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中医治疗进展*

2022-11-24 23:54:01杨海俊高祖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封包腰痛腰椎

杨海俊 唐 丹 高祖玲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腰痛也称下腰痛、腰背疼痛、下背痛等。腰痛的患病率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而日益增加,据文献报道,约8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有腰痛的经历,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腰部组织器官自身的病变和某些非腰部内脏的病变均能引起腰痛,常见的病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腰部软组织病变等。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关于腰痛的治疗,西医多以止痛药物为主,药物治疗无效的可选择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虽可短期减轻症状,但是远期疗效不佳,预后较差。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腰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效果较为理想。本文从腰痛的中医病因病机、中药内服治疗、外治法、导引术就中医治疗腰痛的现状进行综述。

1 腰痛的病因病机

从解剖学上看,腰部外为肌肉筋骨,内为肾脏。《素问·宣明五气》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可见,过度的劳逸和不当活动,均可损伤肌肉、筋骨。《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腰痛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肾之经络……贯脊至腰”,故肾脏经脉的病变又可引起腰部牵引下肢疼痛。《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阐述了腰痛与肾脏的病变关系最为密切。中医学关于腰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寒湿外侵:由于长期居住在湿冷的环境、衣着湿冷、身劳汗出等,感受到寒湿之邪,寒性收引,阻滞经脉,引发腰痛。2)湿热阻滞:在长夏之时,湿热相蒸,或寒湿久郁化热,感受其邪,经脉受阻不畅,发为腰痛。3)肾虚亏损:多因久病及肾,肾之精气亏损,筋脉失养,引发腰痛。4)气滞血瘀:扭伤或久病损伤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内停于腰部引发腰痛[1]。

2 腰痛的中药内服治疗

中药内服是根据患者四诊资料及疼痛的性质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应用时,有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辨证治疗,也有以一方为基础,根据不同证型加减。陈金水[2]根据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痛的证型不同,分别以甘姜苓术汤治疗寒凝筋脉证、身痛逐瘀汤治疗瘀血内阻证、肾气丸治疗肾气虚衰证、四妙散治疗湿热内蕴证。杨准等[3]使用疏肝补肾汤加减治疗腰痛效果显著,药物由柴胡、白芍、菟丝子、石菖蒲、当归、黄芪、杜仲、茯苓、郁金、木瓜、熟地黄、甘草组成。揭牧夫等[4]把腰痛分为寒凝筋脉证、阳气虚衰证、寒湿内结证、肝气郁滞证、瘀血内阻证,分别治以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羌活胜湿汤、逍遥散、身痛逐瘀汤,治效显著。贾龙等[5]认为中药内服治疗能舒筋活血止痛,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促进神经组织修复。雷龙鸣等[6]分期辨证论治,急性期采用活血止痛法,亚急性期采用祛湿通络法,缓解期采用补肝肾、祛风湿法,疗效满意。揭建长[7]研究发现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可有效缓解腰痛,其药物组成为:乌头、炮附片、细辛、桂枝、茯苓、泽泻、麻黄、当归、川芎、干姜、蜂蜜、白芍、炙甘草。徐刚[8]运用补肾化瘀、强筋壮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3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药用人参、女贞子、枸杞、黄精、何首乌、菟丝子、附子、桑寄生、当归、白芷、补骨脂、牛膝、茯苓、羌独活、淫羊藿、杜仲、秦艽、桃仁、红花。徐庆田[9]对于腰痛患者,给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发现可显著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杨磊[10]予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比布洛芬及腰痛宁治疗组缓解疼痛更有效,且复发率更低。崔建军[11]以桂枝姜附阿胶汤加减治疗腰痛,与腰痛宁胶囊比较,治疗效果更佳。戴鹏[12]研究发现,桃红四物汤治疗腰椎滑脱症对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滑脱症(LS)患者术后腰痛症状与体征的改善疗效较塞来昔布胶囊更优。刘宝民等[13]研究发现,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寒湿证患者,可明显减轻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韩涛等[14]通过Meta分析发现,使用补肾活血法治疗下腰痛,对缓解疼痛症状、腰椎功能等方面有不错的疗效。刘晓等[15]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上所有治疗腰痛的药方,发现中医治疗腰痛的组方主要为补虚药,辅以祛邪、化瘀药,对腰痛方剂用药频率进行排序后发现,宋代以前使用频率最高的3种药物是肉桂、牛膝、附片,明代以后则为杜仲、当归、补骨脂。

