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探讨

2022-11-24 08:03何兴熠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岩土层面阶段

何兴熠

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广东 惠州 516000

根据地质勘察流程,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原理,用于减少超预期因素的产生,有助于给予工程建设工作更多的数据参考,也能够依据部分数据指标存在的明显问题,转变工程建设方式,解决部分施工节点下的技术、管理问题。同时,依据勘察结果建立用于控制地质勘察质量的模型,有助于在量化各企业单位在施工建设阶段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制定出易于执行、有助于参考的工作方案。这就需要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探究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因素,结合相应的质量控制模型,完成对主要工作内容的合理评价。

1 质量控制基础与理论

1.1 地质勘查质量控制

从质量控制理论层面出发,确定理论内容与控制因素,有利于在实际施工中,确保人员、机械、物料以及技术的稳定,从而提升工作效果,这是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作业时需要首先强调的内容。其次,应根据活动产生结果,也就是勘测到的建设信息,建立拟真模型,用于明确标准,突出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从而找到工作上的优先项。可见,岩土工程建设不同节点下的工作要求和控制重点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数据信息的支持,以应对不同阶段下的项目控制问题。具体而言,可分别从下面几个要素中,制定项目控制计划:(1)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确保各项生产活动的组织与进行;(2)确定工作地点以及工作流程,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的方向;(3)基于仿真模型,以及测算所得的信息,制定出落实质量监控措施的具体方案。

1.2 WBS分解结构

WBS分解结构的基础定义是,用于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理论支撑,在逐级细分中确保各个工作单元的稳定,并针对不同单元中的问题,对当前单元的工作进行重组和分配,从而减少在工作执行方面的压力。由此可见,WBS分解结构的出现,解决了大型项目建设中的痛点问题,有助于根据各个阶段的项目要求,对整体项目进行有序划分,从而在方法上、执行上以及承担的作用上,发挥出应有的使用效果。WBS工作分解结构的出现,能够通过划分项目管理范围的方式,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优化,促进和保障质量控制工作的作用。具体而言,需要基于下述步骤,达到WBS工作分解结构的使用要求:(1)明确项目合同书的事项与内容,从而逐步增加工程建设与项目合同之间的可关联性;(2)基于合同书中的要求与事项,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组织管理团队、明确负责人的方式,努力弥补理论和实际需求之间的缝隙;(3)对WBS层次结构图进行分解,使之与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相互对应,从而简化管理工作的难度,达到质量控制要求。

1.3 三段控制原理

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把控,是运用三段控制原理约束各项活动的原理。然而,由于管理工作的形态和执行方式不一,容易导致预期外的问题产生,这就需要从事前阶段强调质量目标及管理计划的可靠性,在事中阶段确保各项工作的执行,以此对各种生产活动进行管束,并在事后阶段依据分项验收的阶段,对质量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此确定实际工作与预期之间的差值,最终通过层层叠加的管理方式,确保实际勘察、工程建设质量。由此可见,三段控制理论能够根据宏观层面的问题,通过细分质量控制内容的方式,逐步实现理论上的质量控制要求。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的实施:(1)优化事前控制计划,根据不同施工节点下的供需关系,逐步减少影响质量控制工作的问题出现;(2)通过细化准则的方式,强化事中阶段的工作效果,从而将质量控制目标落于技术水准、人员的责任意识等几大方面,达到改善施工质量的目的。(3)通过事后阶段得出的质量偏差,逐步改善质量控制效果,从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分析中,提高控制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1]。

