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勇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 武乡046300)
“收藏的多少、好坏等决定了博物馆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收藏是博物馆实力的展现。”[1]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印发《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充实藏品体系”。2021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关于表述规程制定目的时指出“为规范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优化国有博物馆藏品体系”。
目前,对博物馆藏品体系,有藏品收藏体系[2]、分类体系[3]、藏品征集体系[4]等不同说法,但是对如何构建科学藏品体系也是人云亦云①。就八路军主题与抗战相关主题纪念馆来说,有关相关藏品体系的研究文章,也不多。因此,开展八路军主题纪念馆藏品体系研究,正当其时,正如学者沈庆林所说“革命史有体系,博物馆藏品也要有体系。”[5]
与综合性博物馆相比,八路军主题纪念馆在开展藏品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如下特征:(1)收藏主题比较固定;(2)藏品分布地域相对集中;(3)时代较近,藏品相对丰富;(4)研究抗战、研究八路军学术资料较多等。
除了上述特征,也面临一些不足:(1)收藏主题限制,藏品种类范围受到很大限制;(2)时代较近,年限较短,考证真伪难度比较大;(3)许多藏品大量存在于图书馆、档案馆以及私人手中;(4)受经费投入、收藏认知等因素影响,藏品规模有限、藏品质量不高,征集门类也十分有限;(5)地域性明显,特色不突出,同一地域存在同质化现象;(6)文物藏品与其他藏品区分标准并不太明显;(7)定名科学准确性有待加强;(8)存在重文物藏品本体、轻背景资料收集等现象。
一方面,就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来说,现有馆藏文物6464件(套),图书资料2000册左右,藏品主要由文献宣传品、武器、题词等构成,质地主要由纸质、铁质或铁木组合、竹木制品、棉麻纤维制品、皮革制品、铜质等组成,形成年代大致集中在1931—1945年,也有少量1945年以后藏品。入藏年代比较集中的是1988年、2005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430件、2094件、794件、1443件。藏品来源,以划拨、调拨、征集为主,其中征集、调拨所占比例比较大。藏品划分标准,主要是参照年代、质地和功用(属性)等进行划分。
另一方面,与纪念馆藏品不足形成对比的是,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兴起,社会各界对革命文物的重视,民间红色收藏持续升温,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带动民间收藏的发展。这对八路军主题纪念馆的藏品体系建设,既是机遇,又是危机。
因此,推动博物馆藏品体系建设,无论从推动文化资源共享,还是推动自身业务开展,都很有必要。
如何开展博物馆藏品体系建设?学界观点很多,梳理一下,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符合博物馆定位和发展规律[6];第二,符合自身宗旨定位、明确的收藏政策[7];第三,长期体系化的收藏规划[8];第四,相关藏品征集程序和制度[9]等若干部分组成。
笔者认为,构建八路军主题纪念馆藏品体系,除考虑上述要素外,还应建立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八路军抗战文物、八路军抗战历史以及八路军所处社会历史环境基础上,坚持在科学定名、收藏特色化、全面性、制度化建设以及提高藏品研究利用水平等层面下功夫。
博物馆性质和目标不同,定位也不同。相比综合性博物馆,八路军主题纪念馆,主题明确、征集时间范围比较确定,征集目标比较固定,因此,可以做到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实行有别于综合性博物馆的征集政策。
在征集策略上,受资金投入限制,社会捐赠、自主征集作为除了划拨之外主要的征集方式。当然也不排除,对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藏品采取有偿征集的方式。
在收藏范围上,受主题限制,可能并不局限于某一区域,甚至国外。
在收藏对象上,根据文物研究、展览叙事需要,可能涉及不只敌我双方,甚至数方关系。如1937年太原会战、迪克西使团。
由于八路军主题纪念馆侧重历史叙事、革命精神的传承,在终止收藏方面,可能会采取略微有别于综合博物馆的策略。
关于藏品定名②,通说认为,年代或时间、功用、质地、习惯称呼都是文物定名时需要考量的因素。
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参照笔者参与《山西珍贵文物档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卷)一书编辑经历,八路军主题纪念馆在文物藏品定名时,基本遵循上述定名考量因素进行,但是在具体文物定名过程中,存在大而化之现象。
