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么才让
(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藏族中学,甘肃 甘南)
地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地理研究活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能够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一种观念,也是解决地理问题中的主要推断法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思想方法推导教学逻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并且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思维品格。基于地理思想方法构建的地理课堂有着清晰的教学主线,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深度,因此能够在其中渗透地理学科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地理思想是人们通过总结地理活动与地理研究现象,对地理内容所进行的一种深入分析;地理方式是展开某种地理活动所采取的途径与手段。分析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能够发挥地理教学更深层次的价值。
在开展学科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学科思想,并且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逻辑是课堂教学的骨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构建教学逻辑,能够带领学生感知更深层次的学科内容,探讨学科内容的本质,并且感悟教学的意义,明确教学价值。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思想方法构建教学逻辑,能够直观体现地理教学本质,带领学生感悟地理学科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应用能够使课堂品质和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升。学科思想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把握住学科思想就能够理清学科教学的脉络,进而提升课堂品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本质与思想内核,锻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地理思想方法组织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科本质,抓住地理知识中的空间特性,凸显区域认知,并通过总结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工具与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人文科学,加强人文地理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思想和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人文情怀。地理学除了具备自然科学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科学性质,自然与社会的科学属性决定了地理学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为地理学科赋予了极大的育人价值。教师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学思想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让学生养成注重逻辑、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与世界观,能够以地理形式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机制,进而解决一些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应用地理思想和方法,能够提升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应用地理思想方法进行教学组织,能够优化教学内容,使地理学科知识不再碎片化、割裂化,打造完善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高中地理中,大气这方面内容涉及较多的地理概念,围绕“自然地理过程与基本原理”这一知识点即可衍生出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以及气团、锋面与气旋等概念。而地理思想中的时空耦合思想,能够在空间维度上引出“大气的运动与能量交换”这一主线索,这一线索主导着大气与地面、大气与海洋的物质运动以及能量交换,因此可以由其引申出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时空耦合思想在不同时空尺度下产生了大气环流与大气运动,如此可以引申出气压带、风带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中学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意识薄弱的问题。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和调查发现,以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成果有限,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地理科学方法与地理教育方法两方面。一些教师立足于地理教学的整体性,制定教学策略,研究内容通常为地理教学手段,考虑如何加深学生的地理认知。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学地理教师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式,但却不能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主要原因是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的制约,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且教师与相关学者缺乏此方面的研究意识。
中学地理教学思想方法研究力度不足,具体表现在研究结果的分类上。目前在我国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的体现,其次是地理教材中学习逻辑与学科逻辑之间的关系,最后是地理教材中的研究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的中学地理研究通常是以教材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
