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凌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海东 810799)
研究背景: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体系,是人类沟通和思考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纽带,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往往导致语言文化的巨大变化.
研究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流行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也很可观,但研究对象大多是网络流行语,对学校流行语的研究比较少,学校流行语是学生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在学校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词汇,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流行语研究早期存在着大量现象学层面的描写。内容重复,深度不足,视野狭窄,没有对案例进行科学考察,也没有进行具体的语言分析。近几年来,学者从多层次视角对流行语现象进行了更为立体的论证。
研究现状:从汉语流行语的研究趋势出发,初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语的来源、类型、特点、成因等基础性问题上。上述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兴趣。虽然意见不一,但基本反映了流行语的基本特征,这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束后,学者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关注地域流行语或特定群体流行语。同时,在语义上从语法和修辞两个方面探讨流行语的内部结构,探讨对流行语的态度和流行语的规范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新的角度,通过跨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和探讨流行语的存在与发展,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流行语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是反映社会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表现了现在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流行语是某个时期、某个团体普遍接受和使用的语言形式。目前,对学校流行语的关注和研究从小学到初中,本文以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的校园流行语有效语言数据库为基础,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地区的词汇、语言使用、语源及其后面的认知偏好、感情态度、价值取向等文化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为有目的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资料。
流行语是一些人主要是年轻人之间很流行的词句。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造词取代它们后消失。校园流行语是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校园生活和社会。作为校园产物,这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代表性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本文对网络媒体和流行杂志收集的学校流行语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在众多流行语中,我们最常见的形式是简单使用单词。这是使用缩短法的前提。使用缩略语的词源必须让人熟悉。省略了特定的形式成分后,保留了这个词的原意,本文将学校的流行语按学生年龄划分等级,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那里收集和分析流行语,让我们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学校流行语的兴趣。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校流行语出发,总结学生的年龄段对社会的认识情况。
在小学校园中,可以将流行语分为三种类型,即积极流行语、消极流行语、中性流行语。其中,积极流行语占绝大多数,消极流行语占比1/3,中性流行语占比最小。由调查分析可以总结出,在小学生的语言词汇和理解中,多数语言是非黑即白的概念,小学生对世界观的建立还在初级阶段,校园流行语也相对单纯、直接。小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即存在着鲜明的对比性。
1.积极流行语
积极流行语在校园流行语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学霸”,指代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或者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怕吃苦的同学,经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夸奖,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上的目标。追新求异是人的一种心态。流行语多反映了社会的新现象,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喜欢“新异”、追赶“潮流”,希望能在语言天地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尽显个人魅力和风采,是当代小学生在较封闭狭小的生活圈中肯定自身价值的一种必然。流行语本身新奇的形式,可以起到调节谈话气氛、引起听众关注的效果,使小学生更乐于接受。教育需要从不断变化的、赖以存在的多元文化环境中,寻找价值内涵和主导价值。小学生通过口头聊天及网络、手机而使用校园流行语的高达 95%,不久的将来,这些小学生就要进入大学校园、走向社会,他们都将是流行语的个体传播者,他们决定着流行语的传播内容及方式,是流行语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催化剂。
2.消极流行语
不得不说,校园流行语中存在一些消极低俗的内容,约占30%。这些流行语要么用来讽刺他人,要么用来攻击他人,有的则用来表达和传播负面情绪。这类流行语确实有一定的“市场”,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但一些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明确表示,我不想听到人们在校园生活中使用这种语言。比如,“奇葩”,这个词的本义是指非常罕见的花,同时也指具有一定价值的人和物;但现在它的意思已经发生180度的转变,主要用来指那些做事不规范的人,或是那些言行非常可疑的人。换言之,它指的是那些“人品有问题”的人。现在用这个词没有错,但由于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对事物缺乏完整的态度,
