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服饰形制的变迁

2022-11-24 18:53宋德风兰月吴波
西部皮革 2022年20期
关键词:服饰时期婚礼

宋德风,兰月,吴波

(1.东北电力大学 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011;2.牛顿商学院-中欧时尚研究院,广东 深圳518000)

追寻传统婚礼文化,可以从婚礼服饰入手,从古至今各地域由于文化差异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婚礼习俗、婚嫁制度、服饰形制等。其实无论是在千百年前还是在现在,人们对服饰的重视程度都不言而喻,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几千年的岁月积淀,慢慢形成了各色的传统文化,服饰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非常具有时代价值的,我们经常说服饰是人类文明的外化载体,既是因为服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也是因为最为繁杂精致的婚礼服饰代表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制造能力。不同朝代、不同场合、不同身份都有着特定的服饰制度。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大部分人对于古代服饰形制的了解是通过网络和一些影视作品,但是这种方式所获取到的信息混杂且不严谨,甚至常常误导观众,比如会错让大众认为古时成亲必是满堂红、凤冠霞帔,其实不然,中国的传统婚礼服饰从出现至今,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变,以及人们不同时期审美的不同,婚礼服饰在不同朝代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朝代的婚礼服饰不仅在颜色、款式上面各不相同,甚至连穿戴方式也各有门道。

1 商周时期婚礼服饰

商王朝时期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婚服制度,“纯衣”在当时属最正式、庄重的服装了,一般在参加祭祀时穿着,贵族的女子在婚礼时也会穿着丝质的纯衣作为婚服。

众所周知,周朝是一个非常注重礼节的朝代,婚礼的礼仪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被完善的,当时的婚姻嫁娶尤其注重“礼”字和“门第”,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是坚决不允许通婚的。周朝时期的婚礼叫做“昏礼”,是因为古时婚礼多在黄昏时举行的缘故,预示着阴阳相合。周朝是奴隶制社会,这一时期的等级制度有尤为严格,所以这一时期婚礼服饰颜色依旧是以纯衣纁袡为主。女性和男性在这一时期的婚服颜色差异不大,因婚礼讲求庄严肃穆,所以色彩上整体以黑色的袍衣为主,在边缘搭配点缀红色的边条,包括鞋裤等也都以黑色为主。

2 秦汉时期婚礼服饰

秦汉时期的婚礼服饰形制较周并无太大变化,秦朝时期由于秦始受到“五德始终说”的影响,认为秦朝应所属的水德对应着黑色,所以秦朝时期人们仍然在大婚之时延续的周朝的婚礼服饰形制,主要穿玄黑色婚服。汉朝由于“汉承秦制”,仍以黑色为尊,所以自然在婚礼这种重大的日子上也是以黑色为主的,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就可以找到踪迹。这时期的服饰在形制上基本上保持着短上襦、长下裙的衣制,将衣领分为直领和曲领,刺绣装饰颜色相比之前稍微丰富一些,做工也更加精美。不过总体来说,从周朝到汉朝婚礼服饰形制几乎没有大的改变,尤其是在颜色方面。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婚礼服饰

同秦汉时期一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服也主要是承袭周制,但是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变得较为复杂,各种佛教文化、玄学开始盛行,讲究返璞归真,开始走清雅风格。同时也出现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现象,随之而来的便是接踵而来的战事,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渴望平静,追求自然和谐,期待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白色的婚服。由此可见,将白色作为婚礼服饰的主要颜色并不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也不是从西方传入,而是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出现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的。相比较之前手工艺,秦汉时期的技艺更加先进,表现在服饰上也就更加精致美观了。

4 唐朝时期婚礼服饰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最为辉煌的,以开放、繁华著称,唐朝的服饰更是绚丽多彩尽显雍容华贵,这一时期的婚服崇尚绯红色和青绿色,男儿在成婚当天穿着红色的婚服,女子则穿着绿色婚服,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红男绿女”。初唐时期的婚服较比之前不仅是颜色上更为绚丽,在形制上也更为繁琐精致,新娘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还要再在最后一层广袖衫外面套上一件青色的、宽大的广袖上衣,女子基本上是内红外绿的色彩搭配,而男子内外都穿红色。关于女子穿绿这件事有一种说法是,在初唐时期,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认为绿色是充满生机、极富生命力的颜色,并且认为绿色寓意着吉祥如意,绿色在这时象征着身份尊贵。到了晚唐时期,著名的“钿钗礼衣”出现了,这种礼服形制件数繁多,由花钗、宝钿、衣裳、敝膝、革带等部件组成,极为隆重,据说日本的和服便是由“钗钿礼衣”演化而来的。

5 宋元时期婚礼服饰

宋朝的婚礼服饰形制相比于唐朝有了进一步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服饰风格有复杂华贵转为简约质朴,既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的婚礼服饰制度标准,又在这基础上通过在色彩搭配、面料、款式造型上进行的风格转变,宣扬素雅、简朴、清淡的美学理念。因为宋代过于注重伦理纲常,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这一时期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在这种宋朝的社会风气之下,人们形成了素雅内敛的大众审美,导致这一时期的服装也由繁重华丽开始转为简约淡雅[1]。影视剧《梦华录》正是以宋代为背景,在剧中孙三娘的一直挂在嘴边的心愿就是让她的儿子子方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给她赚凤冠霞帔,也正是这一时期开始讲究了凤冠霞帔。凤冠霞帔是由“凤冠”和“霞帔”两部分组成,凤冠戴在头上,霞帔穿在身上,在宋朝时二者成了一个固定搭配,既是命妇在出席重要场合最正式的礼服形制之一,也是平民百姓在婚礼当天新娘的固定服饰。宋朝和唐朝婚服大体上是差不多的,服装配色上也是沿用红男绿女,但是却没有唐朝要求那么严格,也有穿绿男红女的。不过无论是凤冠霞帔还是红男绿女都是富贵人家才会讲究的,普通人家的婚礼自然要精简许多。

