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2022-11-24 17:58:35李小兵
新课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素养生态评价

李小兵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甘肃 兰州)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育体制发生了诸多改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教学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中,基于核心素养研究生态课堂的构建,则是遵循了学生主体原则,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个性成长,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工作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此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工作,关注点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探索了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新课改实施以来,推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就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现状分析来看,教师还没有摆脱过多关注学生成绩的观念,对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过少。在此教学情况下,基于核心素养以生态学的观念和方法剖析数学教学的内外部关系,对推进初中生综合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站在生态视角来看,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展开,要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按照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师、学生、环境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对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现状

(一)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就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讲,课堂上依旧有一些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该种方法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比较单调。在课堂上,以教师的单向输出为主,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的空间比较有限,必然会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养成。

(二)教学课堂缺少创新

就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来看,相较于小学数学,知识难度有了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若想真正理解数学内涵,就要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然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缺少创新,并没有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点任务,采用的模式及手段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教学评价针对性差

就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分析来看,成绩向来是教师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就导致教学评价存在片面化的情况,难以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且很多时候,教学评价是为了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并没有过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在初中阶段,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数学教学工作,构建生态课堂,可以打造一个类似微观生态系统的课堂。在整个系统中,需要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等因素构建。因此,现阶段对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方面,教师需要从这些角度着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环境,渗透数学文化

就初中校园环境来看,其中的各种生态因素之间联系密切。站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数学教学工作,更为关键的是要突出教学的整体联系性,将教室环境因素、数学文化因素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发挥出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数学生态课堂。因此,在数学课堂环境的优化上,教师既需要为学生合理地安排座位,缩短换座位的周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处于最适度的范围之内,增强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耐受度,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环境优化中,通过在教室中布置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背景墙,营造富有趣味的数学文化氛围。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数学文化,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这些文化,将其与教学内容合理衔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课教学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分享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地引出相关知识,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的国家,然后与学生分享“赵爽弦图”“蒋明祖定理”等故事。通过教室内各种生态环境的互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课外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同时能够在慢慢探索中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实现文化修养的提升。

(二)合理利用工具,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信息化教学。目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朝着均衡性发展,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为信息化教学创造了条件。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课堂,将信息以多样化方式传递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教学“投影、视图”这一课的知识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变化,可以将更丰富的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递出来,推进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其次,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技巧,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如讲解“一次函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就可以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具体情境:蜡烛的长度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变短,点燃一根长21cm的蜡烛,已知点燃6s后,蜡烛变短3.6cm,设蜡烛点燃x秒后变短了y厘米,以x表示函数y的解析式。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从建模列方程的过程中总结出函数的定义。

(三)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生态课堂的构建必然少不了生态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数学教师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可以实现专业成长,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构建生态课堂。首先,纵观以往数学教学工作,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提问的情况比较少,为了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就要灵活地优化课堂环节,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探索与展示自我的空间。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脑洞”,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生态课堂与普通的课堂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每个初中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挖掘初中生的潜能,推进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可以结合观察情况,适当地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时候,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这一内容,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会产生抵触的情况。所以,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困难,或让学生请教其他同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优化评价体系,关注个性发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则是前提,同时教师还需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恰当地利用积极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潜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不断成长。所以,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付出。其次,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在数学课堂上,把控评价时机非常重要,如课堂上对有进步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退步的时候不要否定学生,而是要了解学生的问题,耐心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最后,注重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最后一环,单纯地凭借教师的评价,难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所以,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尊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在评价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这样就可以构建起一个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还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学习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也是当今数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来构建生态课堂,以人文情怀来浸润数学课堂,以实践体验来拓展课堂,以生活来拓宽学生视野,以合作交流实现思想的激烈碰撞,发挥数学思想文化的熏陶价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塑造与完善,最终获得良好的生命体验和成长。

猜你喜欢
素养生态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生态之旅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