3.中性流行语
中性流行语似乎不太受欢迎,但是容易在不同场合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它们包含着一种自嘲和感叹。在学生生活中它们经常被使用,当然也包含一些学习词汇。例如,“这自然是极好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用它来表达一种认同感,活泼调皮,打破枯燥的交往。关注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研究校园流行语,充分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教育资源,寻找、设计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
“校园流行语”是指在年轻学生中创造、使用和流行的词汇。青年学生作为一个广泛的群体和一个新兴的社会实力,接受流行词的能力强。他们是“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学校园流行语”现象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学生在一个时期的价值观和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中学校园流行语的使用频率为46%,网络流行语“晕、挂、闪、酱紫、顶cool、high、DIY、卡哇伊乌龙、抓狂、搞错”外来流行语占29%大,众传媒流行语占25%。
在中学生的校园流行语中,网络流行语使用频次最高,也更受欢迎,而外来流行语与大众媒体影响下的流行语相比来说,使用频次较前者偏少,两者几乎是持平的状态。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中学对网络的使用在生活中所占比例最大。互联网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大城市。由于生活条件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一部分。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中,他们觉得网络流行语是语言中最流行的。“头晕、挂、闪、酱紫、顶、汗”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体现了互联网在当今青年学生演讲学习中的强大优势和优势效果。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以其快速、广泛的传播方式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说话方式。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工具,不仅体现了网络世界的独特性,也表达了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状态。
外国的流行语传统音译词包括意译词和音译词。它还包括英语单词或首字母缩写,可以直接翻译成英语或汉语口语夹杂着英语。在中学生的校园流行语中有很多外来词,其中大部分来自英语和日语。例如,英文单词“cool”是中文酷的音译,用来形容有个性的人,“High”直接用来表示非常兴奋、非常快乐。英语中“DIY”的缩写意思是自助和自己动手。在日语中,“追星族” “酒吧族”来自日语,“卡哇伊”的意思是可爱,这是中学女生最想听到的,“卡哇伊”已经成为许多女孩的一种生活方式。“便当”在日语里的意思是午餐盒,实际上是米饭盒子。与“便当盒”相比,“便当”听起来更先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媒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电视在传播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它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向。因此,深受中学生喜爱的电影、电影、书刊已经成为校园流行语的发源地。现在的中学生拥有别人无法获得的优势。高速网络和发展新的电视节目体系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们所接触到的也不一样。随着港台电视节目、漫画和书籍的传播,出现了一些港台特有的词汇,如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中的“作弊”,指的是情绪不统一,“乌龙”“疯狂”“错误”等包括漫画和书籍在内的电视节目的传播在中学生中很受欢迎。
“追星”“消费”“网络”“流行语”等现象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校园是产生和聚集大众文化的场所,大学生是大众文化的主要观众之一,情绪敏感,具有迅速接受能力和前卫行为,学校流行的文化传播和渗透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不仅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还具有表达感情的功能。在全面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的新情况下,分析和采取措施来应对学校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校园流行文化包括网络流行、追星、消费流行、大众学习和流行语言。在大学校园,流行语也分为五大类,即网络流行语、追星流行语、消费流行语、学习流行语、吐槽流行语。其中,网络流行语依然是占比例最大,追星流行语占比最小,其他类型的流行语各占20%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情况依然存在。但是大学校园流行语较小学和中学来讲有了多样化的变化,逐渐出现学习、消费和追星的话题,表明当代大学生生活千姿百态,是大学生逐渐进入社会与社会融合的表现。
1.网络流行语
微博、微信和QQ是一种新型学习和交流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开阔视野,了解国内外新闻,随时学习各种新知识。但有,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感到无奈。
2.追星流行语
明星的一举一动和品位引领着大学生的行为,在大学校园里,对明星的定义不仅仅是电影明星或歌唱家,更是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当代人。他们学识渊博,有聪明才智,风格独特,所以大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以他们为目标。
3.消费流行语
大学生通过名牌和高品位宣泄情感,找到归属感。例如,耐克、阿迪达斯、蔻驰等著名品牌早已为大学生所熟知。
4.学习流行语
“上岗、考研、考驾照”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
5.吐槽流行语
比如,“I服了U”“94”“给力”“棒极了的木头”。