2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影响因素

2.1 整体规范需要完善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准则是决定地质勘察流程的基础,也是一类技术规范,需要具备科学、全面、合理的属性,以应对实际勘察工作中所面临的不同种问题,配合对各个阶段工作原理的研究,有助于为整个工作提供规范,以期减少超出预期的因素出现,从而减少工作上的缺陷,给予工程建设工作更多的帮助和数据支撑。然而,根据2009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中的各项内容,总结现今阶段地质勘察工作层面的问题,可以发现的是,这一规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设标准层面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适用性不足的内容,难于用于实际施工,也无法基于规范要求,更改和优化实际勘察方式,从而杜绝技术、勘察工作层面的风险。具体而言,整体规范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勘察规范的时间跨度长,导致内容与实际之间存在差距;(2)工程建设标准逐年提高,导致整个规范的适用性不足;(3)上述两类原因的出现,限制了工程勘察作业的发展,难于基于规范要求,用于解决部分环节的固有问题。

2.2 缺乏对地质和水文的研究

区域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的变动,会影响勘察工作的组织和执行,也会导致实际勘察结果发生变化,难于建立出用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地质勘察模型,也就无法从中提高地质勘察质量。可见,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动是影响实际勘察结果的最大变量,需要依据区域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特点,制定用于实际勘察的工作计划,基于对地质水文实际研究结果,保障整个工作方案的易行性和理论价值。下面将分别从项目勘察组织与执行两个层面,研究缺乏对地质水文进行研究工作的影响:(1)如若缺乏对地形地貌的研究,那么将难于根据实际勘察任务量,决定勘察计划,导致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2)在勘察中一旦缺乏地质水文编制报告的支撑,将难于确定实际勘察工作中的各类影响因素,也就无法提高勘察工作的准确性;(3)地质水文调查报告,也是建立拟真模型的建设信息,如若缺乏可靠的数据信息,将导致质量控制模型与实际存在偏差,难于对整个工作进行合理的评价。

2.3 岩土工程勘察管理工作仍需完善

按照主、客观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岩土勘察工作的问题与变量,可以提高勘察报告的严谨性。如图1所示,得出的勘察报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方法和组织方式,如若出现管理与组织的问题,那么就无法确保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准确性,更别提基于实验数据对勘测结果进行重新编排。为此,需要从人员、技术和组织方式三大层面,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从而杜绝组织上、执行上的问题,确保整个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解决客观条件变动对整个勘测结果的影响。下面将简述现今阶段工程勘察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1)将影响问题落于人员层面,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个人因素,会对实际勘测结果造成影响,如若出现技术性问题,将导致整个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2)从管理层面切入,现今阶段在制定勘察质量管理计划时,往往难于结合实际,从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两大层面出发,更加系统化地设立工作标准,引起勘察质量的变化;(3)对质量控制理论的研究与落实不到位[2],难于在执行勘察任务的初期,制定出相应的实地勘察计划,从而导致数据信息变化的问题产生,使整个工作超出各项管理预期,这是主观因素变化对实际勘察质量带来的影响。

3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

3.1 明确目的与方法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A50307-2012)内容,从实际设计出发,组织勘察任务,有助于控制地质勘察质量,减少区域异常岩石特征对工作的影响。同时,为了确保工作流程的完整,应明确整个勘察工作的要求,从区域地质、水文的地质条件调查出发,从对地形地貌的初步勘查中,明确提升勘察质量的因素,用于控制勘察结果的精确度。再次,从实践层面对地质水文进行评估,用于制定易于勘察工作进行的方法,有助于总结进行实地勘测信息,保障对地质水文评估工作的完整性。下面将分别从执行、勘察目标以及评估方式三大层面,探究控制地质勘察质量的方法:(1)依据规范性文书,对勘察任务进行初步设计,有助于汇总区域地质、水文信息,降低勘察作业难度;(2)基于勘察目的对周边地质条件进行评估,以此优化勘察方案。

