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李 馨 史 磊 李 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哈尔滨 150040)
医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科学,医学生培养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学习人文学科对医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职业训练,也是一种品质培养。图书馆是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场所,医学高校图书馆是具有权威性、提供医学信息资源的专业机构,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医学高校图书馆作为健康信息提供者,受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媒介等因素影响。在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知识社会,图书馆经历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变革的过程。阅读方式、知识资源、信息环境等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目前已有学者综合运用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开拓研究新视角,如谢欢和李腾[2]分析阅读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结合阅读调查数据促进全民阅读实现;杨沉、张家武和黄仲山[3]借鉴信息生态学和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对生态系统内涵、现状及其演化路径进行研究,提出阅读生态建构路径;吴利妹[4]从信息生态学和媒介伦理学角度探究数字阅读伦理生态系统。但从生态系统角度,将医学图书馆作为健康信息生态要素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对医学图书馆阅读生态系统形成原因及表现进行研究,以期为构建医学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生态系统主要指在自然界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已应用于植物学、湖泊生态、森林生态、城市生态等领域。将生态理论延展到图书馆服务中,搭建起读者和文化、读者与读者之间相互融合的桥梁,使阅读与自然、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建立一种系统性、多维度的相互关系[5]。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阅读生态系统是以阅读者为核心,以促进个体阅读能力提高为目标,经过信息知识的生产、组织、传播、监督等流程,由多元宏观阅读环境系统和多层次微观信息环境系统构建而成的阅读环境系统[6]。
阅读媒介、阅读环境、信息、阅读者是构成阅读生态系统的4个元素。阅读者是构成阅读生态系统的主体,扮演双重角色,既是生产者、传播者也是接收者、创造者,泛指参与阅读活动的个人或组织。信息是阅读者所获取的知识对象,按获取途径,信息来源可分为相关政府部门、网络媒体、书商、数据库商和文化出版机构。阅读媒介已由传统纸质形态发展到数字化智能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以新兴阅读媒介为代表的各类移动阅读装置、网络平台等;另一类则包括信息生产者、组织者、监管者及分解者。阅读环境是阅读的客观因素,影响着读者对于事物发展的认知,会对读者阅读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决定读者的阅读动态和方向,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读者自身的阅读文化,对阅读的自我创新和建构。外部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即政治、经济、文化、学校及科技所塑造的社会场域。阅读生态系统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如信息是伴随信息服务产生的,又是读者需求的,这种信息的相互组合构成阅读服务的信息流;受阅读者个人需求及信息素养水平影响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价值的信息被读者吸收、内化并输出、传播;另一种是读者根据个人需求处理冗余信息,调整阅读行为,见图1。
图1 阅读生态系统流转
阅读生态系统中,阅读者为主体,信息为核心要素,媒介为信息载体,以阅读生态链为能量传输线,以信息传输为目标,使阅读者获得信息,不同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及数据流动[7]。信息在不同生态节点之间流动,使进入图书馆的原始信息发生增值转变,最终解决阅读者问题,满足其服务需求。信息环境对信息流动起到约束作用,信息技术、信息战略、伦理道德、信息文化、图书馆环境等都是影响信息环境的因素。多元化的阅读元素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链,形成各元素之间的网络结构。信息在信息链上的流动是由于信息势能的存在,从信息量多的节点流向信息量少的节点,信息节点间的信息差额决定了信息流动的速率,差额越大则速率相对越快。阅读生态系统中的各生态节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阅读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见图2。
图2 阅读生态系统结构框架
指对同一事物不同外延与侧面的需求,用户需求推动内容生态进化,不同用户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有不同要求。医学高校图书馆是医学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的载体,医学信息收集具有时效性和专业性的双重要求。图书馆应转变服务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作为工作准则。医学生的信息需求具有差异性,将从更多维度对图书馆阅读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扩展信息资源范围和种类等。图书馆在提供阅读服务的过程中需更加重视人的能动性,展现人文关怀,强调读者重要性。用户的主观感受与图书馆服务密不可分,图书馆服务需与用户需求生态维度相适应或超越当前用户需求生态维度所具有的内涵。对用户需求生态维度的考察可以反映出图书馆在提供阅读服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用户对自身真实需求的认知会存在误差,需对用户需求进行挖掘、分类整理、分析及有效沟通,注重用户需求生态的演化。
从用户需求与图书馆服务之间的关系出发,以用户需求为起点提供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医学图书馆不仅具有医学信息评价的专业优势,还具备医学、人文信息资源。医学高校图书馆可以协助医学生分辨健康信息真伪,使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过渡到和谐发展、互惠互利、不可分割的生态关系。将图书馆服务理念与信息服务、创新服务相融合,使图书馆阅读服务成为重要服务内容之一。注重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将其转化为知识,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将用户需求、感受、心理及所需服务放在首位。对读者需求开发、供取、实现等方面深入挖掘,优化图书馆提供服务过程,使用户、需求、服务、信息之间建立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链,提升服务凝聚力。
图书馆需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重视图书馆环境以及服务能力要求的变化,尤其是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构建基于用户需求驱动、适应时代变化、以服务能力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能力体系[8]。在用户需求生态系统下,图书馆阅读服务中各角色应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定位,每项工作由特定角色完成,每个流程连接顺畅,实现权责统一。一是改善医学生服务体验。掌握医学生信息需求,以学院为单位深入到各临床单位收集医学生所需信息,精准化推送服务,以满足读者需求、引起读者关注及共鸣。二是调节图书馆与用户间的关系。加强对用户需求的引导能力,对医学生开展资源使用培训,如数据库资源、科技查新等,既可以提升用户学习能力,也符合图书馆服务理念。
