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六中学,广西 钦州)
“双减”背景下,学生课外作业时间短了,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同样面临着提质增效的第一要务,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提质增效是当下所有教学一线教师所共同面临的课题。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写作是一个用文字表达作者思想和观点的语言输出过程,大部分语言学习者对写作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写作焦虑是“写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紧张、忧虑等消极心理,导致痛苦的写作体验和对写作过程的厌倦,抑制写作水平发挥”。(郭燕,秦晓晴,2010)
李越风(2021)研究发现:“学生的写作焦虑与年龄、性别、写作动机、自我效能、写作信念均密切相关。随着初中阶段英语写作难度加大以及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初中生更易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在英语写作时也更易产生惧怕心理。”徐桂芳(2006)在调查中发现:“50%的学生认为写作难,45%的学生认为写作较难。”
写作是一项由内而外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学习活动,克服学生写作焦虑的重点应该落在写前教学环节,只有在写前环节下足功夫,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支持才能让学生逐渐进入写作状态,达成理想的写作成果。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忽视了写作的铺垫、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盲目追求写作结果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忽视了写作要素的支持、思路的构建、篇章结构的引导和对自由写作的鼓励与肯定,评价指标单一,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写作焦虑。
现实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写前教学的重要性,对写前策略的运用思考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建构始终遵循这样的过程:语言知识的输入—信息的加工与整合—语言技能的形成—语言的输出。写作活动作为一种语言输出形式,必然需要大量语言知识的输入作为基础。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从小学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熟悉字母的发音规则、不记单词、不背课文,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想要学好一门外语而不付出一定的努力是非常不现实的。根据近三年对我校新生学科水平测试的结果统计发现,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将近70%的学生不认识音标,不能准确地拼读单词,不会翻译简单的句子。35%左右的学生小学英语成绩经常不及格,对英语有厌学情绪。因此,无论开展何种教学活动,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是重中之重。
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低水平学习者来说,他们会遇到诸多无法准确表达的词和句,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搭建一定的写作支架,提供足够的写作要素支持,学生的畏难情绪就会有所减少,加上一定的鼓励与指导,学生会信心倍增。信心比金子重要,学生有了写作的信心,就能够排除各种障碍达成目标。根据我们对十多位优秀教师的写作课堂观察发现,写前教学环节均设置了丰富的写前活动,对主题分析、词句复习、时态的把握、写作思路的指导都下足了功夫。
很多教师只关注题目的解读和内容要点的罗列,并未从主题语境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相关话题知识、背景知识,将写作的思路厘清,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即使在自由写作的情况下也能灵活地处理素材、完成构思。”(常万里,2019)
写前教学环节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写前教学不仅能缓解写作焦虑,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或感情作用,是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欲望。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则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写作焦虑。”(王初明,2003;李鹏飞,2012)
此外,“动机并不等同于兴趣。兴趣只是动机的表现形式,内驱力或者说欲望是动机的诱因”。(王笃勤,2012:3)学生遇到不感兴趣的主题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答案是否定的。在了解和弄清写作任务后,学生可以靠自身的内驱力、意志和对成功的渴望克服不感兴趣的负面因素,理性思考写作题材,运用合理的写作方法和策略也能写好文章。由此可见,写前教学策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写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写作教学活动分为写前活动、写中活动和写后活动。写前活动包括激发兴趣、激活相关信息、明确目的和读者对象、讨论主题、确定要点、搜集素材、阅读范文和语言准备。(教育部,2021)由此可见,写前活动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重视写前活动策略的运用是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前提和保障。
“主题语境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和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20:14)初中英语教材主题语境基本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三大主题,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语境。立足于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可以把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整理为人物介绍、校园生活、语言学习、健康、安全与救护、节假日和传统节日、人际交往、环境保护、全面发展、兴趣爱好、经历与感受等11个话题。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紧紧围绕主题,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和学的支持和服务作用,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将多模态话语充分融合,激发学生参与写作活动的兴趣。
