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池里的“河道工程师”

2022-11-24 11:51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张莎莎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建桥梯子管子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张莎莎

天性使然,幼儿园的沙水区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宝地。这里蕴藏着沙与水,而沙与水相遇后不仅可以产生无限种可能,而且能衍生出诸多情景游戏、角色游戏和科学探究游戏。挖掘机、水桶、铲子、各种管子和木板等材料的加入,让沙与水的游戏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可以在沙地里玩“过家家”,还可以在“小厨房”烹饪美食,甚至可以挥起铁锹变成“工程师”——挖河道、架大桥、修隧道……他们或铲、或挖、或凿,在沙水区使出浑身解数,尽情施展各自的想象与创造。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其在湿沙塑形方面的经验尤为丰富。国庆长假,在黄河边土生土长的幼儿经常相约在河滩边玩“挖河”游戏,这种美好的体验留下了许多印记。当知道要去沙水区游戏的时候,幼儿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挖河”这一主题游戏,于是“小小河道工程师”们的探索之旅就此拉开了帷幕……

实录一:喝不饱的沙子

游戏主题确定以后,幼儿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沙水区,他们很快找来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三五成群地开挖河道。沙地中央的一组幼儿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一字排开,每人手拿一只大铁铲,一下接一下地挖着。一会儿工夫,每人竟挖出了一个小坑。几个人又商量着将小坑之间互相打通,河道雏形初见端倪(见图1)。此时,幼儿兴致不减,河道越挖越宽,很快一段又直又宽的河道顺利竣工。这时,有几名幼儿开始忙活着用小桶运水,他们将水倒进河道,可水转眼就消失不见了,他们接连倒了十几桶,却只留下了一个很小的水洼,不一会儿小水洼里的水也消失了。几名幼儿像泄了气的皮球,不再抢着运水倒水了。

图1.挖出了直直的河道

昱言从材料橱里找来了一根剖面竹管,将其一头用小桶垫高,另一头通到河道里(见图2)。于是,幼儿开始把运来的水倒在竹管里,让水沿着管道往河道里流,他们以为这样便可以顺利将河道注满,可是水流进河道后依旧消失不见了。

图2.用竹管引水

游戏分享时,幼儿开始讨论“倒进河道里的水很快消失了”的现象。

教师反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呀?”

“被太阳晒干了。”睿晗说。

“太阳晒得没那么快吧?”鸣笛反驳。

青朗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水好像是被沙子‘喝掉’了。”

“可是沙子怎么会‘喝水’呢?”多多质疑道。

“有可能哦,要不我们做个实验看看吧!”为了验证之前的猜测,幼儿将沙子投放在科学区,做起了“沙子喝水”的小实验(见图3)。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和多次验证,终于相信沙子是会“喝水”的。与此同时,他们还学习了一个新名词——吸水性,因为沙子呈颗粒状,沙粒之间的空隙较大,倒进去的水流进了空隙,看上去水就像被“喝掉”一样。多多还发现:“如果沙子喝饱了,就不再喝水了。”

图3.“沙子喝水”实验

教师顺势抛出问题:“那怎样才能让河道里一直有水呢?”

幼儿纷纷支招:“用大桶和大盆运更多水。”“把小河挖得深一点,把里面的沙子都挖出来。”“用水管放很多水,让沙子喝饱。”……

青朗说:“幼儿园有水管,我见张老师用过。”

教师鼓励道:“你们明天可以试试哦!”

实录二:冲出九曲河道

第二天,幼儿进行了明确分工。负责运水的幼儿在靠前的位置,先用支架装上剖面竹管;接着,找来一根长水管,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水管安装在水龙头上,长度刚好连接到剖面竹管上。起初水管里的水流较小,流进河道的水很快被“喝掉”了,后来幼儿把水龙头调到了最大,水“哗哗哗”地开始顺着竹管涌入河道,在河道里流动起来,一直流到河道的尽头。柠阳看着流过来的水被沙子堵住了,便开始用铁铲挖,于是水又顺着新挖的河道流动起来……几名幼儿看到后开心地跑过来帮忙,就这样河道被水流赶着不断向前延伸(见图4)。

图4.沿水流方向挖河

昌恩在河道的不远处挖了一个坑也想让水流进来,可没有多余水管了。于是他向教师求助:“我也想用水管放水,可惜没有水管了。”