(1)以藏品时代分类为例,由于八路军抗战活动从1937—1945年,如果实际不能确定藏品具体年份,则很多文物只能记载为抗战时期,显得宽泛,指向性不太明显,对开展展览、研究参考价值有限。
(2)以功用或用途为例,由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藏文物6400多件(套)中,武器类占1500多件,如果采用功用或用途命名,则不利于检索,无法反映文物基本属性、特征,因此,在命名过程中,更多采用官方定名或习惯称呼,公式为年份+国籍+制造地或制造商+主要特征+功用等。这样公式对武器和有明显的标识的藏品比较容易命名,但对有特殊意义或特殊人物使用的文物以及标识不明显的藏品,如馆藏抗战时期使用的大刀等,这个公式可能就不太适用,需要综合考虑取舍。
(3)以藏品质地法为例,仍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藏藏品为例,现有藏品中,在1900多件为铁质,2800多件为纸质,其他为竹木、棉麻纤维、皮革、铜质。在实际定名中,可能由于文物背景资料缺失,有一些文物直接以年代+质地命名,如抗战时期的布挎包4件、抗战时期的皮质挎包11件。其他类似文物,以年代+背景(人物或事件)+质地,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后勤部部长杨立三送给决死3纵队司令员戎子和的皮质文件挎包等进行区分,这样就比较明显。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科学定名,除了采用文物定名通用方法外,还要因物制宜,做到既能反映文物属性,又能体现文物价值,简洁便于记忆、检索。
不同类型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应该是藏品。不同博物馆,在藏品收藏方面,应当有其特色。在同类博物馆在藏品方面,也应当根据所处环境、地域文化等体现出其特色,避免同质化现象。
就八路军主题的纪念馆来说,可能由于地域和主题相近原因,不少纪念馆在文物藏品上或多或少存在重叠,尤其在地域比较接近的纪念馆,可能重叠程度更高些,以至于在文物利用如《绣军鞋》文物故事编排上存在重合。在文物藏品研究上比较薄弱,重历史叙事、轻文物本身挖掘;重复性研究,深度、广度也有限。这就需要在文物藏品征集上下功夫、在文物藏品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在文物藏品利用上下功夫,需要深入研究八路军抗战历史,对历史事实进行提炼与归纳,梳理出八路军抗战历史中的信息重点与亮点,形成覆盖范围广、藏品种类多、内容较为完整、藏品效率高的藏品体系。
藏品的作用在于正史、补史、证史。在八路军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抗战活动遍及中国北方数省,与八路军相关遗址如八路军办事机构全国有17处之多,与之相关救亡团体如战动会、西北战地服务团等也为数不少。与八路军相关,既有文献、武器等有形实物,又有摄影作品、影像资料等无形的载体,以及与八路军个人相关,既有抗战时期归属个人战利品、生活用品、手迹,又有伴随抗战人物较长时间其他物品及图书资料、回忆录,甚至档案文献等。这些方方面面的藏品,为形成特色藏品体系、展示专题提供较为有力的客观条件,这就要求藏品征集工作必须坚持全面性。
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在馆藏6400件文物中,虽然对上述内容都有涉及,但是除了一部分内容比较集中如文艺作品外,其他内容相对分散,在坚持藏品征集的全面性,形成自身特色藏品体系、展示专题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收藏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博物馆的重要资源,但是收藏并非最终目的,博物馆收藏的目的在于使用[10],为展览和研究服务,最终为社会公众服务。
八路军抗战文物作为八路军抗战历史的见证、华北敌后军民抗战的见证,是1931—1945年八路军抗战期间社会、经济、军事、教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明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背景信息,其种类和范围应当是非常丰富的,超越了地域甚至国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阶段,八路军抗战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代历史、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其包括的历史内容,为社会、经济、军事、教育、文学以及跨学科等众多学科领域所关注,形成诸多研究展示专题。
这使我们在征集文物藏品时,不应该仅限于文物本体,必须在藏品征集质量上下功夫、在文物藏品信息搜集和整理上下功夫,还应在相关资料和物品以及学术研究资料上下功夫。这对是历史本体研究和藏品研究以及学术研究、提高展示水平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藏品体系,应建立在综合各种征集资源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对征集对象和本馆业务需求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就八路军主题纪念馆来说,应该站在大历史高度、全民族抗战大历史背景下,围绕主题和定位,制定相对稳定的收藏政策和规划、藏品登记分类的科学性、重视专题建设、重视文物以外的资料库建设等,通过藏品征集等活动,逐步建构起覆盖范围广、藏品种类多、内容较为完整、藏品效率高的藏品体系。