3.2 分解工作结构

明确勘察目标与工作方法后,需要细分实际勘察作业中的内容,从人员调配和工作组织两大层面出发,基于野外勘察工作的特点,考虑到环境等因素对勘察质量的影响,从而进行工作内容的分配以及勘察质量的管理。同时,考虑到外业、内业的差异,需要依据现实情景中的问题,逐步细分数据收集、土工试验、钻探、物探等工作,以此确保各个工作单元的准确完成,提高勘察结果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分解工作结构的意义在于,解决每个工作单元的技术性问题,从管理和执行两大层面出发,对每个工作单元的要求和内容加以细分,有助于减少人员组成差异,而导致勘察问题的产生。总的来说,细分工作结构的价值在于,确保每个单元的人员都能各司其职,从而在勘察阶段利用钻探、物探、原位测试、波速测试等方法,提取水样、岩石以及土样信息,解决大型项目建设中的勘察问题,有助于根据各个工作单元的内容差异,对整个工作加以划分,从而在方法上、执行上确保实际勘察效果。

3.3 三阶段质量控制的应用

依据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的特点与注意事项,确定岩土工程前期勘察要求,并组织管理团队,用于组织测绘工作、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数据测算工作的进行,把控每个单元的工作质量,按照规范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在事中阶段,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用于确保勘测人员的出勤率和作业态度,从人员层面出发,运用三段控制原理,减少技术性问题出现,从而确保各项活动的落实。如表1所示,在执行地下段钻探勘察任务时,应该预设钻孔编号,并根据钻探位置的环境、地质和建设信息,基于地下管线位置,对实际钻探内容进行逐一调整,有助于确保管理工作的匹配,以及管理形态的高度统一。在事后阶段,应该根据预期外的问题,量化标准,用于落实奖惩制度,对勘察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定。此外,还应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从事后阶段强调质量目标,将所制定的管理计划落实到位。

表1 钻孔位移表

3.4 AHP在勘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AHP管理理论的应用要求是,首先对勘察团队建设工作、施工方法调查工作进行细化,并依据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及材料的特点,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执行,从而在上述几个影响因素中,对实际勘察内容进行细分,以此来确保实际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还需要量化AHP理论应用的标准,从而对每个环节的问题进行多元评定,落实这项控制理论的要求,并根据实际层面的种种问题,通过逐步细分质量控制内容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上的工作融合,从而基于矩阵计算结果,达到质量控制的整体要求。最后,需要确定影响勘察质量的因素,分别从团队建设、施工及材料控制的内容验算中,得出相应的评定结果,从而重新组织细部内容,确保整个工作的实施。由此可见,基于AHP理论计算得出的指标,能够用于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也能够根据产生的数据结果,建立拟真模型,最终找到影响实际勘察质量的关键项[3]。

3.5 模糊评价体系的应用

对AHP理论进行多层次分析及数理计算后,需要对整个评定过程进行分析,以此提高模糊评定体系的应用价值,从而在权重分析中,找到影响勘察质量的因素,从数据层面出发,确定勘察质量评定体系,并用于提高实际工作的执行效果。由此可见,模糊评价体系能够基于勘察内容,通过量化标准的方式,提高勘察质量控制的科学性,有助于基于理论和实际层面的要求,削弱其中多项影响因素的影响,使整个评价模型具备足够高的可行性,最终保障实际施工的进行,也能够确定事前、中、后施工方案,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果。由此可见,模糊评价体系所提供的质量控制模型,是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时必须引入的理论依据,从精准的计算结果出发,强调不同单元、阶段的分项内容,并将其用于明确工作标准,可以突出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从而确保各项事务的执行。

4 结束语

地质勘察质量影响了实际施工的技术应用和成本投入,为量化勘察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模型,应基于WBS工作法首先分解不同工作节点的要求和内容,以此为勘察方案制定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应从系统层面对事前、中、后阶段的要求、任务进行细化,从而细化分工,从人员和技术两大层面确保勘察效果。最后,应该基于AHP成分分析提供的质量控制模型,厘清整个工作的主次关系,从而确保勘察任务的可行性。由此可见,实际勘察中得出的数据信息,决定了大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应基于勘察工作现有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工作单元的要求和差异,细分工作内容,制定质量控制的评判方法,从而在方法上、执行上确保整个勘察工作的效果。

猜你喜欢
岩土层面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