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意义、理念与路径

2022-11-24 20:28倪丽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浙江档案 2022年9期
关键词:档案学文科思政

王 静 倪丽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成功举办了新文科建设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强调了我国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2]。2022年,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纲要》《宣言》与档案学上位学科名称的变更共同要求档案学学科教育应融入德育思想与创新理念,以谋求在新时代培养出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俱佳的档案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3]档案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应积极贡献档案力量。

档案学课程教育作为档案事业人才质量的基本支撑,除教授基本专业知识外,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在课程中增添思政元素,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课程思政体系。在关于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既有研究中,钱明辉、邓三鸿等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总体出发,分析了所在高校“图情档”学科的总体思政建设路径[4][5]。冯惠玲、徐拥军等从宏观层面指出应加强档案学科与思政结合,提高档案学科的社会影响力[6][7]。闫静、朱兰兰、李典诰等从微观角度出发,依托“档案管理学”“ 科技档案管理学”等课程,研究档案学课程与思政相结合的方式方法[8-10]。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笔者以新文科建设为总体的研究背景,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从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对档案学科、档案事业发展的具体意义出发,剖析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秉持的理念,提出档案学课程思政的多元建设路径,对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底蕴与实现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培养“档案学+思政”人才助力。

1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顺应提升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安全意识的需求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第三类重要资源。与物质和能源不同,信息以其扩充性与在多元主体间传递不折损的特性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因其依附性而多以文献、网络等为载体进行传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作为以往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上位学科名称,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反映了学科构成,但三者的核心要素没有被揭示出来。2020年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设,其“新”不仅在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科话语体系,更在于强调各文科发展要与时俱进、契合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图情档早已脱离单纯的实物管理,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共同的管理对象与研究要义,理应成为三者的上位学科名称。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框架下开展各学科教育,需使学生具有前沿的信息收集、开发与保护意识。其中,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要求信息资源管理的下属学科做好本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深刻认识到未来将从事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1.2 符合档案学学科发展的时代定位

重构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档案学科,承担着为我国档案事业供给具有专业素养与爱国信仰优秀人才的任务。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曾三,在中国人民大学同意开设档案学学科后,对档案学课程设置做出了详细安排。其中,除基础的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课程外,还有一门必修课历史,尤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此外,曾三接受了谢列兹聂夫教授关于增设党章、党的组织机构史等课程的建议[11]。这表明档案学学科教育的培养对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着眼当下,我国档案学学科成熟度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已由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转变成如何参与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与中国话语体系。在档案学学科教学资源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教学设备丰富。应避免“材料过剩”带来的学科发展停滞,有效融入学生思想建构,这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这需要档案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使档案学人站在思想政治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为中国档案学学科的新发展提供思想源泉。

1.3 支撑档案事业理念的有效落实

杨冬权指出:“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首先,档案学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必须以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精神理念为个人发展动力,以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为个人奋斗目标,切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这样的思想认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从而保障档案事业的安全与创新发展。其次,要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不仅遵循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还符合档案工作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基于上述要求,以“档案学+课程思政”,追寻在档案学课程中融入政治形势,在政治形势中反思档案工作,成为档案事业理念有效落实的基本保障。

1.4 提升档案学学科话语权与实际地位

新文科建设要求各相关专业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解决国家建设发展现实问题、能够展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科人才[12]。如在档案学界,冯惠玲教授有关国家信息资源产业政策的资政报告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采纳,徐拥军教授有关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资政报告被北京市有关部门采纳[13]。这需要档案学课程在详尽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结合正确的政治引领,使档案学子在学生时代对世情、国情、党情有一定的认知,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为档案学专业发展贡献什么。应以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激发档案学人“以档案促发展”的思想,提升档案学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实际地位,为日后更好地反哺档案学学科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2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理念

2.1“师德为先”确保档案学课程思政正向发展

《共产党宣言》提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14]档案学课程思政课同其他课程一样,在确保学生掌握的核心要义不出错的前提条件下,接下来的思想发展路径可以是多元化的。毛主席曾就所谓的“和平演变”提出:“帝国主义怎么说的?他们说,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15]这要求参与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每位教师,都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与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档案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做到以档案学内容反映思政内涵,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识别外来文化的恶意入侵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散播。

