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田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第一小学,甘肃 陇南)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关键期。而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其学科本身具备人文因素强、覆盖内容广等特点。基于此,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德育的渗透。而本文首先叙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德育的因素,随后简要说明德育的重要性,最后详细阐释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
学校既是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场所,又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学校因素带来的影响,应该将其放在影响因素的首位。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能够大大促进德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德育教学的稳步实施保驾护航。另外,良好的学校环境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德育也有关键意义。而学校因素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只有学校领导重视德育工作,能够将上级教育部门所下发的德育规定稳步落实在具体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实现德育生活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思想的不断传播和深入探索,社会大众愈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承担着引导孩子、挖掘孩子能力的关键任务。而对德育来说,家庭因素极为关键。父母伴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而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为人处世方式。此外,孩子除了在学校接受德育以外,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内部。因此,只有将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共同抓好,才能够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社会因素不同于学校和家庭因素,其以一种大环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推动学生。近几年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多样,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传播信息和思想。基于此,学生也很容易获得相应的信息数据,对个人的思维成长和能力提升影响巨大。而拥有和谐、安定、自由、法制的社会环境,具备良性的社会氛围,就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能够坚守住道德的底线。
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体系尚未成熟,很难具备自我判断和分析能力,这使外界因素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更大的影响。基于此,相关教学单位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心智健康发展,促使其茁壮成长。德育能够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道德的底线概念,保证其不受到外界不良文化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确保学生能够在校园生活中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随着我国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学单位和社会人士也认识到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其次,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转型发展阶段,社会对个人的文明水平和道德标准要求愈来愈高,一个人一旦缺乏道德素养,不光会影响个人的心智发展,对自身的生产生活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提高个人素养品质、培养道德修养情操极为重要,而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必须通过德育工作予以落实。最后,德育是我国自古至今都十分重视的教育类型。我国作为以德为美的优秀文明大国,对道德、礼法十分重视。对此,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也能够极为迅速地融入中华文化体系,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国家治理方面,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因此,推动道德规范和道德治理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有效推进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也有着积极作用。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地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能够让青少年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让其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标准。未来,这样的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少年成为社会的建设者以及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就会大大推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承担着传递思想、构建观念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工程,是民族延续的根本。基于此,教育工作从古至今就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小学作为基础性教育阶段,也需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立德树人,发扬爱国精神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国精神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此外,针对小学生开展爱国德育教学,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对象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活动、游戏等模式,以教材内容为教学根基,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文教学中渗透时代的精神与立德树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就能够对相关概念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课文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借助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还应该提炼出精神内涵,将延安当时的政治象征和精神象征体现出来,让学生明白我党的革命方向和革命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赓续红色血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地区为基点,挖掘某一地区的红色文化,加深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了解和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几年来,我国对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视。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的高质量渗透。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扩大小学语文育人作用的影响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能够保持专注,充分了解课文中的内在含义和人文精神,帮助教师充分贯彻德育理念。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应用多模态化的媒体形式,以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充分展现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母亲的不容易和伟大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拍视频的形式,记录母亲在家中的付出,并引导学生对妈妈的付出表达发自肺腑的感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我国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一方面学校需要保证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减少课程压力负担。另一方面学校能够注重文化教育,将文化传承工作从小学阶段开始做起,树立文化自信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也能够通过文化熏陶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思想,提高道德情操水平,推进德育的稳步落实。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文化教育,通过语文学科教学,借助语文学科多元化的特点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带来的愉悦感受。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牛郎织女》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之中存在的追梦文化、坚持文化和个性文化提炼出来,让学生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新时代意义,将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德育的质量水平。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积极注重引导和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强迫学生,更不能够过分放纵学生。教师应该保持亦师亦友的姿态,认真去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及时发现学生品德方面的问题。随后,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语文课程平台向学生渗透德育理念,解决学生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熏陶、渗透的影响价值,而切实塑造其形成良好的品行修养,能够大大凸显出教师的光辉形象,使德育工作更容易开展。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思想升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涵与文化价值。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文中,教师在教学最后可以将雷锋精神与雷锋纪念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雷锋新青年。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不仅符合当前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还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意义。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应该引起重视,积极针对小学语文渗透德育开展研究,确保能够保证语文正常教学的同时,还能够渗透德育理念,提高德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