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婷/南京工业大学
刘 倩/北京印刷学院
档案是记忆的重建,是对过去世界的一种记录和情感的表达。元宇宙下的档案展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从声像档案、文献档案、名人档案中整理挖掘档案资料,进行主题档案展览,让受众亲身感受历史文化,漫游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对话,甚至参与历史事件。2012年,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威尼斯卡福萨里大学发起一个大型国际研究项目“威尼斯时光机”,它扫描并数字化了威尼斯国家档案馆中存储的大量文件和档案,旨在为公众再现1000年来的威尼斯,以视觉形式呈现威尼斯的城市变化和发展,还原威尼斯的历史生活场景。项目追求的虚拟空间体验符合元宇宙的建设目标,这是构建历史元宇宙的一个成功例子[1]。浙江省档案馆的“难忘浙江事”以虚拟现实全景的形式呈现,让人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浙江的发展。由此,本文希望通过元宇宙技术,建立档案展览,为未来档案展览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实践路径。
传统的档案展览需要制作展板和墙面,文字收集、画面制作、展览展出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还需要在固定的空间内进行展览,而元宇宙赋予了展厅线上展示的形式。线上展览的本质是信息传播,是档案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线上展览有很强的时空性、虚拟性、即时性,能更直观地展现某个主题,而且适合各类专题展览。根据展览主题,依托元宇宙虚拟空间设计和开发的虚拟展览,可以利用全景、H5、知识地图等技术,通过纵向和横向提取对主题的理解,扩展知识地图,多角度、全方位提供展览和检索服务。元宇宙视域下的线上档案展览是借助手机App、虚拟现实设备等,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创作的展览。它可以随时随地举办,将不同历史场景的人物、物件、形成的档案、文字和背后的故事进行元宇宙数据著录并抽取建模,形成一个数字孪生的场景,通过场景融合,复原历史、引发情感共鸣。参展观众可以通过元宇宙线上展厅进行VR体验,进入展览还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IP,在虚拟空间中根据自主挑选的角色,通过手柄等操作工具逛展,还能实现语音沟通,在元宇宙世界中一起互动、一起逛展。
“威尼斯时光机”展示了城市的发展变化,还原了当时的真实场景。游客通过虚拟设备在元宇宙中追踪城市地域,并在动态演示中再现城市规划和山川变化。金陵数字艺术展作为全球首个“人物如花,实时跟进”的互动展览,让观众“走进古画”,与画中人物实时互动,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实现展览的互动[2]。
传统线下陈列的档案展现形式需要借助特定的空间来设计和表现,实体陈列的主要展陈表现形式是档案物品本体展示、历史事件现场复原、图文展板等,展示表现形式则主要为图文、视频等。元宇宙视域下,档案线下展览可以借助VR、AR等设备,利用线下的展览场所,与现实进行互动,利用交互技术对纸质档案、实物档案、视听档案进行建模,构建虚拟元宇宙场景,可以实现档案故事的三维呈现,从而弥补传统展现形式的静态、单一的缺陷。元宇宙线下展览将主题艺术和数码展示技术相结合,融入了全息成像、虚拟现实、多点触动、智能中控、人体感交互等新科技,进行沉浸式展示,这就如同观看了一次演唱会。
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多维刺激,产生强烈的沉浸感,使观众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充分陶醉于展览的时空变化[3]。如清明上河图科技与艺术浸入式专题展览,运用全息浸入技术展示中国文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动作捕捉技术、浸入式多感官交互技术,打造浸入式文化体验馆,让观众能够感知元宇宙原住民的身份,并在混合虚拟现实中体验多元艺术的深度沉浸。
在元宇宙世界中,所有的档案资源都要以数字化的样式呈现,通过大量档案资源的采集,利用三维数字扫描技术对现实生活、实物、建筑等进行采集,立体化的采集可以确保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元宇宙将档案展品来源、历史、实物等不同载体形式全部采集到元宇宙世界中,让受众不但可以看到而且能够参与互动,从而更加直接地理解档案展品。
因此,海量的档案数据是构建元宇宙场景展览的基础。档案展览的效果取决于数据采集的数量、广度和深度,2018年“威尼斯时光机”项目报告显示,当地档案馆捕获了19万份档案、72万张图片、200万张扫描文档、16万条注释和300余本书籍等数字化档案[4]。“阿姆斯特丹时光机”(Amsterdam Time Machine)是建立在荷兰主要学术和文化遗产机构(Adamnet)的链接数据基础架构上的,其中最主要的基础数据是城市地图档案,仅阿姆斯特丹档案馆就提供4500余份地图档案。得益于见证城市更迭变迁的地图档案,用户最终能实现时光倒流,并漫步于社区、街道,能找到特定房屋甚至进入房间[5]。
元宇宙技术下的元数据著录,用户可以通过界面随时进入自己想去的场景,体验一场新型的、极富视觉冲击效果的呈现形式。故事化虚拟世界的构建需要对纸质、声像、实物档案等资源进行元数据的著录、挖掘和聚合,分析各种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将同一主题的不同档案数据聚合,通过与虚拟情节的交互,让档案展览更有代入感和年代感。
元数据是描述资源对象属性特征的数据。元数据本质上是资源对象在网络空间的信息模型,它能够把信息的描述和分类进行格式化,从而为机器处理提供基础,受众可以用元数据作为工具,间接获取资源对象。如刘力超等人立足北京城市记忆建设领域,把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北京老照片档案相结合,从纵横(时间轴与瀑布流)两个角度对主题进行提取,著录人员再根据照片资源所反映的内容将其归类到不同的专题之下,通过汲取DC和VRA基本类目中的核心思想与北京老照片档案的实际情况,形成老照片档案元数据著录标准细则[6]。
