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东顺
(甘肃省甘谷县礼辛初级中学,甘肃 甘谷)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基础实操技能,形成信息素养,能够运用计算机搜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等。为打造高效的计算机课堂,教师要基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有效应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在创设课堂教学方法、构建翻转课堂模式、创设课堂学习任务、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要有效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教师应当转变传统单调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过去枯燥的讲解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讲授,从过去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获取,通过创新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比喻是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进行描写、说明、类比甲事物,通过比喻可以生动、形象、具体地描述事物。比喻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文学表达中,还可以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本学科中常常包含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专业术语、繁杂操作等,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1]。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难懂的计算机理论与生活化的事物进行对比,将其比喻成具体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计算机原理与组成结构”的专题中,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其他设备,重点是主机的组成原件,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等;认识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体的各个部分相当于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比如,脸部相当于显示器,大脑相当于主机,各种输入设备相当于眼、耳、鼻,输出设备相当于嘴巴和四肢,吃饭相当于供电。展示对应的图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新课改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个教育理念,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任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中布置上机操作的相关任务,课后布置运用计算机创作的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具体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
例如,初中计算机教学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的专题,在Office办公软件之Word软件的使用教学中,在让学生掌握大部分的基础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课堂任务或者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可以是制作家乡宣传页、制作个人名片、制作新款手机的介绍页。对这些任务的要求主要是:主题鲜明且突出,图文并茂,逻辑清晰,条理清楚,能够运用不同颜色、不同字号的文字进行表现,最好附带一些图表等。这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互联网上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借助Word软件,加入精美的图片,设计对应的图表,完善相应的文字,采用图文并茂、图表并行的方式展现。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展现,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多表扬和鼓励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要运用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主要是根据所学知识与技能归纳相关理论,总结实践操作经验,以此便于后续运用,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归纳中提升,在总结中升华。在一些计算机板块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运用办公软件、思维导图软件等,在归纳总结后进行分享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归纳总结效果,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运用[3]。
例如,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完关于文件及其文件夹整理的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归纳总结它们的操作方法,可以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或者运用录屏软件制作成小视频,如将C盘的一个文件夹移动到D盘中,操作步骤是:鼠标左键选中该文件夹,点击右键选择“剪切”,进入到D盘中,右键点击“粘贴”。在Word软件教学后,教师布置归纳总结设置页面布局的任务;在Excel软件教学后,教师布置归纳总结表格对齐方式、简单公式计算的任务;在PPT软件教学后,教师布置归纳总结新建文件、添加图文和超链接的任务。对于其他文字、表格、课件的基本处理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板块,教师同样可以布置归纳总结的任务。
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催生出许多新应用、新业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工农业生产的效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对教育教学也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以微课为核心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内容提前搜集与制作微课学习资源,课前提供这些微课学习资源,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前研究基础知识,留下一些问题,在课堂上继续探究,留下疑难问题由教师讲解,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初中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即常见网络设备及功能、浏览器的使用、网络道德规范与合理合法使用网络。针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提供有关网络基础的微课资源,其中包括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的运用等内容;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认识常见网络设备及功能、浏览器收藏功能的使用、网络道德规范都有什么。各组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家庭网络设备主要是光纤入口、调制解调器、无效路由器、终端设备等,并留下一些难点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各组交流与探讨,试着解决网络设备的组成架构等问题,之后根据学生展现讲解难点和疑点。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可以采用竞赛教学法,通过创设课堂学习任务,让各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引领学生合作学习,最后根据各小组完成情况,对其进行量化评价与总结,奖励和表扬排名前列的小组。
例如,在教学完成多媒体相关的知识后,基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模块,重点是运用PowerPoint、Flash、Photoshop这三大软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作品,教师可以布置相关制作任务,让各组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如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华为公司的简洁演示文稿,运用Flash软件制作小猫追逐老鼠的动画,运用Photoshop抠除室外自拍照的背景人物。对于以上相关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任务,各组学生需要先进行简单研讨,确定主要实施方案,绘制思维导图,分配各自的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创作任务。在各组学生完成制作任务后,教师根据之前提出的任务要求进行评判,进行量化打分,评选出前三名,对其进行奖励和表扬,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提升水平。
初中计算机学科的前后联系不紧密,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或者实操技能,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原本的编排顺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储备和实操技能。
例如,基于排版和打印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调用未编辑处理的文件,对其进行排版和打印,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讲授建立文档、汉字输入、编辑方式、高级编排方法与技巧等,通过适当调整教学流程,可以将Word软件的知识分散到其他部分的教学中,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计算机的应用价值,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更高效地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基于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教师灵活调整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计算机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包括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制作多媒体作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等内容,加强计算机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课程的主题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基本学情,有效应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增加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