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2-11-24 17:06黄科勋
新课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椭圆教学法教师

黄科勋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四川 乐山)

新课改中提出了要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形式。问题驱动法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方法,它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动力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综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学习问题驱动法,将其合理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不断地发现探索、总结反思,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最大优势。

一、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有效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是建立在合理设置问题的基础上的。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也要激发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而不是单方面地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思考。同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切忌运用讲授法直接为学生答疑解惑,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现有认知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熟悉新的知识,还能运用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此外,问题的设置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深入地探讨问题,只有将所思、所学运用在解决问题上,才能实现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目标。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你对坐标法有什么样的认识?(2)除了直线,坐标法还可以判断哪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初步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随后,组织学生利用圆形纸片与细线进行实践操作,并思考问题:(1)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2)如何判断二者的位置关系?以此启迪学生的思想,深化学生的认知。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新知后,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例题“已知直线l 3x+y-6=0 和圆心为C 的圆x2+y2-2y-4=0,判断l 与圆C 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如联立方程、画辅助线、利用勾股定理等,并鼓励学生交流展示,借鉴对方的优点,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掌握更多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选取生活素材,通过创设与生活问题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教学内容,突破学习重难点。在选取生活素材时,教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具有趣味性。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教师选取的素材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师选择的生活问题的难度要适宜,结构要合理,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致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第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选取的素材应是积极向上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的教育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几何性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实物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情境。通过为学生展示水杯中的水在慢慢倾斜过程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知道椭圆存在扁平程度不一的数学现象。随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椭圆形,如后视镜、香皂盒、体育场跑道等,从而使学生感受椭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椭圆的扁平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作图分析 a,b 之间的关系,根据 a2-b2=c2得出与 b,c 或a,c 有关。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水杯现象提出问题:“值的变化与椭圆的扁平程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离心率,并继续探讨之间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产生认知的冲突,并结合图形辅助记忆,更好地掌握离心率这一知识点。

三、设计探究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实践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融合性,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探究性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时间,或者是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通过设计导学案、制作微课等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以解决问题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增加学生之间探讨交流的机会,采用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集思广益研究问题,使其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提升整体的探究与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必须充足,否则学生的探讨只会停留在表层,失去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能力。若是提出的问题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那么教师要在学生探究中针对难点进行一定的讲解,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抵触的心理。

例如,在讲解“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细绳、图钉等工具画出不同大小的椭圆,并让学生思考是哪一个变量引起了椭圆大小的变化。在学生动手实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根据之前的发现探讨以下问题:(1)保持绳子长度不变,改变图钉间的距离,椭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将两个图钉重合放在一起,会画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3)保持绳子的长度与图钉间距的长度相等,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教师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认知,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有利于在自主与合作中完成学习目标,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学生了解离心率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已知矩形ABCD,AB=4,BC=3,则以A、B 为焦点,且过 C、D 两点的椭圆的离心率是多少”,以此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题目。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会初步了解椭圆的概念与性质,还能提升动手的能力。

四、设计分层问题,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他们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在思考同一问题时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因此,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将问题的难度设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的问题中发散思维,收获新知,提高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他们也会乐于与教师互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与幸福感,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认真记录学生的发展动态,以此更好地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向,使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中提升核心素养。同时,对一些有潜力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向难度更高的问题发出挑战,强化内在思维活动,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另外,学生会通过分层教学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自主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在“已知 x2-4x+4y2=0,求解x+y 的最大值”这道数学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运用判别式法、不等式法,以此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之上,得到一定的延伸拓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他们直接运用三角代换法解题。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设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内容,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再如,教师可以设置数列的分层问题:(1)2 与7 之间有n 个数,在n 的数值为多少时,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2)组成的等差数列前16 项和是56,求n 的值。教师应要求一部分学生自主地解答第二个题目,这样才能实现分层教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对教师教、学生学都有良好的影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合理地利用这一方法,通过科学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设计分层问题,发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保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进行自主的探究,并且产生探索欲望,提高能力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如开放性、情境性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产生情感体验,体会思考对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活动。

猜你喜欢
椭圆教学法教师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