教师提醒道:“看看柠阳他们,或许就找到办法了。”聪明的昌恩恍然大悟,马上就行动起来——他在有水的河道里挖开一个口子,让水沿着他挖的方向流过去,一直流到沙坑里,这样沙坑和河道便打通了。昌恩高兴地跳起来:“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受到昌恩的启发,其他幼儿也尝试着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朝着不同方向开挖新河道,于是水向着不同的方向流去。不知不觉,幼儿竟挖出了好几条河道。诗宇和高宇挖着挖着就碰到了沙池的边缘,河道无法继续延伸,高宇提议:“没有路,我们就让河道‘拐弯’吧!”(见图5)他们俩合力挖出了一个弯道,水也就沿着弯道拐了弯。他们兴奋极了,也挖得更起劲了!就这样,孩子们一直追着水流的方向投入地挖着弯道,还时不时直起身子回头看看,欢声笑语不断。河道在孩子们的努力下越变越长,诗宇和高宇挖的那段弯道竟拐了一个360度的大弯,再次与河道连通,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状小岛”(见图6)。

图5.河道拐弯

图6.“环状小岛”

“挖河道”游戏持续了好几天,河道的分支不断增加,出现弯道的河道也越来越多,它们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形成了一个庞大水系——有的地方河道窄,有的地方河道宽,有的地方像“小湖”,有的地方被水包围像“小岛”……这样子就像“九曲黄河”。当幼儿看着水在河道里穿梭流动,看着自己的“战果”如此宏大,他们无比开心,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见图7)。

图7.庞大水系

实录三:桥之三态

九曲河道吸引着所有幼儿,他们开始享受这美好的“战果”,在河道上蹦来跳去,玩起了“跨河道”的游戏。突然,嘉忆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边上的沙子蹭进了河道里。

艾伦:“河道被压塌了。”几名幼儿面面相觑。

鸣笛:“不要跨着玩了,我们在河道上建一座桥吧!”

这个主意不错,孩子们一拍即合。很快,他们取来几块木板搭在河道上,一座简易小桥搭建成功。

教师随即抓住“建桥”这一话题,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还可以使用哪些材料建桥?”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推荐着自认为可以使用的材料——木板、PC管、梯子等。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桥的基本构造和不同功能,教师特意组织了一次科学认知活动——“桥”,为接下来的建桥游戏提供经验支持。

1.栏杆桥

幼儿从不同游戏区搜集来各种建桥材料,按照规划图纸准备建桥。鸣笛从材料橱柜拿来两块木板搭在河道上当“小桥”。俞淞刚走上去,木板的另一头便翘了起来,显然小桥不够结实。于是鸣笛铲了一些沙子压在木板两边,还用手使劲拍了拍,俞淞再次过来测试,木板果真不再翘起,可他发现桥面有些窄。于是,几名幼儿又找来相同长度的五块木板紧挨着搭上,再用沙子盖好,这下桥面变宽了。多多开着一辆挖土机准备过桥,走到桥中央时,车跑偏了,还差点掉进河里(见图8)。

通过分析地应力释放率对开挖岩质边坡位移分布的影响,认为大部分的地应力释放率最接近真实应力释放率。 该分析过程不再赘述。

图8.玩具车走过简易桥

“安全很重要,这座桥缺了点什么?”教师提出问题。

由于之前对桥的结构有所了解,幼儿一下就想到了缺少栏杆。桉阳找来两块长木板,立在桥的两边,可木板没立住,他又把木板使劲往沙地里按了按,再一手扶着木板一手铲沙掩埋固定。皓苒见状也赶过来帮忙,在他俩的努力下,一座有栏杆且又宽又结实的木板桥就建好了(见图9)。

图9.有栏杆的木桥

2.管子桥

与此同时,高宇找来了五根剖面PVC管,小心翼翼地并排搭在河道上,为了让管子扎进沙子变得更稳固,他还用脚踩了几下。可短一些的管子在与河道边缘连接的地方出现了塌陷。他随即往管子两头下面堆沙子,尝试抬高河道,可一连试了好几次,河道依旧会塌陷下去。高宇很是苦恼,准备放弃,教师随即提出问题:“河道为什么会陷下去?”

高宇仔细看了看说:“因为有的管子长,有的管子短。”

教师:“塌下去的是短管子还是长管子?”

