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刘丽,周国良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管理属于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也是影响高校内部育人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国家方针政策的支持及各大高校的努力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较为优异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之间仍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距,因此,在当前高等教育开放化转变的背景下,就应当站在文化管理的视角下,深入探究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优化的具体措施,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1]。
文化管理,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具备较高系统性特征的概念,在文化管理理念当中,不仅体现出系统理论的基本特征,其对于学校整体利益及社会产生的反应也具有整体性的体现,具体包括师生认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校在实际办学阶段中,所面临的需求主要为各种客观发展的需要,整体动态性主要体现在新理念的更新及旧观念的深化等多方面内容上,而文化管理则正是提升高校内部教师和学生向心力及持久性的基本意识形态,这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化管理的具体功能体现在导向示范性方面,文化管理对于高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发展目标、学生规范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各种典型事例及模范形象来对学生群体进行影响,使得原本较为抽象的学生管理理论能够进一步转变为更加生动的典型事例,而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能够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向具象化、形象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激发出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逐步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自主发展。其次,文化管理的功能还体现在塑造性及规范性等方面,其中的塑造功能,指的就是高校内部物质文化、校园环境及物化设施对学生进行的人文熏陶,其对于高校学生自身的精神世界发挥着重要的塑造及激励功能,精神文化通过文化理念及文化精神的影响,还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形成一种更加健康向上的人格;而规范功能则是高校内部的一系列制度与文化,其可以对师生群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进行积极引导,其主要就是通过各类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对师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符合高校基本的发展理念,使得学生可以构建出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与之对应的正确行为[2]。
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的文化管理,仅局限于校园文化这一领域当中。同时,校园文化自身也是由多种元素所构成的体系,其中具体包括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等多种内容,而每一种文化内部的子系统也十分复杂,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然而,无论是有形文化还是无形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都会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而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也应当充分意识到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在学生管理当中的价值与意义,简单来说,文化管理对于高校的学生发展有着3方面意义。
人类作为基本生命体,虽然自身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但其根本属性仍旧处在社会这一范畴中。站在这一角度上来看,人类具备十分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会认同自身所得到的生活理念、社会规则,而处于高校内部的大学生,文化管理的价值就在于对国家、个人及学校这3方面责任的解读,在校园的文化管理当中,有着许多涉及个人修养、学习进步及品行塑造的内容,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在校园文化管理当中,还涉及许多与学校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层面相关的内容,这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也应当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的文化内容,争取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3]。此外,校园文化还涉及民族发展及家国情怀等多种理念,应引导大学生形成更加勇于担当的精神与责任意识。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的守护者与发展者,可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约束自身行为,塑造良好道德品质,从各个方面真正达到个人文化素养与国家民族素养紧密相连,增加价值认同,以此促进文化认同。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身不同的发展史与文化史,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校园文化,简单来说,其中具体囊括了文化理念、学风校训等多方面内容,这些理念与校训,在学生入学后就不断地对其进行熏陶教育与引导,使得高校内部的教育理念与文化理念在学生心中扎根,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精神力量。而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于文化所产生的认同也会逐步衍生为情感认同,也就是学生将高校当作自身文化与精神的主要寄托,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学校的文化理念不断哺育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在不断地认知与实践中也会践行学校基本的文化理念,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认可学校的教育内容,自主接受来自学校的管理,并且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会出现全面的自主管理,在深化学校文化理念到自身管理的情感认同方面,学生成为能够践行学校文化的实践者,也成了校园文化的推广者。
通过文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行为认同,高校内部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并且有着多样化的活动开展形式。这些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审美认知产生直接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各类行为与表现。通过文化活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出教育内在的价值与作用,如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并引导其对此形成一种更加积极的文化认同,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及控制,这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一项互利共赢的工作。所以,高校内部的各大社团及学生会工作人员都属于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人员,学校应积极引导其组织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力求在行为层面上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高校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及工作质量。
在文化管理视角下,灵活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高校内部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工作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将追求实效性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不应单纯地采用某一种固定方式或做法,应学会紧跟时代文化发展与创新,将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式及文化主题灵活运用。而在对文化主题进行选择利用的过程中,教师与管理人员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如隐性文化及显性文化的利用,通过随机教育与常规教育二者有效结合的方式,来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融合。同时,教师也应对文化内容与文化主题进行全面拓展,将积极的文化内容引入到实际应用范畴当中。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与知识积累始终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工作。除此之外,在文化管理视角下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时,还要对文化主题及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文化主题内容,如长征精神、工匠精神、儒家经典及五四精神等,并且将文化资源与学校之间的教育理念有效结合在一起,构建出更加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宝库[4]。灵活运用原则需要高校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知识积累与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学习与成长。
