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2022-11-24 21:38郭高萍周如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文化

郭高萍,周如川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政府层面从顶层设计、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切入,团结文化精英的力量,激发广大群众的情感归属,尤其是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正确党史观,从而构建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形成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赓续党的精神血脉的良好氛围。本文拟从战略管理视角,运用SWOT分析法,以广东红色文化传承为个案分析对象,从SWOT分析法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4个维度分析红色文化现状,并提出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战略。

1 战略管理思想及SWOT分析的适用性

战略理念应用于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2]。红色文化凝聚着民族、国家、集体、个人等不同层面的价值共识,传承好红色文化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红色文化的传承涉及政策指导、文化接受、意识形态和传播技术等各个层面,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环境变化而采取相适应的管理策略。从战略管理视角切入,对推进红色文化的保护、阐释、创新、传播、跨界融合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1 战略管理思想的根本性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政治性

战略管理思想是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的重大谋划与对策研究。米歇尔·福柯说过“话语权中的权力是指说话的资格”,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我国主流的先进价值形态。“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3]宣传红色文化,是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发展稳定的重要内容,这种红色文化的政治性和根本性与战略管理所蕴含的全局性和根本性不谋而合。

1.2 战略管理思想的全员性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全民性

战略管理囊括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全过程,强调组织内部的全员参与、共同谋划和推动实施。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4]。文化自觉促使“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开始主动认知自身文化并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发展之中。红色文化源于广大民众,代表了民众的意志和愿望,并服务于民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需要民众的参与,通过全民性的传承,可以将红色文化精神代代相传,团结和激励全国人民不断前行。

1.3 战略管理思想的动态性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时代性

战略管理实施的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可能面临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条件的调整,最终还需内部能力将战略谋划付诸实践,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文化是流动和扩大的,有变化和创新的。个人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但也是在文化的不断创新中成为的变体”[5],红色文化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被赋予特定内涵,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情怀,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艰苦奋斗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大胆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魄力,红色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和时代性。

2 红色文化传承的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一系列革命战争胜利的精神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改革实践的精神财富,所以各级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扶持,鼓励挖掘、保护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论坛、影视、红色旅游等多种形式促进红色文化发展,这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202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前夕,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经过改扩建后全新开放,建筑面积、历史陈列数量、现场展示效果、接待参观能力均显著提升,成为广东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

2.1.2 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通过不断选择和创新而形成的文化精神。革命理论文献、革命精神、革命文物、战争遗址等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广东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第一篇、大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集聚了独具岭南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全省21个市有82个县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是全国为数不多全域覆盖的省份。据2021年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的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全省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 51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 783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居全国第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革命文物的数量、级别均居全国前列。”[6]

2.1.3 红色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承者,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比如,广州是大革命农运、工运、青运的重要策源地,革命志士团结广大群众参加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世界工运史上的重要活动。抗日战争时,党提出依靠群众、武装群众、实现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更是将处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各民族、各个阶级团结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红色文化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2.2 劣势

2.2.1 品牌培育水平不高

广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品牌意识较弱,品牌定位模糊,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识别度、知名度不够。从省内比较分析,广州的红色文化品牌培育意识相对强烈,并从政策扶持、文化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推动了资源活化和文化传承,其他地域的红色文化尚缺乏系统规划和持续投入。例如,东莞有红色革命遗址117处,但作为系统展示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并不多,对外推广的红色教育基地主要包括位于大岭山镇大王岭村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等少数场所,绝大多数纪念碑是孤立地建在开阔区域,周边缺乏配套教育资源;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居或革命历史事件遗址散落在城市建设的角落之中和现代建筑的边缝之间,既缺乏系统维护,更难打造红色教育品牌。

2.2.2 先进技术运用不够

进入新媒体时代广大民众获取信息、学习阅读等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倾向互动交流、深度体验等方式。而这些需要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来促使民众在模拟的红色文化现场,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知系统来体验当年革命时期的生活,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体验,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强化文化自信。除珠三角地区外,较多地区因为经费等问题创新不够,较少运用先进技术。有些场馆虽然运用了一些技术,但相对单一,交互式、多元化、立体化介入的模式还相对缺乏。

2.2.3 信息传播良莠不齐

在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越来越多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传播,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红色文化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也给受众带来一些的困扰,传播主体的动机、信息的真假及其所蕴含的多元价值观,可能存在着一定负面影响,导致红色文化传承上的不解、困惑甚至误导,削弱了红色文化的公信力和感召力。

2.3 机遇

2.3.1 阶段性培育力度较大

中共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各级政府也多措并举,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力度。广东颁布了《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并拨付专项经费,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2021年在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从政府机关到基层单位,从企业到学校,各个层面都结合单位特点、行业属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据统计,广东在省级层面安排近4亿元用于全省146处省级以上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保护和改陈布展等工作,组织开展“走进100个红色革命遗址”“讲述100个广东红色故事”等13个“100活动”,因地制宜推出10条省级和129条市级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精品路线[7]。

2.3.2 学校教育系统推进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是时代新人的最本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需要红色基因的滋养。”[8]我国小学、中学和大学都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在校内,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教育。通过歌咏比赛、绘画等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在校外,各类学校也都组织师生现场参观红色文化遗址,倾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这种体验式教育更能激发年轻一代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而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热情和斗志。例如,广东大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地域党史和革命史为题材的宣讲活动。一些高校开展“寻访革命旧址,继承先辈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2.3.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具有非常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庞大的实体产业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动漫产业等发展比较成熟,将红色文化精神与不同产业相结合,互通共融,培育了文化产业新业态。例如,近年来腾讯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到文化产业布局中,包括动漫游戏、影视创作、视频平台等多个领域,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借助这些大型企业的优质平台植入精神内涵,扩大红色文化的受众范围,提升影响力。