“范文具体、形象的特点和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使范文仿写成为发展学生写作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卞金华,2014)范文对学生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和立竿见影的。教材范文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材范文向学生示范了如何把写作思路转换成语篇文本;另一方面,教材范文也为学生完成新的写作任务搭建了写作支架。”(常万里:2019)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Task板块是开展写作教学的重要课型,由A、B、C三个部分构成,A部分是写作信息的重要来源,主要介绍单元写作背景、提供写作信息和范文,为写作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和写作思路。A部分常由表格、蛛网图、问答题、选择题、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为写作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解读明确写作主题。根据单元主题,教师可以深入挖掘A部分的写作信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当于复习巩固并提高了相应的语言技能,为写作创设了情境。Task B的范文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模板,学生可以通过解读范文了解写作的主题和文章的结构。模仿能力强是初中生非常突出的特征,仿写有利于英语写作技能的提升。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施良方,2001:223)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将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并把学习者逐步引向深度学习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观点。英语写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求学生能连贯地用书面语表达事实、观点、情感,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将写作任务加以分解引领学生逐步完成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Task A以多种直观的形式为学生的写前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如调查问卷、图片、海报、蛛网图、表格等。作为一种可视化的交流模式,蛛网图和表格是一种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在日常的通讯交流、科学研究以及数据分析活动当中广泛采用。学生学会用蛛网图和表格作为工具,梳理各元素间的关系对写作思路的形成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Task A部分还列出了所在单元的Useful expressions,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重要的语言支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句型复习主题话题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后续的写作。
Task B的补充短文是基于Task A的信息使其完整,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起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整合作用。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析学习范文的谋篇布局、结构脉络、衔接词、出彩的句子等,为下一步的写作作充分的铺垫和预设。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一级指标要求学生能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在熟悉的人际交往中尝试构建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等。对标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从Task A到Task C的编排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为学生的心理准备、写作思路的形成及降低写作难度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通过在写前活动Task A和Task B中对主题语言知识的输入和整合,为下一步的写作作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将这些语言知识与Task C的写作任务进行对接与融合帮助学生建构新的作文图式?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实现。下面以九(上)Unit 1 Know yourself中的Task C的写作任务写前活动为例。
1.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保证不偏离主题的前提,是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写作任务的写作目的是:Write a letter to recommend a classmate for a position in your class(写一封推荐信)。写作的对象是:Your teacher(你的老师)。
2.讨论主题。How to describe a classmate for a position(怎样描述一名适合这个职位的同学)。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同学的性格、品质、特征,以及他所适合的职位。
3.确定要点。要点是文章的灵魂,要点不完整的文章是残缺的。这篇文章的要点就是用恰当的形容词(confident,hard-working,helpful,organized,clever,creative,curious,energetic,modest等)来描述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并用具体的事例来佐证他的性格并给出符合这一职位的理由。
4.搜集素材。素材使文章丰盈饱满,没有素材的文章只是干瘪的提纲,缺少灵动的气质。
当以上步骤完成后进入仿写范文的环节。皮亚杰认为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属于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形式运演阶段,已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并能将形式与内容分开。(施良方,2001)因此,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已有能力处理好各种假设,模仿范文写作是一种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写作方式。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其本质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与‘思维’结合起来,从而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郭燕,秦晓晴,2010)
九年级学生初步接触批判性写作,需要得到教师的引导和有效支持,因此,写前环节教师在解读题目时就要侧重提出批判性的问题,供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我国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总结经验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也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Johns(1986)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他们是否经过写作策略的训练紧密相关,经过训练的学生写作水平往往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由此可见,运用写作策略可以积极地帮助学生写作,写作策略知识应该成为写作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学习、思维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计划、管理、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写作技能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学习活动,写前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一个主题下聚集,从思维的发散到聚拢,由一个框架到逐渐丰满成型都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只有重视写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才能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并获得理想的写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