综上所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校园、对世界的认识也不相同。虽然积极流行语在流行语所占比重略有浮动,但还是一直处在一个最高的地位,由此可见,校园流行语的传播依然对语言产生促进作用。也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密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校园流行语只能代表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阶段性变化。
流行语是在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词,过一段时间当新词取代它们后,它们就会悄然消失。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校园生活和社会。作为校园特殊社会区域的产物,它具有自身特点,有其代表性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会凸显不同的特点。本章对网络媒体和流行期刊收集到的校园流行语进行了简要分析。
1.从众传播心理
话语交流、网络交流和短信是校园流行语传播的主要方式。而人们在生活中频繁交流,网络迅速发展,媒体传播,还有外来文化影响,都促进了校园流行语的传播。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喜欢使用语气词增强语气,还有短句式和独词句的使用。
2.球状传播空间
由于校园流行语具有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学生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而且大多数中学生喜好张扬个性,以彰显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因而会出现一些异于寻常的语言。
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社会现象通过网络流行语反映出,其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联系在一起。关注校园流行语可以促进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校园流行语与社会热点问题融合在一起,从而通过新方式传播热点问题。
1.课堂教学
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对自身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首先,教师在搜集、整理各种资料时,利用各种新兴媒体来了解最新动态,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加入社会热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社会热点,从而更加了解网络思潮中的新鲜事物,这样就积累了更多的网络流行语,使自己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
2.学生社团
学生在学校成立研究社团,社团定期举办活动,然后邀请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大家共同来研究。由于学生猎奇心理,接触到新鲜事物更为迅速,而教师的理论更为丰富,这样大家就可以沟通融合。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社会问题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校园流行语。
3.网络载体
由于网络的发展,媒体传播速度较快,现在学生使用网络频繁。学生大多数从微博、微信、QQ、贴吧等网络软件来获得最新的资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猎奇心理的影响下,往往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他们更容易受到周围的影响,对新鲜事物总是兴趣浓厚,往往对新鲜事物迅速传播以标榜自己。
校园流行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不应该仅仅因为它是新的和独特的就忽视它的负面影响。第一,超过一半的校园流行语包含挖苦和讽刺的意味,越来越多的学生传播,一些家长就会认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会受到影响。校园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休闲娱乐,但一味地模仿就显得没有内涵,不利于中学生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校园的文化氛围也不适合一些“痞子味”言语的存在。第二,由于成语、外来语被过度改编,使语言本意无法恢复。
由于校园中绝大部分都是学生,而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又追求新奇,因此,更容易受到周围的影响。不规范的文化现象会影响到校园文化的传播,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心理,茁壮成长。因此,应该规范化校园流行语,使校园流行语成为优秀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体解决措施有以下几点。
增添趣味性、文学性。幽默诙谐、高品位的校园流行语,不仅可以增添生活中趣味,而且能丰富汉语词汇。一些严肃的内容意义被它驱散,同时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语言也能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娱乐,放松自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在流行语中得以展现。获得“集体认同”。网络词句在流行化的过程中始终需要一个从人们的“个人认同”向“集体认同”演进的过程。个体带来的偏差存在于“个人认同”中,而对时事,以及网络用户情绪的准确把握则更容易实现“集体认同”。这一过程如果被实现,主流话语体系就会更容易接纳校园流行语,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文化的载体。由于学校独特的环境,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更喜欢使用校园流行语。学生经常上网,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消极校园流行语不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然而,不能说校园流行语在学生中的流行反映了修辞的缺乏。校园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差别不大。如果没有区别差异,就主要是语境的差异。校园流行语经常被用来调侃校园生活,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势不可当。为语言增添活力,需要出现新的现象。校园流行语会在规范化实践中发展得更健康。客观承认校园流行语的存在,及时引导校园流行语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将对校园文化的繁荣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语言的规范化发展,需要我们自发自觉地坚决抵制不良校园流行语。更多更好校园流行语的出现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