在具体收藏政策制定过程中,除考虑藏品本身价值、藏品相关历史及学术资料、合法性、全面性等问题,须从如下着手。
1.坚持特性与共性的统一
藏品本身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具有重要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㧕或取决于其收藏者。因此,不同类型博物馆,对藏品的认识和定位也是不同的,进而导致所收藏的藏品各异,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藏品体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11]将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就八路军主题纪念馆来说,属于历史类,按照各自展现的内容,又可划分为专题性质现代博物馆、抗战遗址遗迹纪念馆以及旧址类型等类型。这些纪念馆在藏品所反映内容上可能存在重复;在藏品收集上,同一主题,地域性明显;同一地域,同质化又明显。如何在藏品征集、利用上下功夫,既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又不割裂八路军抗战历史,实现特性和共性的统一。
2.重视与藏品相关的历史及学术资料收集
对藏品的运用和研究,离不开对相关历史探究。作为历史类的博物馆,对藏品开展利用和研究,必须对藏品所处历史社会条件等一并进行研究考证。
对八路军抗战文物来说,其文物本体所留存历史信息比较少,甚至是没有,即使有些文物留下一些信息,也因相关历史资料及学术资料收集工作不足,使考证较为困难,常常事倍功半。因此,对藏品相关历史及学术资料收集尤为重要。
3.征集政策的科学性与预见性
征集政策的科学性,既要考虑藏品收藏需求、展示需求,又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就八路军主题纪念馆来说,随着国家对革命文物的重视,经费投入获得较大的增长③,但是受民间收藏热的影响,一些藏品价格相较于之前也有所增长,直接带来收藏成本的提高。因此,在收藏过程中,需要常规收藏计划与因特展举行藏品收藏计划相协调,无偿捐赠与有偿征购相结合④。
征集政策需有一定的预见性。在综合各种征集资源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制定具有超前意识的征集总体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并适时进行修订。就八路军抗战文物来说,由于藏品来源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藏品概念扩大、重大抗战纪念活动等,保存于博物馆以外其他机构和个人手中为数不少,这就要求征集计划保持适度的确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藏品定名准确性与藏品分类标准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藏品登记分类的科学性。
首先,准确定名。就八路军抗战文物定名来说,除遵从时代、地域、质地、功能、工艺或习俗等一些共同的定名原则外,还要考虑其特殊意义,比如,代表事件、相关人物、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赋予功用或历史意义等。
其次,分类标准的科学性。就八路军抗战文物分类标准而言,除了遵循传统的划分方法⑤,努力提高可检索性、便捷性外,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从藏品保护和藏品管理向藏品保管与藏品利用并重方向转变,结合近现代文物特点,注意藏品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减少重复,又要保持一定灵活性。
在对抗战历史深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历史剖面,采用专题收藏,能够有效缓解所藏非所用、漏藏以及藏品不足的困境。可以考虑将有关八路军抗战主题的专题收藏分为以下十一个专题:(1)组织机构;(2)兵员动员;(3)军事后勤建设;(4)主要战役战斗;(5)地方武装建设;(6)各种抗战团体;(7)抗日民主政权建设;(8)抗战刊物及出版机构;(9)抗战胜利受降相关资料(与八路军相关);(10)反战活动(与八路军相关);(11)国际友人来华助战(比如,朝鲜义勇军等)等相近内容或者根据载体不同,按照时间顺序,使藏品之间彼此相互联系,形成收藏体系或收藏专题。
开展八路军主题纪念馆藏品体系建设,不应该只包含文物,而是为文物研究、展览展示以及学术研究需要计,应当把参考品体系、研究资料体系等都纳入藏品体系建设。