空间可分为具体空间与抽象空间。在抽象的角度下,空间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空间结构、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效应。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首先可以将空间结构嵌套在空间秩序思想中,将地理空间结构转换为空间格局,得出空间分析的要素并观察思考地理事物的空间秩序;其次在分析空间过程的同时分析空间的相互作用;最后探讨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地理影响。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空间秩序思想,首先要明确空间秩序的分级。空间秩序共有三级:初级为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中级为空间格局分布,高级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它们相互联系,反映出不同层次的空间性质与空间过程。其中,需要事先分析空间规律的分布,这样才能够抽象得出地理规律。而空间分布格局是基于某种空间分布规律综合作用所形成的。除此之外,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要素会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例如,一个城市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是一个点,但是将尺度缩小,那么将会呈现城市的内部空间格局,具体表现为由不同功能区所构成的空间分布。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空间秩序的思想构建教学逻辑,能够带领学生分析空间秩序层级。首先为学生展示地理素材,观察空间分布排列,引导学生感知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布情况。地理要素共分三类,分别为点要素、线要素与面状要素。三者之间能够以空间尺度为纽带相互转化,因此在带领学生观察地理要素时,首先要明确地理素材的具体尺度,尺度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在观察地理事物分布时,要明确空间分布格局,根据秩序思想进行属性划分、形状划分、范围划分与动态划分,思考由于何种地理原因形成的这种分布格局,并为学生揭示空间格局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阐述空间分布的背后蕴含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过程,让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看待人类是如何改造与理解社会的,并反思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地理秩序是无序背后的有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秩序,有很多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理现象,实则背后蕴藏着更深层次的自然法则。
区域思想是地理研究的核心,区域差异也叫作地域差异,地表是由镶嵌在一起的不同板块所构成的马赛克状的图形。中学地理教材中提到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看起来是三个不同的规律,但实际上是同一种规律,是由地理过程所产生的,都是太阳能量的转化形式与能量的不同产物。
在地理学中,区域性思想的代表是地表差异,地表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在地表做功的数量与做功形式存在着差异,只有接触到地表的太阳能驱动了水循环、大气循环与生物运动,才能在地表做功。
如太阳能做功,使地表的水蒸发上升到空中,具备了势能,随后降落到地表的水分才能溶解颗粒,搬运物质,使地表出现差异。同时,太阳能也能转化大气运动,大气受热之后能够带动物质朝不同的方向运动,进而演化成地表差异。因此,并不是太阳能形成了地表差异,而是太阳能驱动的水循环与大气循环才使得地表出现差异。
沿海地区的水分布较多,因此太阳能更多是驱动水循环。在内陆地区,水分布较少,更多是驱动大气循环。这就导致沿海地区的水城地貌比例高,内陆地区的风城地貌比例高,进而演化出了地表差异。在不同的纬度上,太阳能转化的做功能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在不同经度上虽然纬度相同,但有可能转化为较多的水循环,也有可能转化为更多的大气循环。由此能够得知,地表的差异是由于太阳能在地表做功的数量与做功的方式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在分析“北京”一节的教材内容时,可以采取区域划分的方式,提出问题“北京是一个什么属性的区域”,以此为逻辑主线。教材中提到北京是一个城市区域,那么这句话就能够作为逻辑起点。北京的城市区域有着什么样的特征?教材中首先提到北京是一个政治中心,即首都;其次提到北京有着悠长的历史与年代,即古都;最后提到北京也有着极高的现代化水平,即大都市。因此,便梳理出了清晰的逻辑线索,北京首先是一个城市区,首都是城市的职能,古都是城市的历史,现代化大都市是城市的发展水平,这三种属性将北京的城市区域划分得十分清晰。当我们明确北京是一个城市区的时候,能够发现教材的安排是根据城市区域组织内容,因此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属性区域进行教学,能够整理教材内容,形成清晰的教学逻辑。
在地理学研究中,地理学者们通常能够对一个区域进行一横一纵的分析,这种分析称为一纵一横的空间分析法,也叫作空间综合分析法。例如,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GIS 是不同图层信息的叠加,这种叠加既可以是普通的叠加,也可以是有因果关系的复杂叠加。除此之外,也能够进行尺度转换,将大比例尺的地图转化为小比例尺的地图时,就要进行筛选并保留部分信息,地理学家们可以使用多种方式保留重要的信息,或是使用某种指标代替部分信息来转换尺度。
在赫纳特的《地理学》这本著作中,对因果关系有着两种阐述,一种是通过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发现需要揭示的现象总是伴随着其他现象同时出现,进而提出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另一种是先假设,根据猜想提出假设原因,并以这个原因为起点推理过程。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中,涉及的因果分析共有两类:一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二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对于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作为人口分布的派生点。教材中提到交通环境、经济发展情况、河流湖泊等因素都会影响人口分布,但是在表述时却不经意地表达成了一因一果的形式。教材在最后总结中,提到世界人口分布是自然与人文等因素在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因此通过总结上述提到的因果关系逻辑框架,能够看出正是通过教学逻辑的指引,进而形成了复杂的因果网络思维框架。
综合与分析有着相反相成的特征,两者有一定的矛盾,却又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在开展地理综合之前,首先要进行分析,若是没有分析或是分析不足,就会影响综合效果。由此可见,分析是综合的基础,但分析并不是目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整体特征,由此可见,综合是分析的结果。每一次分析会得到一个综合,综合之后在新的条件下再进行新的分析,这一过程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相互转化,反映出了地理核心素养及综合思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将综合分析法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解决地理问题中的“想什么”与“怎样想”的问题。“想什么”是指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在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时空变化规律,如地理中的人地相关性方面知识。“怎样想”是指综合地看待问题,并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如农业地域类型。
利用地理思想方法能够丰富地理教学的研究理论体系,并使其具有地理特色。基于地理思想方法总结地理学科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原理,从这一角度拓宽理论研究的视野,能够发挥地理学科的独特价值,接近地理教学的本质。每当发现一个能够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地理思想方法,就相当于发现了一个能够应用于建设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大厦的钢筋,并逐渐将这个大厦勾勒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