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汉
(晋江市池店镇鹤浦小学,福建 晋江 362200)
在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书法教育开展情况来看,许多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在方式方法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尤其是部分小学生在上书法课的时候往往提不起兴趣,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很难听进去,这反映出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未能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安下心来进行学习。学习书法本身是一个枯燥且漫长的过程,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对耐心和毅力的考验[1]。小学生往往性格活泼,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次重复临摹或书写,会使学生逐渐失去耐心。因此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书法教师更应该主动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喜欢上书法。
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的目的,并非让每个学生在将来都能够成为书法家,而是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去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开展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到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趣味教学,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中去学习。
我国书法艺术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和知名的书法家,而许多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背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往往更容易让小学生感兴趣[2]。因此书法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和书法有关的小故事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内容进一步丰富。
例如,书法家王羲之教自己的儿子王献之在练习书法时,对王献之提出,想要写得一手好字,需要将十八缸水给全部写干,而后来王献之也按照父亲王羲之的要求勤加练习,从而也成为有名的书法家。在课堂上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想要提高书法水平,是没有捷径的,只有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才能让自己得到提升。在开展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一些书法小故事,使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领悟到学习书法的方式方法,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在选择名家故事时,书法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或每周都安排1~2 个小故事,小故事的时长应控制得当,以免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
在之前的书法教学中,书法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个人讲授为主,对于书法艺术的美感呈现上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相对枯燥。但是自从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使得书法教育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在现代书法教育课堂中,教师可有效地借助互联网、PPT、动画视频等,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神奇之处。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以及演变,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将一些常见汉字进行动画的演示,结合不同的字体形态等,使得学生加深对汉字不同字体形态的感官。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的坐姿、用笔的基本方法等进行视频的规范演示,让学生去模仿正规标准的书写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3]。在进行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避免单一传统的PPT 模板套用,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行制作,尤其是要结合教学目标的相应要求,有针对性地多去延伸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从而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书法相关知识。
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书法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的根本源泉,而书法也并非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书法是一种表达情感、充实生活的艺术,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例如在对于讲解悬针竖的基本运笔动作的过程中,许多的小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其练习要点上也往往把握不住,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让学生去联想骑马过程中,用力勒住马脖子的这个动作,让学生对悬针竖的运笔要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平时书法,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通过结合日常事物,去联想书法的创作[4]。
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校园书法活动。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举办校园书法大赛,通过组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书法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另外,通过书法比赛还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考虑到当前书法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相对单一,许多的内容设计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在开展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对于书法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教师往往需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汉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玩你画我猜的小游戏,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分别就刚才所学到的汉字进行比画,其中用时最短、猜对汉字最多的即为获胜,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汉字字形和字义的理解[5]。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趣味竞答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抢答,设置小红花或奖状等,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
由于每个人对于书法的理解不同,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书法教育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若教师采取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不同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学习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