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梁欢,李铭超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党支部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
近年来,全国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思路,主要在“组织设置标准化、班子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标准化、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联系服务师生标准化、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党内民主监督标准化、基本保障工作标准化”八个方面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对全面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强化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巩固好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高校(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新建高职院校,现有党员近800名(其中教职工党员近600名,学生党员207名),下设16个党总支50个基层党支部,学校自三年前在所有基层党支部中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按照“一年推广打基础、两年深化出成效、三年全面上台阶”的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上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思路,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学校立德树人等中心工作相融互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就学校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情况对50个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调研,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回收率为80%。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配备达到100%,能够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规范完成党支部换届,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较为合理,党建工作质量比之前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学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不高。通过调研发现,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青年学生追求进步,入党积极性不断增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学生党员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了几百人,从调研的结果来看(见图1),65%以上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偏重于形式。一般来说,学校党校会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专门组织一次培训,通过党课的形式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最后颁发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证书或证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次数较少,培养的长期性、系统性、针对性有待加强;另外有30%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对申请者的实际思想和入党动机的考察有待深入,这也是导致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当前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察偏多,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入党动机考察偏少,学生党员发展存在功利性的入党动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组织生活质量有待提升。通过学校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以及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方面开展情况的调研发现:
(1)“三会一课”负担较重,质量不高。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有75%的党支部书记认为“三会一课”相关活动负担较重。由于部分党支部书记对“三会一课”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三会一课”只会增加基层党建工作负担。65%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党课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的党课一般是以支委和党员主讲,党员被动接收的形式进行,党员互动参与较少;党课的内容理论化较强,与实际工作结合较少,导致党课的吸引力不够。有45%的支部认为党支部缺少整体的“三会一课”计划。部分党支部没有把“三会一课”列入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党支部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总是上级推一推,支部动一动。有40%的支部认为“三会一课”与中心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没有把“三会一课”与立德树人等中心工作共同谋划推进,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脱节。(见图2)
(2)组织生活会较为规范,民主评议党员不够深入。组织生活会方面,90%以上的党支部能按时组织民主生活会,主动贯彻意识强,组织生活会程序严谨,会前准备充足,会后及时整改落实。
但是,在民主评议党员方面,60%的党支部书记认为民主评议党员力度不够。自评不到位,只谈成绩不谈问题,互评不深入,套话多真话少。45%的党支部认为民主评议党员认识不深刻,思想认识不统一,评价标准不明确(见图3)。高校党员多为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在民主评议过程中,很多同志碍于面子,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环节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对照合格党员的标准,对自己和其他同志进行深入的党性剖析,难以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
(3)主题党日活动缺乏规划和创新,党员参与度较低。从调研的情况来看,40%的党支部主题党日不固定,随意性强,活动时间没有保障;40%的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党员参与度较低(见图4)。总体来说,高校主题党日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要求每个月固定某个时间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经常会被其他会议或活动冲掉,导致很多高校党支部主题活动无法保质保量完成,而且由于主题党日活动大多以单纯的理论学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导致党员参与度不高。
三是党支部标准化工作创新性不强,特色不明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65%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创新、特色品牌创建与亮点不足。20%的党支部书记认为缺少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思考与顶层设计。15%的党支部书记认为未能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见图5)。很多高校基层党支部由于缺乏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系统的思考,没有结合二级院系学科和专业特点设计党建活动,按部就班地开展“三会一课”学习和活动,就会导致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脱节,没法体现自身的特色。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两至三年,学生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正式党员至少需要三年,很多学生党员在毕业前转正后不久就要把组织关系转到新的接收单位,因此造成学生党员中正式党员数量很少,流动性大。从A高校学生党员数量来看,207名学生党员中,正式党员仅37人,占比仅为17.87%。因此,该校没有设置单独的学生党支部,所有学生党员与同专业的教师全部归入教师党支部中,而教师党支部书记一般为专业带头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无法做到真正全面深入的考察,导致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不高。
2021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高校党员尤其是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而高校组织员作为大学生入党的“把关者”,肩负着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但是目前包括A高校在内的很多高校还没有配备专职组织员,高校组织员力量配备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40%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过于繁重,加重了工作负担,仅有5%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党支部标准化工作能够帮助中心工作更好地开展,减轻了工作负担(见图6)。
这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只会额外增加党支部的工作量,没有真正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促进育人等中心工作过程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在调研中发现,有65%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缺少有效的方法与技能,工作实效性低。有35%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相关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彻(见图7)。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的相关政策文件较多,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而且比较分散,很多党支部没有对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组织系统性的学习,导致在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具体业务不够熟悉,工作实效性不强。
针对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设置专门的学生党支部,从优秀大学生党员或者辅导员等学工队伍中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人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注重考查学生一贯的表现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注重考查学生的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发挥党校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青马工程培训班等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入党的唯一条件。
二是建强工作队伍。高校中每个二级院系必须要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加强对组织员和其他党支部委员的党支部标准化政策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重点要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党支部书记轮训制度,建立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述职评议制度,切实发挥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中的火车头作用,强化“头雁效应”。
三是党建融入中心。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该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与高校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融入育人的全过程,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辐射到校园内外的每一个角落,把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与育人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如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科或者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展具有学科和专业特色的党员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学科或者专业优势,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充分释放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