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涛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三中学,甘肃 临潭)
劳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积极引入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改善单一化的英语教学格局,还能夯实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进而同步完善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基于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应树立明确的劳动教育导向,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从而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英语学习体验,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稳步发展。
实施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主要途径,还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无论对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经过深入分析研讨,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价值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拓展初中英语教学空间。在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只重视向学生讲授基本的英语知识技能,劳动教育的占比并不是很大,这不仅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受阻,还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劳动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坚毅品格,激发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从而拓展初中英语教学空间,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第二,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加快初中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步伐,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素质教育发展需求。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这种不良局面,立足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彰显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使学生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从而加快初中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步伐,助力我国素质教育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英语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工具书,还是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蓝本,教师只要科学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就能顺利突破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开展困境。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加强并落实教材分析工作,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如教师应注意将housework,be at work,voluntary labor,labor of love,worker等与劳动内容相关的词汇融入英语课堂中,并对学生进行拓展引申和造句,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劳动素养,真正实现英语教材内容与劳动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合。英语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对于显性劳动教育元素,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文本题材,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在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意志品格;对于隐性劳动教育元素,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教材中隐性劳动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伟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惰性心理,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1]。
英语教学涉及诸多劳动人民和劳动楷模,其中潜藏的劳动价值观和人生哲理是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和进取精神的绝佳素材,所以初中英语教学承担着义不容辞的劳动教育职责。如在“Working the land”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学习他不计较名利、踏踏实实的生活态度,还要借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怀。同时,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注意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大的英语口语交流空间,如可以在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以及社区志愿服务中用英语进行交流,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以及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在实践活动中渗透英语交流意识,能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深刻感受劳动的光荣和伟大,促进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的形成和完善,从而实现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在人类生活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下去,劳动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必要手段。劳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想提高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效率,结合日常生活规划劳动教育方案非常必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以及“生活即教育”等理论,这些先进的指导思想为教师在英语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用耳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思,其实就是一种最基本、最实用的劳动体验。基于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时,应该深化生活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将英语教学、劳动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体悟劳动价值观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促进学生将英语课程中的劳动元素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同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和劳动观念,多维度完善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全面渗透[2]。
虽然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在这一基础上还应该坚持不懈地拓宽劳动教育渗透路径,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态度。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板块,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是扩充学生语言知识储备的主要方式,还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更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应紧密依托英语课外阅读,拓宽劳动教育的渗透途径,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吸纳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劳动教育渗透质量。首先,教师在为学生精选英语课外阅读材料时,应该侧重于选择能够表达劳动价值的文本读物和文艺作品,这样有利于提升劳动教育渗透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其次,教师在依托英语课外阅读渗透劳动教育时,应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中劳动教育元素相关的课外阅读文本,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能大幅度提高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深度。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模式上的更新和优化,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提炼英语教学资源中的劳动思想内涵,多层面培植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激发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内在情感,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创造性劳动能力。通过劳动观的塑造,引领学生树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宏伟志向,从而实现劳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常态化、规范化渗透,使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工作。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育人职能凸显深刻,缺乏实践的教学模式是不完整的,英语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更是如此。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劳动教育的渗透质量,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也深度阐释了发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基于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促使学生践行劳动精神和拼搏进取精神,积极传承劳动美德,完善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初中英语课程的劳动育人作用,实现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3]。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最为重要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初中生在性格以及年龄方面的特点,确保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高效性。其中,教师在培育学生劳动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游戏活动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所需要教学的英语内容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进而逐渐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得到有效激发。游戏活动促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可以帮助父母完成哪些家务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身边的人,并且引导学生在完成家务以及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快乐,使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够切实得到有效强化。
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以及全面的分析,筛选出适合进行劳动意识渗透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际设计英语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充分依托教材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在常规教学中融入劳动常识、劳动理念以及劳动游戏等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劳动能力的提升。从现阶段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日常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普遍存在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意识不足的问题,一些初中生甚至还存在缺乏生活常识的问题。因此,英语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多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鼓励学生为家长分担一些必要的家务,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能够注意保护家人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劳动,珍惜、尊重他人的劳动。
在对学生的劳动意识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将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相关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劳动的契机,让学生的劳动意识真正得到有效强化。从现行英语教材来看,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密切相关,单词的设计也是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来编撰的。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进行哪些劳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劳动、发现劳动,有效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为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劳动的趣味性,使英语教学与劳动内容能够真正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实践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学生良好劳动意识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但可以优化滞后的英语教学模式,还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从而早日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应该深度明确劳动教育的渗透价值,积极挖掘和钻研英语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品格情操,构建英语教学的协同育人格局,从而大幅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