此外,有文献报道,中成药内服治疗腰痛也有一定疗效。何迅等[16]研究表明,腰痛宁胶囊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患者的痛觉评分。辛荣超等[17]发现,藤黄健骨胶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残余性腰痛,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血清疼痛物质(SP、NGF、NPY)水平明显更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JOA)评分明显更高,安全有效。陈平等[18]研究发现,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明显减轻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其止痛效果不差于地塞米松。方鹏飞等[19]发现,杜仲腰痛丸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且可改善其血瘀状态。

3 腰痛的外治疗法

腰痛的常用中医外治疗法包括膏药外敷、推拿、针灸、拔罐、刮痧、针刀治疗、中药封包等。

膏药外敷是选择具有特定作用的中药,外敷于病变局部,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后发挥作用,具有携带方便、使用便捷的特点。俞赛军等[19]研究指出,针对气滞血瘀证腰腿痛患者,采用石氏伤膏药贴敷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腰椎JOA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徐蕴杰等[20]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气滞血瘀证的患者采用自拟舒筋活血方熬制的黑膏药贴敷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JOA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说明该膏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因膏药成分固定,多适应于某一特定证型,故膏药外敷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腰部推拿是通过医师使用点穴、按压、揉捏、拉、扳等手法作用于腰部的经络、穴位,起到舒筋活络、调节腰椎关节失衡的功效,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王冠[21]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使用理筋整脊手法,有效率达到97.50%。颜宾宏等[22]研究发现下腰痛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后,与传统毫针刺法组比较,治疗组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更低,肌组织温度上升更明显,血清中5-羟色胺和β-内啡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推拿治疗下腰痛疗效显著。郑林标[23]研究显示,低频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给予电针治疗的对照组。周云[24]观察中医推拿联合口服补肾通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单纯口服补肾通痹汤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7.9%)。推拿的应用,可使粘连的神经根得到松解、椎体关节的微小错位得到调节,从而缓解疼痛,且无创伤性,故临床上应用较广。

中医针灸是根据患者的不适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后取穴治疗,起到疏通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针灸实际上是两种治疗方法:针刺、灸法,临床上,二者往往搭配使用。陈霞等[25]研究利用针灸治疗腰腿痛患者,结果显示针灸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且,与传统针灸相比,平衡针灸的效果更佳。钟广合[26]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仙灵骨葆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较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和仙灵骨葆的疗效更佳。戴伟怡等[27]研究发现,浮针加拔罐疗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治疗更好,腰部疼痛缓解更明显。郭琴[28]研究显示,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疼痛患者,在经筋辨证取穴指导下的浮刺法比普通针刺法的疗效更显著,可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林星星等[29]研究发现,先进行经筋触诊,确定结筋病灶点部位后再按照针刺流程操作的经筋刺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较针刺传统经穴法,更显著改善腰痛与肌肉耐力。宫玮等[30]发现,温针灸法和针罐法均能缓解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但温针灸法对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效果更佳。倪珊[31]以蜜蜂的蜂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寒湿证患者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北美脊柱学会(NASS)2020年新版腰痛循证医学指南[32]建议:在常规治疗中增加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慢性腰痛患者的短期疼痛和功能,其推荐等级为A,且认可针灸可在治疗后立即改善患者的背部特定功能。可见,针灸治疗腰痛正被全世界人民广泛认可,且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操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拔罐刮痧是对局部经络和皮肤进行刺激,使气血畅通,促进体内毒素排出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发现,拔罐、刮痧会轻度损伤局部皮肤,并引起皮下毛细血管出血,这些损伤能聚集吞噬细胞对受损组织进行清除,同时也会清除引起疼痛的酸性物质,加快局部组织的代谢,刺激人体的自愈功能,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赵凡平等[33]将刮痧联合拔罐应用于腰肌劳损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单独走罐治疗显著提升,肯定了该方法对腰肌劳损治疗的效果。姚芳等[34]采用择时刮痧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疼痛,治疗后腰痛患者JOA评分增高、VAS评分降低。