高宇:“是短管子。”

高宇顿悟:“哦,我知道了,用长一点的管子。”他照做了,并根据河道的宽度调整了管子的排列方式,一根一根紧挨着排起来,管子桥就这样整齐而完美地建好了(见图10)。

图10.管子桥

3.梯子桥

青朗和艾伦抬来梯子,他们想造一座梯子桥。梯子比河道宽许多,他们就直接搭了上去。可梯子没有放稳,左右晃动,这是为什么呢?艾伦移动着梯子想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可河道两边的沙子是其他幼儿随意堆放出来的,他一直没能找到让梯子稳固的位置。青朗则站在一旁,定睛看着这一切,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接着他连连摇头似乎并没找到解决办法。看着他俩热切的眼神,教师问道:“艾伦,你为什么要移动梯子?”

“我想找个平整的地方,可河道里到处坑坑洼洼,不好找。”艾伦表露出失望的表情说道。

“想一下,有没有让沙子变平整的办法?”青朗和艾伦对视了下,又低下头看着脚底的沙堆,“有了,我们用铲子把梯子下面的沙子铲平就行了。”青朗有把握地说。他们把梯子放在一边,目测距离并用铁铲拍打周围的沙子,觉得差不多之后,又把梯子架上去。他们一边铺一边晃,梯子慢慢变得稳固了,艾伦对青朗说:“你真有办法。”(见图11)

两个人轮流在梯子桥上走了两个来回,梯子的空隙有点大,桥体摇摇晃晃,根本站不稳。他们凑在一起商量了下,又搬来了两根木板搭在梯子上,很快桥面变平整了,过桥时也平稳多了(见图12)。

图12.搭木板

教育价值分析

本案例是中班幼儿将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后自发生成的一次沙水游戏。随着游戏的自然推进,发生了挖河、注水、引流、建桥等一系列有趣的游戏故事。沙水游戏得益于沙和水的自然属性,且没有固定玩法,幼儿可以有更大的游戏空间,这让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生长和能力的提升。

1.问题生发推进经验延展

游戏中先后出现了“倒进河里的水为什么消失了”“怎样引水流动”“用什么材料建桥”“如何让桥变稳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游戏延展的触发点和幼儿经验的生长点,同时也促使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2.同伴影响促成自主学习

在挖河过程中,柠阳顺着水流方向挖河的做法成为其他幼儿效仿的典范。幼儿能够关注到同伴,对同伴的行为作出科学判断,并虚心向同伴学习,这让教师看到了一群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者。幼儿通过同伴间的热烈讨论、对话交流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和经验的共生,如沙子的吸水性、水的流动和沙地的高低有关等。这个庞大的“河道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保障,游戏中幼儿有分工、有合作,也有关键人物的引领,更有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可以说游戏打造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团体。

3.体力劳作练就强健体魄

游戏中的挖河、建桥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还离不开幼儿的体力劳作。每挖一铲沙子,幼儿都将经历弯腰俯身、双臂奋力、全身配合的过程,身体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在重复的动作中得以提升和发展;每搭一块木板都需要幼儿精准测量、反复对比才能成功,幼儿的小肌肉动作也得到了锻炼。

教育行为分析

1.放手幼儿,创造最大限度自主

“挖河道”的游戏想法是幼儿提出来的,“我的游戏我做主”,教师充分放手、尊重和支持幼儿,给予幼儿选择游戏内容和玩法的自主权。在游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教师没有提出限定性要求,而是让幼儿根据个人意愿和游戏需要,自主选择、大胆使用。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幼儿想到的、希望做到的,教师均给予大力支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提供方法,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引导他们依靠个人或团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因此,让人为之惊叹的“九曲河道”和“桥之三态”得以呈现。幼儿游戏空间的最大化,促使游戏生发了无限可能。

2.关注幼儿,提供适宜引导

教师注重对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坚持通过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发现和梳理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主观察、理性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寻找解决策略,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在“建桥”活动中,针对“桥不结实”“桥面太窄”“桥上没有护栏”等问题,教师通过适时追问、有效设疑,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幼儿想到了用增加木板加宽桥面、用沙子加固木板两端、竖起木板当栏杆等方式,成功解决了造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善于通过分享活动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引发团体的共同思考,让幼儿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

3.追随幼儿,捕捉课程生长点

游戏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时刻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及时捕捉课程生长点,适时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推进游戏。如当幼儿发现了“沙子喝水”的现象时,教师充分挖掘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积极投放探究材料,组织幼儿开展“沙子喝水”这一科学小实验,促使幼儿了解沙子的吸水特性,从而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

猜你喜欢
建桥梯子管子
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左建桥作品
虫儿飞
木梯子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西夏《黑水河建桥敕碑》文体性质初探
架个梯子去学校
中铁科工:世界级建桥“神器”引围观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