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孛儿只斤氏,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元朝时期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其间还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在服饰方面,由于元朝是蒙古王朝,而蒙古人又是马背上生长的民族他们的服饰自然与骑马射箭紧密相连,为方便骑射,元朝时期大家的穿着都为比较短的袍子,相对紧身合体些,这样行动起来更加方便,这一时期的婚礼服饰与常服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服饰。

6 明清时期婚礼服饰

在我们今天,新郎一词一般指确认了婚姻关系的男女在婚礼仪式中对男方的称呼,也称作“新郎官”,新郎官这一称呼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而是来源于明制婚礼,这是结婚也被称作男人的“小登科”,在明朝时有明确规定,即使是民间的普通百姓,在大婚当天,新郎也可以穿青绿色的九品官服,头戴乌纱帽(《明史.舆服志》中提到:“庶人婚,许假九品服”,之后,新郎后面就增添了一个官员的“官”字,“新郎官”由此出现),而这时的女子在出嫁时也可以穿九品命妇的礼服“凤冠霞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普通百姓可以在大婚当天被默许穿着九品命妇的凤冠霞帔,但是在图案和颜色上却还是受到限制,被普通百姓作为婚服的霞帔只能使用素色面料,并且不能绣有图案,而九品命妇的礼服使用的则是大红色并根据官级高低缀有相应纹样作为装饰。我们现在在影视剧中,或是在中式风格婚礼上所常见到的由上衣下裳、凤冠霞帔、大红袖衫构成的这种传统婚礼服饰形式就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也是从明朝逐渐开始将上衣下裳由原来上衣短、下裳长的形式变为上衣长、下裳短的形式[2]。

清朝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于1616年由满族人创立,清朝相对较长时间的统治使得满族旗人的服饰对传统汉制服装形成的一种颠覆性的影响,于是明制的婚礼服饰在《服色肩舆条例》颁布之后,除了原本的凤冠得到保存之外,其他的具有汉族服饰特征的婚礼服饰形制几乎全部被具有满族特征的坎肩、马褂、袍服等取代了,满族传统婚礼服饰形制由此逐渐形成。后来又随着满汉文化的融合,为缓解在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矛盾,在当时颁布了“十从,十不从”的法令,其中有一条即为“男从女不从”,所以在清初期,女子无论是常服还是婚礼服都基本沿用了明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人民在充分接触之后,开始出现交流、交往、通婚等现象,这就使得双方在生活习惯、饮食、穿衣打扮等方面相互影响,部分汉族服制特征得到恢复。“挂裙”就是满汉融合的产物,在当时的民间受到各民族女性的喜爱,婚礼服也由于文化交融而在形制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云肩也是从清代开始普及到社会各阶层的平民百姓中去,尤其是在婚嫁之时会被女子穿戴,云肩常用云纹装饰,讲究四方四合,与我国的古代建筑构想颇为一致。到了清后期,女性婚服部分开始着旗袍,这对民国时期的女性婚礼服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

7 近现代婚礼服饰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在服饰的颜色、款式、面料、图案等方面都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并且大量传入像西服、连衣裙、大衣、衬衫这类典型的西式服饰,并且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上收获了很大比例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西式婚礼也随着西方文化一起涌入当时的社会,我国的传统婚礼制度开始逐步走向衰退,婚礼服饰也更多地选择穿着白纱和西装了,不过也有一部分女性依旧穿着旗袍的,通常是白色的旗袍配上西式的白头纱,在廓型上也开始由之前的宽松肥大变得更加修身贴体。

“中国红”是中国人甚至是整个世界对中国婚服最深刻的印象,红色在我国被认为是喜庆、吉祥、热情,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很多欧洲国家则认为红色代表着血腥、疯狂,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在西方文化的信仰中,他们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粹、圣洁的,在他们的婚礼上自然也一直以白纱为主礼服,中国自民国时期虽受西方影响改穿白纱,但是也一直在婚礼中都留存着红色的身影,大多数新娘的晨袍还有敬酒服会选择红色,也正是因为中华儿女骨子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才中国传统婚礼服饰文化在合适的时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复兴这一刻,重新回归了大众的视野,唤起了中华儿女埋藏在心底的传统婚服记忆,让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一触即发。

近些年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人文化自信的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中获得了一波复兴潮,传统文化服饰又开始“活”起来了,民族品牌的回春、国潮设计师品牌的层出不穷,都为当代人们进行了间接的传统纹样普及,鲜艳华丽极富传统韵味的中式婚服也让许许多多外国人着迷,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婚庆公司开始注重传统婚礼市场,甚至有的婚礼策划公司专门来做传统婚礼策划。

但其实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现在大家对于传统婚礼服饰的了解还是停留在浅层,普遍认为凤冠霞帔便是正宗的中式婚服、满堂红便是正宗的传统婚礼形式,其实不然,传统婚礼也好、传统婚礼服饰也好,背后都是有我华夏大地上演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作为支撑,在这背后蕴含的文化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又岂是几场婚礼,抑或是几件服装所能承载的。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做的就是,将中式婚服背后的文化传达给大家,让大家真正了解到不同时期各不相同的婚服形制,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象。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将现代工艺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在不破坏原本形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时间成本,改良不足之处,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传统婚服繁重、不便行动、工艺繁杂导致的制作工期过长,生产力低下导致的制作成本过高等问题。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一味地追求创新、追求便捷的同时,也要做好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传统文化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

猜你喜欢
服饰时期婚礼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Wearing History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多趣婚礼
毛南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