针刀疗法融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的特色优势,针刀与微型手术刀类似,针体如针细,尖端扁平有刃。针刀治疗腰痛可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松解剥离,以减轻或消除肌肉的痉挛、组织的粘连、神经的压迫,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大量研究显示,针刀应用于腰痛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闫振等[35]应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松解剥离阿是穴处组织,有效率为96.6%。周菊华等[36]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小针刀治疗,有效率为96.0%。黄文泽等[37]以超微针刀治疗结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单纯口服独活寄生汤组。任伟等[38]以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与常规针灸治疗对比,针刀组治愈率为78.95%,对照组治愈率为10.81%。这说明:相比于传统针灸术,针刀经筋层松解术在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中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

中药封包是中药外治法与现代药物透皮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依赖远红外线和磁场的联合作用,把中药活化物质转化成离子状态,透过皮肤渗入病位,能有效清除无菌性炎症、减轻局部水肿,见效迅速,无明显毒副反应,临床疗效稳定。有研究[39]使用健骨型中药封包治疗腰痛患者,选择当归、独活、桑寄生等中药封包并加热直接作用于患处,扩张了局部血管、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快速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王胜等[40]选择门诊下腰痛患者6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封包治疗(成分为延胡索、紫苏子、决明子、菟丝子、补骨脂、白芥子),对照组内服西乐葆并外用扶他林乳胶,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肯定了中药封包治疗的效果。李杰等[41]治疗腰痛采用健骨型中药封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采用消肿止痛Ⅱ号膏治疗的对照组73.3%的有效率。陈潇等[42]发现中药封包治疗联合产后护理对产妇的产后腰痛效果显著。朱锦忠等[43]以中药五子散热敷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术后出现腰痛的患者,发现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AS及ODI评分明显低于红外线照射局部的对照组。黄佳莹[44]发现,对腰椎手术的患者实施中药封包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腰椎术后的疼痛感,缩短患者疼痛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梁曼谊等[45]将中药封包与口服中药联合应用于腰痛的临床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的对照组的77.5%的总有效率,可见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封包治疗腰痛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此外,中医外治腰痛的方法还有:耳穴压豆、穴位埋线、腕踝针、中药穴位注射等,临床应用不多,近几年报道较少,疗效暂时无法评定。

4 腰痛的导引术疗法

导引术是为了防病治病、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通过四肢活动、呼吸运动,使人体经络血气通畅、恢复脏腑功能的锻炼方法。其中,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是最常见的中医导引方法。五禽戏在治疗作用上,虎戏可调补肺气、鹿戏可补肾益精强腰、熊戏可益脾清心、猿戏可柔肝益筋、鸟戏可补心益肺、调气和血[46]。白玉花等[47]研究证实,经常练习五禽戏可改善多裂肌的功能,且相对于健步走,更能降低平均肌电值屈伸比值,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腰痛症状。八段锦起源于宋元时期,适用范围广,能强健体魄,治疗和预防疾病。该健身方法强调动静合一、身心互动[48]。现代研究表明,八段锦是一种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适中,通过长期、反复的练习,能提高肌肉力量[49]。丁勇等[50]研究认为,通过八段锦的练习可增强腰背部及腹部肌肉的力量,调节腰椎前凸度和骶骨倾角,提升腰椎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中太极、阴阳五行辨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呼吸吐纳形成的一种刚柔并济的传统运动方法。不仅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还能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延年益寿[51]。李勇强等[52]的研究提示,经常练习太极拳,能显著缓解腰痛、改善功能障碍。张晶等[53]研究显示太极拳能减轻疼痛、提高关节的运动范围,增加步伐的协调性,提升下肢肌肉力量。

5 结语

在中医学中,腰痛属于“痹症”“腰痛”等范畴,病因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导致的腰痛主要为劳逸失调或年老体虚或久病及肾等,引起机体肾气亏损、精血不足,腰部失养,不荣则痛。外因则主要包括跌、扑、闪、挫或者风湿寒邪等的侵袭,使气血阻滞、血脉经络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腰痛的患者,应该围绕补肾强筋、活血化瘀、养血祛风、通经活络止痛等开展治疗,中药内服治疗、外治法、导引术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导引术的研究不多且无循证医学的证据,需进一步设计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单纯中药内服治疗的效果较慢,恢复时间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中医外治法及导引术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治法上的补充,内服药调节人体内阴阳平衡,外治法直接作用于局部祛除外邪,导引术调畅经脉气血、改善脊柱的功能。

猜你喜欢
封包腰痛腰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祝您健康(2022年6期)2022-06-10 01:37:18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护肤 巧用保鲜膜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门窗(2019年12期)2019-04-20 16:06:52
职业腰痛早防治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