2.4 挑战

2.4.1 全球文化语境复杂

新形势下我国外部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网络新媒体传播便捷,西方多元文化渗透,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临各种文化思潮、西方理念和价值的冲击危险。在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一些民众可能受西方文化观念影响,从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去误读、曲解红色文化,歪曲中国的革命历史、党史、国史、军史,存在一定意识形态层面的风险。

2.4.2 新媒体传播尺度难控

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和无限性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时代需要吸引广大民众知晓了解红色文化,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其中,但存在严肃性与消费性的平衡把握上的难题。一些人利用红色文化搞低级红、高级黑,出现“邱少云营销事件”“狼牙山五壮士事件”等现象,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内容管理、尺度把控、信息追踪线长面广等特点给红色文化传承带来了新挑战。

2.4.3 红色资源开发同质化

红色文化蕴含着宝贵的革命精神,在区域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是从一定空间内审视红色文化,就难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同质性,也致使一些红色资源在品牌培育、精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出现相互模仿、创新不足的问题。例如,广东区域的东江红色文化,跨越梅州、汕尾、惠州、东莞等多所城市,很多城市建有东江纵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遗址,这就需要凝练本土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红色文化项目,走差距化发展道路。

3 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策略

红色文化的传承包括传授、传播、继承和创新,需要从精神阐释、系统宣教、跨界融合、现代传播等多方面统筹推进,构建红色文化的传承体系,努力提升红色文化的向心力和影响力,不断涵养广大民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1 阐释红色文化精神,推动思想上深度认同

红色文化传承是一个思想价值观念植入和内化的过程,心理认同是根本源头。“认同是个人向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和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人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9]。我国主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但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被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等所冲淡或消解,不利于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要结合我国革命和改革实践,系统阐释红色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引起民众感情共鸣,强化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用情感去感化,用真理去感召,用精神去感动,推动广大民众增加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认可度和倾向性,才能达到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例如,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林锵云同志从10余人、几把破枪开始革命,经过多年奋战于1945年正式建立珠江纵队。他领导的西海大捷以少胜多,更是鼓舞了对敌斗争信心。通过了解林锵云的光辉事迹,可以感受到他为革命奉献自我、意志顽强、坚贞不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红色文化精神贯穿了很多革命人物的一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去解读、挖掘、提炼和领悟,触及灵魂思想,从而推动红色文化滋养心灵、启迪人生。

3.2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系统化学校教育

根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10],占据我国14.43亿总人口的20.00%,他们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不仅是作为物理空间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场域,能通过教育、文化、知识等为人提供关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学校在红色文化传承上独具优势,一方面,源于学生活跃的思维、求知的渴望、融入社会文化的诉求;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组织的子系统,在身份规定、记录规范、内部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强制性”。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从小学到大学全过程、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个人归属感。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故需要尊重学生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土红色文化特色进行创新,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将蕴含其中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追求、奉献精神等浸润到一代又一代学生心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3.3 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搭建立体化传播体系

信息时代技术发展迅速,网络传播因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而成为主要的传播手段之一。红色文化传承须借助现代技术,才能在传播速度和受众范围上占据优势,将红色文化精神中蕴含的真理价值传播开来。还需利用微视频、微电影等载体优势传播,让广大民众乐于接受,并主动参与到传播链条中,从被动到主动,成为新的传播主体。报刊、印刷品等传统传播方式仍具有积极作用,可从内容、形式、发放途径等进行全方位推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现场学习与虚拟体验相结合,打造各类媒介融合的立体化传播体系,让红色文化精神广为人知,形成思想共鸣,促使广大民众都成为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例如,广东开发“打卡广东红”小程序,意在实现网上身临其境学党史,但推广宣传还不够,有些技术不够成熟,讲解音频有些卡顿,虽设计“实地打卡”栏目,但并未开发配套内容,学习体验亟待增强。

3.4 探索跨界融合发展,打造品牌化红色文化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坚持跨界融合,让红色文化资源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是红色文化坚持时代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重要实践,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可按照“红色文化+旅游”的思路,将广东众多革命史迹、遗址等开发为爱国主义旅游资源,配以体验式活动,增强思想认同。建议政府牵头,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区域调研,编制红色文化品牌培育计划,整体性打造广东红色旅游品牌;可按照“红色文化+艺术”的思路,利用广东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创作一些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以点带面,形成文创品牌,推广到全国,提高广东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按照“红色文化+动漫”的思路,开发一批红色文化微视频,简短易懂,加速传播,如选举广东革命运动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和杰出人物,以革命理想、家国情怀等作为主线,编排系列动画短视频;可按照“红色文化+新媒体”的思路,开发客户端和软件,运用数字、动态图等形式将红色文化内容可视化,融入理论性与趣味性,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当前很多民众接收信息主要是通过手机获取,这就需要开发更多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按照跨界融合发展的视角来探讨红色文化传承。

4 结语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社会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红色文化传承是文化耕植思想的过程,关系到个人的身份归属与国家的长久发展。所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要立足当下现实生活场域,着眼于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注入大众情感,解决精神困惑,获取价值认同,并依靠广大民众来传播和创新,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将红色文化精神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