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11-24 21:58张永良
新课程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多位数两位数技能

张永良

(礼县城关镇捷地小学,甘肃 陇南)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式学习,一种是有意义地开展学习。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数学思维、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

一、主题单元教学以及迁移能力的概述

(一)主题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是一个单位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将基础知识、实践知识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教学整体。单元主题教学,则需要根据单元的内容确定教学的主题,以主题为线索,以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开发和重组,进行课时的连续学习。单元式主题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领域、学生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提升知识技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迁移能力

学习是一个持续、动态化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通常新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均会对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技能以及态度产生影响。可见新旧知识之间是相关影响,共同迁移的。任何有意义的学习,本质上都会存在迁移的现象。迁移的本质就是两种学习之间在认知、技能的相互影响和完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基于主题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意义

(一)基于主题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本就是一门比较系统且严谨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是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后面的知识又可以达到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可见前后知识具有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将前后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成主题单元教学,可以实现系统化教学,符合了数学课程的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所决定的。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是让学生掌握概念、基础知识即可,其需要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难题,能对知识活学活用,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单元主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基于主题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及学习思维

迁移指的是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动机在新的学习、任务或者是情境中进行支持,创造性地使用。迁移可以发生在对知识、动作、技能的学习中,也可以是情感态度的学习中。通过构建主题式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主题式的单元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课堂的互动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得到了提升,数学学习思维也有所改善。

2.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培养小学生的迁移能力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旧知识孕育新知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旧知识为固着点,运用转化的思想,利用旧知识去认识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旧知识得到了巩固,并在旧知识的铺垫下有了新知识学习的思路。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主题单元教学是将同一个主题内容汇聚在一起开展教学,这个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分析,拓展学习的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实现知识、情感以及能力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

三、基于主题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策略

(一)选定单元式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在单元式教学中,主题是整个活动的灵魂,其呈现的除了是知识本身外,还包含主题的把握,要呈现和主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又要超越教材本身,基于主题,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知识,突破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碎片现象,将同一学科中的同一主题汇聚在一起,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以及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把握,走出传统教学的狭隘性以及片面性。以“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内容为例,这三个教学内容跨度三年级上册、下册以及四年级上册,可以将这三大内容整合,形成一个关于多位数乘以多位数的计算主题。在该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1)巩固旧知识,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3)养成勤思考、会迁移的能力。该单元式主题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掌握多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设置的主题单元式教学是从基础到复杂、从简单到难的一个过程,其中包含旧知识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计算的相关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主题单元式内容的设置,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打下基础。

(二)巩固旧知,夯实迁移基础

小学生在开始学会学习之前,无论是认知结构还是潜能,几乎都是一块白板,并没有被开发。但是只要学会了学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就会逐步积累,而原有的知识就会成为新知识的一块跳板,学生后期的学习都将会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迁移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注重通过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帮助学生学会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惰性,实现知识之间的递进和延伸。比如,在多位数乘以多位数的计算主题中,就引入了两个旧的知识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列出几个算式,“35×5”“124×8”“15×13”“65×34”,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计算这四个算式,要求将算式的整个过程列出来。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看看学生的计算过程,在课堂中呈现不一样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如有的学生在列35×5 时,化为5×5=25,30×5=150,25+150=175。第二种将35×5 用进位表示多出的2。第三种则是在列算式时,将十位上的0 省略。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的体现,也为后期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铺垫。

(三)提问问题,为知识迁移搭建桥梁

教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时,是需要借助桥梁纽带将两者建立联系,实现迁移。而搭建桥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学生的主动行为以及教师的合理引导。比如,在“多位数乘以多位数”的计算主题中,想要将“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两个旧知识的算法和算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还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为迁移知识搭建桥梁。如在该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请学生总结计算规律。(2)请学生思考这两类计算有何共同点。(3)请问这种计算的共同点,即算法和算理,能否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什么?每一个问题的提问,都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去思考、探究,逐步便对新的知识产生了一种新的认知,也在自我的思考和实践中理解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相比于教师直接传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算法和算理,教师搭建桥梁的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数学核心素养。

(四)融入实践活动,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在基于主题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除了可以通过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外,还可以基于实践探究活动的方式,实现基础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三节课程的内容整合,形成一个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实践探究课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现各个图形,引导学生分类,再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以及计算公式。接着展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探讨之后,教师邀请小组上台讲解,其他小组评价,教师最后整合。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学习和反思,数学知识、技能、思维也实现了迁移,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学习氛围较好。

(五)合理评价,提升知识迁移的质量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都存在知识技能的迁移,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了解学生以及学科的特点,从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并合理引导学生。同时在学生完成一系列活动之后,要注重合理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也可以是学生对整个学习环节的反思,这种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也能提升知识迁移的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从多个角度对概念进行应用,挖掘数学对象的本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化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迁移、学生思维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升,为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多位数两位数技能
多位数的组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劳动技能up up!
如何写好多位数
拼技能,享丰收
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