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军
(陇西县首阳中学,甘肃 定西)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教学有效性极具现实意义。为此,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前,应关注思想教育的先进性,这样才能有效引进先进的思想,进而为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带来帮助,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并重新丰富学科知识体系。
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状况,了解其道德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特点科学设置教学内容,这些都属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完成教学工作,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中时期,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迫切地想要满足自我需求。这一时期,学生更关注公正、公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科学设置教学方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紧紧围绕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加强情感教育内容的渗透,以保障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成效[1]。
联系本土文化渗透核心价值观内容,能够切实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我国各地区均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所以在讲解文化生活知识时,就可以全面展现每一地区乡土资源的价值,全面凸显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寻觅本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令学生倍感亲切,逐步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例如,在讲解“传统文化的继承”这部分知识时,则可联系地域性本土文化。以“邯郸市”为例,可以向学生讲解“赵文化”“女娲文化”“石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结合地区发展历史所发展起来的成语典故等内容颇多,每一个典故都极具哲理,在我国文化史上独领风骚。学习本地文化,能令学生意识到家乡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为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而心生自豪感,感受家乡独有的文化之美,自觉传承与发扬家乡传统文化,并生成爱家爱国之热情。
实践,属于认知的来源,也是继续发展的动力。检验认知真理性,以实践为核心标准。唯物史观把实践观作为基本观点,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并令其“学以致用”,最终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文化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绝非向学生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深层次渗透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令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自觉地将其付诸实践行动中,践行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之际,应充分联系实践教学法,适当展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充实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并且可以令课程知识更有说服力。
比如,在讲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部分知识时,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带领学生参观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如观察学校周边菜市场以及商店、商铺是否杂乱无章。目前,市场秩序井井有条,和谐景象令人拍手称赞。又如公交车站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尊老爱幼等现象,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强化学生对文明及和谐的情感认同[2]。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家乡附近的养老院展开志愿服务,让学生用自己的爱心传播文明[3]。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属于渗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重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寻觅更有效的渗透方法,使学生掌握价值观精髓,以此促进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