提高粳稻产量。

(2)在最高施氮量220 kg·hm-2并且行株距为30 cm×15 cm 时,粳稻品种吉宏9、通禾66 可以达到最高产量。

(3)在最高施氮量220 kg·hm-2并且行株距为30 cm×13 cm 时,粳稻品种吉农大853 可以达到最适高产模式。

猜你喜欢
粳稻氮量株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农业与技术(2022年9期)2022-05-17 07:45:48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44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河南农业(2017年7期)2017-07-25 09:22:05
巧解“植树问题”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