首先是有现实场景的历史复原,历史场景复原需要档案资源量化积累,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案数据化加工。元宇宙中历史场景的还原需要选择正确的历史数据收集方法和建模技术,保证历史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数字空间的建构需要借助从二维到三维的元宇宙升级,把每个历史空间、每个建筑、每个城市构建成为孪生空间,彼此融入一个虚拟现实的大空间,通过身份代码穿梭于不同空间,感受数字映射和数字孪生在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场景。以前人类只能靠文字、物品去记录和记忆,元宇宙为还原人类历史场景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现方案,为记录历史创造过程提供了可能的操作路径。元宇宙本身是将各个技术“连点成线”,借助科技手段超越现实界限,对过去历史进行模拟还原,场景复原需要更多的构建互动、多人参与的虚拟现实场景。在有现实场景的历史复原中,圆明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数字圆明园增强现实系统,依据档案史料精准绘制出三维模型,利用ARA技术,在遗址现场实时直观地恢复昔日的辉煌景象,还原九州清晏、含经堂等10个景区,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7]。
其次是没有现实场景的历史重构,历史是一种选择性的记忆,档案馆馆藏是历史的碎片化资源,在档案场景化构建中,图片、照片、实物档案的展览需要通过文字、语音、画面、建筑等作为载体,再将其进行元宇宙的建模和布局。场景之间如何联系、如何进入都需要在场景中规划,从而确定场景所表现的故事的形式、布局和受众的参与顺序。成功的场景构建应当是虚拟身份人主动参与构建共享元宇宙空间,虚拟身份人不仅仅在场景中实现历史的回顾、参与,还要实现知识的再现、重组和虚拟世界的再创造,用户主动参与特定的元宇宙场景中,可以直观了解展览的主体和内容。就现在技术而言,Matterport(3D室内扫描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能够通过VR参观5个埃及遗址,VR街景和VR博物馆等虚拟现实体验不断涌现,虽然目前技术下,体验是静态的、预制的、单人的,但是当它变成多人的并且能够和朋友进行互动并通过远程呈现时,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畅游,可以在虚拟现实空间系统中和历史人物互动。
档案展览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料内涵的发掘与梳理,如策展地方风貌、历史民宿文化、国家重大纪念日、党性教育、历史人物展示、专题档案展示等。传统的档案展览只是某个主题的展示,难以发掘事件之间的联系,元宇宙技术通过对档案内涵的深入发掘与梳理,使整个历史事件之间构成一个整体,叙事逻辑越是严谨,对情景的整体建立就越是丰富。叙事理念的改变还可以转换参观者的视角,让参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参与者的角度意味着更立体的视角、更自由的选择和更自然的互动。沉浸式理念需要构建一个叙事空间,档案信息作为二维的文本信息,必须借助叙事来搭建这样的思维空间,这也为档案信息带来了引入叙事技巧的契机[8]。如《国家宝藏》等大型文化互动类节目,通过史料、档案、文物等构建了一个“浸入式”的历史场景,改变了以往历史资料、档案被动等待公众查阅的服务提供形式,营造了一个沉浸式档案展览[9]。
挖掘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建模并植入元宇宙世界,提升展览的沉浸式体验和交互式体验,让受众通过元宇宙的档案展览了解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提升对档案利用的认识。档案展览是以档案为主要展品的博览会,传统的档案布展会采用展墙、展柜,难以调动参展者的兴趣,同时受场地面积的限制不能全面展示,而元宇宙的档案展览能够全面展现档案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提升观众的沉浸感,增强其观展兴趣。
首先是对档案展览形式的创新,档案展览的预期效果取决于形式是否吸引人,元宇宙视域下的档案展览可以使受众通过设备和装备,随时沉浸于某一场景的展览中,并通过语言、文字、画面等与场景中的人物对话沟通,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好地理解历史。其次是对信息的完整传递,带来更直观的用户体验感。传统的布展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事件不能完整地传递出来,必须要对展览题材进行取舍。元宇宙视域下的展览不受时空限制,受众可以通过虚拟世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从多角度、多方面接受各种数字信息,同时还可以深度挖掘档案的历史背景和元素,提升对展览的兴趣。最后,观众成为展览的创造者,通过各种渠道无缝连接,满足受众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方式的需求,用受众喜欢的方式去创造体验感,让观展者成为中心,受众的观展处在一个高度链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受众可以随时通过链接进入自己想去的展厅。
传统的档案展览多是通过张贴海报、投放广告等形式推广,覆盖面窄。元宇宙视域下的档案展览是全渠道推广,它是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的综合体现。全渠道推广意味着要全方位与受众产生联系,使其更具社群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为实现沉浸式档案展览的构建,档案馆应积极进行多方协调,促进档案馆与新兴技术公司联合,利用一系列课程、社会平台等促进档案馆网络资源实现大众共享,丰富档案展览的形式,策划专题展览。同时,档案馆还可以利用官方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在线平台,并利用抖音、快手、B站、直播等多媒体客户端进行展示,通过多方协作来办展,与民共享[10]。如浙江省博物馆推出“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汇集32家博物馆1000余幅古代女性图像,通过线上互动,移步微博、小红书,让网友发布身穿汉服、旗袍的照片“打卡”留言,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11]。
档案馆要丰富馆藏,利用元宇宙技术办好展览,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同时还要协调政府部门做好展览的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在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上将档案馆展览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强化政府资金支持,立足档案馆收藏优势,强化数据库建设,重视档案馆藏数字化资料征集建设,逐步实现传统博物馆、档案馆资料电子化。同时要加强技术保障与支持,推动虚拟现实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利用数码展示、文物扫描、建模等手段,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参观者能够越过时空壁垒,“沉浸式”进入,提升受众的参与性,发挥档案的历史传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