4.1.1 概述 图书馆阅读服务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知识的过程,还为知识创造与分享提供场域,图书馆需将阅读服务嵌入到知识的场域和情境。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将服务放在首位,根据用户需求提前组织服务,注重服务过程中用户的角色转化,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文献服务延伸到知识服务、从以馆员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9]。
4.1.2 资源转化服务 医学图书馆是医学健康信息资源的传播枢纽,信息环境的变革使信息资源内容形式、传播方式都发生改变,也改变了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模式。信息资源是开展阅读服务的基础,馆藏、数字资源都以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推进资源转化服务,构建融合、共享的资源体系。一是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对知识进行融合、挖掘、推送,并挖掘隐藏在信息中的有用信息单元,向知识服务、知识组织等转化,在信息服务基础上深入和延伸,是用户需求变化环境下服务的拓展与创新,即对客观知识进行整序的活动过程[10-11]。二是资源主体多元化。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应做到服务育人,重视读者参与,建设图书馆-读者共同体协同模式,加强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有机联动,可以让读者兼具资源创造者和受益者角色。医学高校图书馆员是医学相关知识管理的核心,医学生既是文献资源获取者,也是信息资源提供者。
4.1.3 阅读推广服务 医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应具有针对性强、专业性突出的特点。一是服务活动化。增强图书馆阅读引领功能,以图书馆为阵地,重新定位服务与资源,构建具有互动感、体验感的形式。加强对医学前沿领域、最新医学资讯、著名专家访谈、数据库使用等内容的推送,如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周三讲座”,讲解如何全面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各类证据以及数据库、资源平台的使用等。二是活动品牌化。图书馆活动开展应交互开放、跨界融合,从文献阅读层面向知识发现层面延展,深入挖掘知识层面内容,不断将馆藏资源进行揭示、加工和利用,提高阅读推广有效性。阅读服务中可推出哲学史、医学经典等人文医学相关活动,如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举办“我阅读,我成长”系列主题活动,围绕“医学的温度”“成长与梦想”等主题展开交流;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设置“歌德新书”“新书导读”栏目,推出医学类、科普类、人文类书单。加大对医学相关节日活动宣传推广力度,如世界卫生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保健日等,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12]。
4.1.4 人工智能转化服务 将智能化技术和图书馆馆员智慧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和智慧化的智能阅读服务[13]。通过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在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图书馆阅读服务转型和创新。一是文献资源创新。医学信息关系人类疾病健康,需对信息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形成可传播文献资源。图书馆要注重思维的及时转变,以大数据延伸为重要节点,以读者用户需求和体验为出发点,将数据库相联、库室相通以及云服务的新生态作为主要内容予以创新,并将其与传统文献资源融合,实现互通。二是人力资源创新。医学高校图书馆员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保持自身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馆员应了解最新医学资讯,将馆藏资源转变成促进医学发展、利于传播的现实价值,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保障信息提供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建立多元合作机制,构建多元健康阅读生态链,实现信息有效流转。首先,注重学科嵌入。医学高校图书馆要考虑通过服务创新开展多样化医学教育,随着数据资源的开放获取,要积极拓展领域,跨专业跨学科寻求部门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医学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提供坚实力量[14]。如与医疗保健系统合作,让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诊所等保健服务机构工作,促进医学生了解复杂的医疗状况和最新医疗政策;与社区合作,通过深入基层掌握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及心理状态,使医学生信息资源需求更具有针对性。其次,医学高校图书馆发展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当信息环境发生变化,用户信息行为与社会信息需求也随之改变。图书馆是档案型机构,以藏书为主要功能,其价值随着社会变迁及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图书馆需随着社会发展加速自身创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价值,增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度,提高社会影响力[15]。最后,医学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服务优化中需竭力打通各层阅读生态圈。如打破行业壁垒、行业边界,深入进行行业渗透,促进各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各阶层、各机构深层次合作,将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阅读圈联结形成相互联动、相互作用的阅读网,保证阅读生态系统活性和效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破了阅读生态平衡,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的核心理念,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阅读文化生态系统。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影响了大众阅读行为,产生“趋同性”阅读行为。作为阅读主体,打破这种局面,与文本“对话”,吸收新鲜元素,建构与其相关联的意义结构,即创造性阅读。阅读过程中提升理解和评价性阅读能力,对阅读行为和个人素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阅读媒介的普及,原有的文化环境、阅读活动开展方式开始变化,以阐释为基础的深度阅读模式也遭到破坏[16]。改变当下阅读环境是一种最根本的方式,创造阅读生态空间也是阅读服务价值的体现。医学院校专业性强、科目学习种类繁多,相对于综合院校医学生文化生活相对单一。针对上述情况,医学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设“第3空间”,除了开展医学专业特色资源展示,还可以增加文化生活相关活动,如电影赏析、文学讲堂、音乐分享等,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打造个性化和系统化的空间服务。
生态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生态圈中,阅读服务生态构建是为阅读者提供一个健康多元有序的阅读文化生态环境,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17]。图书馆具有较深文化底蕴,阅读者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医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利于医德修养和职业人格的养成。良好的阅读文化既要与信息化时代的传播形式相适应,也要适应生态与自然,建构特色分明、生命力强劲、充满活力的阅读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