2.2“融入为主”实现档案学学科“全过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6]档案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重在理解“全过程思政”的深刻涵义。“全过程思政”意味着档案学课程与思政有机结合,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首先,“全过程”体现在档案学专业课程的整体规划上。通过专业教师的集体商讨,研究以哪些课程为与思政结合的重点对象。如中国戏曲学院的思政老师与专业课老师一同参与“思政+戏曲”课题组,重点研究设计思政进入戏曲课堂的实践路径,共设计出100个教学案例[17]。其次,“全过程”体现在档案学专业教学的现场安排上。档案学教师应以充分的课堂设计为前提,以能够反映前沿思想的档案案例为核心,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确立理想信念、理解我国人文精神、树立档案专业认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家国情怀的继承者、学科未来的开创者[18]。

2.3“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偏好

推进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重在提高学生“点头率”和“抬头率”。在档案学课程思政的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以现实、灵活的手段来吸引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进行主题授课。如曾身处疫情防控主战场的武汉大学,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弘扬抗疫精神,坚定爱国力行”宣讲团。西安交通大学邀请西迁前辈进课堂,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力求将“西迁精神”延续下去。在档案学思政课程上,可将近来各地市档案馆着重归集的“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为主题的档案资源作为生动例子,以实际的时事热点来迎合学生的学习偏好。

2.4“分清主次”维护档案学专业课程完整度

档案学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员学科,拥有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档案学学科的结构体系由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技术档案学、历史档案学共同组成[19]。相关课程早已形成了趋近完备的教学方法,有着详细的教学计划。思政教育的融入,应在不割裂档案学专业课程完整程度的前提下进行。应分清档案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主次关系,即专业为主、思政为辅;还应从渗透、暗喻等角度,使思政知识在档案学专业课程中显隐并存,符合知识领域SECI模型所提出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要求。

3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3.1 多方协同提高档案学教师思政水平

一切教育理念的实施、教育目标的达成,都与知识投放的主体水平密切相关。在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各专业教师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在思想政治上具有符合时代发展内涵的正确见解。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作出具体指示,要求“有效引导党员教师,做到专兼结合”。这需要多方协同配合,共同培养各学科专业教师,提升其政治素养与师风师德。如中国政法大学与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共建成立的教师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为推进全国教师法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档案学学科教师也应积极参与相应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班,积极遵循高校党委安排的有关任务。

3.2 融合技术多途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讲话中指出:“运用现代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都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20]在档案学思政课上,应与现代技术结合,采取多途径融入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传统的档案学导学课程中,加入对新中国建立之前,共产党人为保护档案所作贡献的介绍,如放映《档案背后的秘密》宣传片;在“文书学”课程中,展示已被公开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府公文;在“档案管理学”课程中,展示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有关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明晰红色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过程的同时,明晰红色档案的历史底蕴;在“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的实践部分,限定某些主题,使学生在文献收集与编纂的过程中理解思想内涵;在“档案保护技术”课程中,列举一些各地市积极抢救红色档案、保护红色文化的案例;在档案学专业实践上,可多安排学生前往省档案馆、市档案馆,使学生观摩甚至参与档案馆为服务中心大局所开展的编研工作。在前沿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的一些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中,不仅要以慕课、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还要通过实际案例的引领,使学生知晓多主题信息管理工作在不同机构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在困难中勇于挑战的坚定信念。以多途径多方法,实现档案学思政课程的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学模式。

3.3 开展档案学课程思政质量监测以便有效反馈

完善的档案学课程思政课堂结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反馈信息。在具体的档案学课程思政质量检测环节中,应组织档案学专业教师与相关思政课程教师共同听课,对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深入探讨研究,实现全过程的监测与反馈互动[21]。另外,还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以学生的评价内容作为档案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档案学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改革情况应作为教师聘任使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标准,以此来鼓励档案学与思政的结合[22]。

猜你喜欢
档案学文科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思政课“需求侧”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中国档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