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路径

2022-11-24 17:58:35
新课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人文历史素养

付 言

(甘肃省天水市洛门初级中学,甘肃 天水)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实现对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定要借助初中历史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虽然人文精神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也提高了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仍会有部分教师和学校会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此外,评判青少年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标准缺乏公平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而初中历史教学就是非常有效的培养路径,需要提高重视。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是一个人道德、思想、性格、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整合。简单点理解,其实就是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从内而外表现出的修养、品德、价值观念等。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进步和成长,只有学生进步了、品质提高了,社会和国家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更大的进步。由此分析可以得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重视起来。尤其在初中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最快的,同时也是最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众多学科中,历史学科包含非常丰富的人文内容,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在初中教育阶段,初中生由于多种多样因素的限制,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因此需要将其重视起来,因为初中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辩论,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当然通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能拉近生活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新时期,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了素质教育时代,人们对人文精神和素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性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学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开阔眼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唯物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更能帮助学生认清社会现实,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和分析能力,而这些内容都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关注综合型人才的发展。教育和社会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初中教师非常关注的事情。初中历史包含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过于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会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阻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一,历史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大,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并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也没有将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起来,所以无法更好地展开人文素养的培养,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历史教师教学理念过于传统,也不会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没有根据新课标要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导致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不但无法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还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缺乏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历史教学内容单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榜样效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将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发挥出来,同时也缺乏对人文素养的重视,所以并没有将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应用起来。此外,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依赖历史教材,但是却忽略了深入挖掘教材的意识,所以无法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最终使学生无法提高人文素养。

(三)缺乏教学情境的创设,忽略了实践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很有帮助。而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不但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阻碍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此外,很多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只能在课堂内完成,它属于理论教学,无需实践。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就会忽略历史实践活动的构建,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也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上文已经说过,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将成绩作为主要目标,还要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同时还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育目标,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将人文精神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采用新型的教学观念展开教学。第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角色扮演法、生活融入法、故事讲解法等,能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兴趣的带领下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时候,历史教师就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来展开教学。虽然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思想和情感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故事教学法对学生来说仍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简单讲解一下为何叫“七七事变”,那是因为该事件是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发生的,所以称之为“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接下来再以故事的方式展开,如相信学生都听说过“七七事变”,它是我国全面抗战的开端,为何要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的时候,以日方失踪了战士为理由要求进入宛平县去调查,被拒绝,这是引发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日军被拒后,在7月8日凌晨对宛平县和卢沟桥发起了进攻。为了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教师还需要结合图片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学生观看,一步步引导学生,最后要让学生知道此次事件给我国带来的巨大伤亡和危害,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爱国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国家发展得好,家庭才会更好,我们也才能更好,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知识,丰富历史内容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初中历史教材就是最重要的媒介,所以需要历史教师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这是实现对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前提。教师在对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名人事迹讲解的时候,也要全面覆盖人文信息,以此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实现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生只有对历史知识有了兴趣,产生了共鸣,才能积极地参与和学习,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更加清晰的框架结构,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历史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知识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整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时候,就需要历史教师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如需要先从“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让学生明确了解我国所受的屈辱以及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可以结合图片、纪录片等方式给学生展示,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伟大理想,要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努力。在这种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和教育下,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当然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想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要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就是新课标下推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大大调动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在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增加历史知识的代入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更好地感受历史人文情怀,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历史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明清文化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期明清文化中都包含哪些人文情怀,最后,引导学生去讨论和分析,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再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南移”的时候,历史教师就可以利用《清明上河图》来展开教学,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清明上河图》的壮观,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清明上河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延伸教学内容,如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关系、人们经济水平提高和社会的关系等,在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经济价值观的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虽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教学课时和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适当延伸课堂教育,让学生到校外走一走、看一看,构建多样化校外教育,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而且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构建下,还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开阔学生的眼界。

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片,以此感染和启发学生;也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去博物馆参观,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融入浓厚的历史知识,给学生带来更真切的情怀体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五)遵循新课标理念实施情感教育

除以上的培养路径之外,历史教师还需要借助新课标理念去实施情感教育。所谓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指学生的信息兴趣、学习热情等,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时正确的学习态度也不仅仅指学生面对学习的态度和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宽容态度,价值观念也更加强调的是人文和科学等。也就是说,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展开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如“大禹治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品德,都是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领略历史风采的,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总而言之,想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需要历史教师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历史教材人文知识以及实践活动等,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历史素养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