对参考品⑥,八路军主题纪念馆应与收藏古代文物博物馆略微有所区别,事实上参考品作为文物藏品的必要补充⑦,想要完全将其与文物区分开来,也是困难的,但就其范围应当采取相对严格限制,应当具备如下特征:(1)其所反映内容与相关历史有所关联,比如,回忆录等;(2)本身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如或佐证历史或对文物研究利用有参考价值;(3)其所处时代晚于相关历史或者与之同时产生但与相关历史无直接关联;(4)其本身对所处时代具有一定见证作用,不等同于文物复制品;(5)参考品随着研究深入、时间推移,也可能纳入文物范畴。对参考品,应当比照文物藏品进行管理,也应当按照质地、年代等进行定名、分类,建立便于检索、查询的不同于文物藏品的体系。
对研究资料体系,按照中文图书分类法进行编目,但是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其服务对象是本馆研究人员及同行业、相近领域的学者,其目的应围绕文物征集、展示、研究的需要,开展相关研究资料体系建设,包括:(1)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社会学、文物科技、文物摄影、文物法律法规、博物馆理论等学科基础理论图书搜集;(2)工具书资料建设,如有关八路军及人物、抗日根据地建设等文献资料选集选编、史料汇编、年谱、传记,近代人物事件辞典,国内外重要档案馆图书馆编撰利用指南等;(3)特定年份整理发行的有关抗战时期创作作品汇编、选集;(4)有关八路军抗战等研究论著、学术文章;(5)有关八路军抗战影视作品;(6)八路军重要将领讣告,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文章;(7)博物馆协会发布的前沿动态、学术动态;(8)有关本馆动态、同主题博物馆纪念馆研究动态,包括出版、学术活动、展览、宣传等方面。从载体形式来看,既可以是实体文献,也可以是虚拟电子文献。
开展八路军主题专题博物馆藏品体系研究,旨在研究八路军抗战文物藏品特点,探索八路军主题博物馆藏品体系化之路。由于八路军抗战文物,作为近现代文物特殊范畴,既有物的特征,又有精神层面的含义和价值。因此,开展八路军主题纪念馆藏品体系建设,必须以宏大的视野,不局限于文物本体,在概念和范围都应进行扩展。如此,方能使八路军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注释:
① 以知网、读秀、超星、维普、万方等相关学术检索平台为例,有关藏品体系研究有相关研究论文34篇,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
② 冯林英在《藏品定名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应当遵循科学鉴定、尊重原始名称、简明扼要、语法修辞,一般应包括年代工艺器型等。张伟琴在《博物馆文物藏品定名规范的再探讨》一文提出,藏品定名应明确藏品的名称的实质与功用、完整性与准确性,文物藏品名称=间接特征+直接特征+质地+通称。杨海峰、韩奎元在《博物馆藏品定名刍议》一文中,提出藏品定名归结于六要素:年代(时间)、物主、地区、事件(用途)、特征和通称。 陈国安在《博物馆藏品定名释例》提出,文物藏品定名以方便管理为目的,一般文物不写年代和质地,定名准确简练鲜明,要素选择上以突出文物藏品本质及个性特性,没有明显特征以质地、用途和通用名称、文物定名以正式或官方定名为主。 王秀艳在《浅谈藏品登记中近现代文物定名》中提出,藏品定名应根据藏品鉴定与研究,要突出其特殊性、要确切简明。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批复国保、馆藏一级革命文物保护项目246个;又据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2021年与革命文物修复相关项目百余项;国家文物局于2021年12月公布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等。
④ 《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第六条规定:“博物馆接受捐赠应以精神鼓励为主,如确有必要,可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⑤ 王宏均在《中国博物馆基础(修订)》中提到,主要是按照质地、用途、制作时代、工艺、征集来源、所属古今族、所属国别等7个大类进行划分;《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13)其中,《馆藏文物基本信息登录说明》将文物划分为玉石器、宝石;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铁器、其他金属器;漆器;雕塑、造像;石器、石刻、砖瓦;书法、绘画;文具;甲骨;玺印符牌;钱币;牙骨角器;竹木雕;家具;珐琅器;织绣;古籍善本;碑帖拓本;武器;邮品;文件、宣传品;档案文书;名人遗物;玻璃器;乐器、法器;皮革;音像制品;票据;交通、运输工具;度量衡器;标本、化石;其他等。
⑥ 霍楠在《文物、参考品和资料概念问题》一文中认为,参考品,主要包括各种器物残片,对研究器物的质地、器形、铭文或纹饰有参考价值的;一般近现代的作伪文物,在鉴定研究上有参考价值者。
⑦ 宋向光在《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一书中,认为“将文物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范畴,还是存在着一些于博物馆工作不利的限制”,并给出三点理由“首先,文物受到时间因素的限制”“限制之二是文物的价值”“限制之三是文物身份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