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的多元性原则,其所指的主要是高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在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确保各类文化载体与平台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推陈出新及随机应变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管理。例如,教师与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学生参加社团各类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及宣传活动的契机,适当地引入校园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探索传统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如通过“我的中国梦”“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等文化主题内容,逐步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将社团活动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的主线,充分发挥教育活动多元化的优势,以确保文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作用,力求在生活中也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
利用文化管理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其不仅需要各类文化资源来做基础,同时也需要采用灵活的方法与理念。在构建文化教育资源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及相关的管理人员都应将系统性作为坚守的主要原则,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指在采用文化要素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将各类文化教育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并构建出更加明确的主题内容,使得文化主题能够与高校之间的教育理念有效结合,形成一种动态化、持续性的教育体系。而教师与管理人员应展开科学合理的探索,防止因主观意识上的偏差及客观的局限性而降低标准,文化教育并非是常规教育的陪衬辅助,而是与常规教育一起建立更加丰富的文化主题教育资源库,这需要高校内部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协同努力与配合,从而丰富整体的学生管理体系。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因素促进学生发展是每一名教师及管理人员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5]。简单来说,在文化管理视角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其中的重点就在于构建特色主题文化、学习特色主题文化及优化学生事务管理这3方面内容,并且这3个环节呈现出一种紧密相连的状态,以此构建出更加完善的文化管理工作链条。
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中,已经充分解释了学习的基本道理,而这一道理在文化管理适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同样具有极高的适用性。源头活水,可以将其看作高校内部的文化主题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艺术文化、学习文化,以及生活文化这3个主要方面。顾名思义,这3点文化主题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文化艺术,以及学习活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及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各类载体来构建出特色的校园文化教育内容,并通过资源收集、分类处理、总结提升及设计课程等多方面内容来提升校园文化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首先,在第一部分当中,要充分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文化主题及各类所需的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构建出相应主题的原始资源库;其次,在第二部分中,重点内容在于凝练与提升,将已经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最后,在的第三部分当中,逐步展开课程设计,将文化主题引入课程内容与课程框架的设计当中,从而创建出独具特色的高校文化课程。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文化资源库的完善性,在文化与课程结合中确保文化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构建具备校园特色的教育文化主题库属于一种基础工作内容,而学习特色主题文化则属于一项建设工作。根据文化管理中的各类特色主题文化,如艺术文化、学习文化及生活文化等,可以构建出与之对应的教育方式。首先,学习文化属于高校教育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属于高校教育文化的核心及主线所在,特别是对于新生阶段的学习,应当开展多样化的激励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起完善的发展方案及发展目标。例如,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心得分享”“我的学习榜样”“我的学习目标”等学习互动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或专题讲坛等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提升,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其次,生活文化同样有着关键作用,高校内部每一名学生的生活都十分丰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将情感文化、运动文化及寝室文化等作为开展生活教育的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与引导,用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学生的大学生活。最后,高校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出艺术文化所具备的教育作用及引导作用,艺术文化属于高校文化管理当中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基本审美取向,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需求[6]。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刚性的管理措施,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高校的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等内容,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约束,但这种硬性的约束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文化环境中适用性较低。因此,这就需要对学生事务管理进行优化,构建出一种群体精神与文化精神适配的管理模式,确保事务管理可以准确把握高校的本质使命及基本责任,充分发挥出文化管理所具备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及激励功能,使得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可以从根本上认可高校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理念,使得原本过于生硬的事务管理制度转变为师生共同认可并能够践行的管理理念。在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组织文化与群体价值观属于其中的核心所在,所以应当有效发挥出文化所具备的柔性作用,提升事务管理人员在服务学生方面的基本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及信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减少学生事务管理与高校总体教育管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还要培育学生校园精神,弘扬校园主流价值观,让良好的校风深刻地植入师生的心中,使校风、学风时刻贯穿在师生的校园学习活动中,将校风真正融入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于校园事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性质能够产生认知,逐渐接受校园管理工作;同时规范事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及行为。
在文化管理视角下,每一名学生都属于高校管理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每一所高校内部的管理文化及教育文化,都属于一种具备独立特征的教育名片。但不同高校的管理与教育文化的实施与发展,与高校教育者、管理者自身的文化认知、文化素养、文化积累及创新理念有着密切联系,学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为高校教育者、管理者的文化发展。因此,教师更应当在文化管理的视角下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进行优化,精心构建出完善的校本文化内容,确保文化管理能够与学生之间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构建出一种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高校的学生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并力求在学生管理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引领作用,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