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东 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发生纳税行为之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事先安排纳税主体的涉税事项,以达到减轻企业税负或延期纳税的策划活动,涉税行为包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相关投资行为等。与其他的偷税、避税、逃税、骗税、欠税等行为相比,税收筹划主要是通过组织改造法、行为优化法、技术处理法、政策适应法等方法降低企业税负,整个过程合法且风险低。
企业资金运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资金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统筹安排,以减少应纳税款,提高企业的合法利润,其最终目的是“节税”。税收筹划包括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涉税零风险等措施,现已广泛应用于不同体制企业的资金运营中。分析税收筹划的重要作用主要如下:
首先,实现企业资金运营利益最大化。我国的税收体系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国家通过政治权利向各类组织强制征收金钱或实物,以用于国家公共财政职能的实施与履行。企业纳税前通过合理的投资活动及经营行为做好纳税分析,充分了解相关税收政策及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税收筹划,并对自身的资金运营策略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合理、合法、合规的税收筹划提高资金运营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其次,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会通过投资、理财、实际经营等行为控制资金流,而资金流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必须以财务会计为核算基础进行税收筹划,并建立健全的企业税收筹划制度,而这个过程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经营能力水平的过程。再次,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金,虽然无形,但是却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有形的经济效益。企业形象是获得客户信任感的重要因素,且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够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形象是企业的隐形资产。而企业资金运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偷税、漏税等现象,不仅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法规,而且会破坏企业的形象,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税收筹划合法的避税、节税措施对于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十分有利。最后,引导企业做出科学的资金运营决策。企业在资金运营过程中需要遵循可行性、系统性、民主性、效益性等原则制定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目标,并根据发展目标确定经营战略,由此可见,税收筹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密切相关。
企业资金运营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税收筹划方法包括组织改造法、行为优化法、技术处理法、政策适应法等几种。所谓组织改造法是指改变纳税主体的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所适用的税收政策也会做出调整,比如两个小规模纳税人经营的商品相同,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如果客户需要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发票抵扣销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只能提供税率较低的发票,不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如果合并本来的纳税主体,扩大企业组织的经营规模,则可满足一般纳税人的标准,不仅可以减少缴纳增值税,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行为优化法是指优化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涉税行为,比如投资、筹资,通过优化要素对象组合减少税负。比如在分配行为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收益分配,股利的分配会对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个人投资者中还有外方人员,还需要考虑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问题,并且会影响企业累积盈余、资金公积金等。技术处理法主要是利用某种会计技术处理涉税活动中的相关要素,改变其本来的性质及数量,以减少税负。该方法最常应用于计税依据,计算税金时以税基为基本依据,改变计税依据即可改变应纳税额;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减少税基,甚至可以不征税。企业管理者在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后,通过分解税基、提高或降低价格等技术处理改变计税依据。政策适应法是指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企业组织先自行判断是否具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满足条件者可直接申请税收优惠,如果不满足则可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做出一定改变,更好地享受节税效益。不过政策适应法的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纳税主体只能选择一种最优政策,不能累加享受多项税收优惠条件;不得利用政策条款骗取税收优惠,如果企业满足税收优惠的条件,要严格按照程序规定申请税收优惠,避免程序不当造成的涉税风险。
在企业资金运营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合法合规性原则。税收筹划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各项金融管是制度。其次,预见性原则。即企业组织管理者需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未来的业务走向有精准判断,才能在发生纳税义务前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否则涉税行为已经发生再进行税收筹划,即使减少税款是合理合法的,也不属于严格意义的税收筹划。最后,稳健性原则。一般情况下税收筹划减轻的税负越多,涉税风险也越大,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税收管理,避开涉税风险,获取稳健的财务收益。
税收筹划的关键点在于其合法性、目的性与筹划性,现在企业通常按照税种进行税收筹划,其实在现代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税收筹划是完全可行的,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企业资金运营中存在大量的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政府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等目的,会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同样实行了大量行业性、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针对经济特区的投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在资金运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性。其次,企业作为税收筹划的主体有必要在资金运营中做好税收筹划。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需要着眼于整体目标关注不同税负,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某个税种上,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整体税负,避免税负减轻导致的利润下降而超过节税收益。如果仅仅按照税种进行税收筹划很难达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根据企业的综合情况制定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最后,企业资金运营的周期性特点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性。企业的资金运营活动包括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投资活动、财务成果分配等多个环节,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筹资、融资、投资、成本费用发生与核算、利润形成、利润分配等等,而这个资金活动过程是周而复始的,符合税收筹划的时间性要求。与避税行为无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效益相比,税收筹划需要企业进行长远的经营战略规划,这与企业资金运营的周期性特点相符。
虽然很多企业都体会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受各种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资金运营中采用的税收筹划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税收筹划的内涵有所误解。很多企业经营者对税收筹划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的误解,只片面地认为少缴纳税金的结果是通过“偷税”“避税”而实现的,忽略了税收筹划中的关键词“筹划”。税收筹划与某些人认为的偷税、避税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手段,其中税收筹划合理合法,后两者则是违法违规行为。其二,忽视税收筹划本身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税收筹划也不例外,很多企业财务人员由于技术能力不足,在税收筹划实际操作中可能不仅未降低企业税负,反而为企业造成了损失。这是因为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人只能凭自身的主观判断选择税收筹划方案,而客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又会影响纳税人的主观判断,这就为税收筹划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虽然严格意义上讲税收筹划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属于合法行为,但是在税务行政部门确认这种合法性时可能存在客观上的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失见。其三,缺乏专业能力强的税收筹划人才。虽然税收筹划对于企业资金运营有着重要意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能够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作用,然而税收筹划过程对于筹划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普通企业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往往很难胜任,企业往往需要寻求第三方专业税务代理、税务咨询机构进行税收筹划,但目前我国的各类税务代理机构专业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真正能够进行合理税收筹划的人才十分稀缺。
一方面在企业筹资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筹资过程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及筹资成本,而税收筹划又会受企业债务比例、融资租赁方式、资本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负债筹资支付的利息与股息支付的差异很大,如果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则可用提高负债比例的方法以获得更多收益,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企业长期拥有机器设备就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租赁则可以减轻税负;除此以外,以支付资金的方式减少企业利润,也可以减少税基,税负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基于税收筹划的角度而言租赁也是一种减轻税负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企业投资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我国税务机构会出台各类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因此纳税人在进行投资时,要充分考虑投资企业的注册地、投资方向、投资方式等,投资企业注册地与企业组建地过程中的生产地税收筹划一致,投资方向则与行业及经营范围选择的税收筹划一致。此企业还要注意投资方式的选择,以资金周转不灵但发展前景良好的项目为首选,以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负。此外,公司形式与纳税额有着直接相关性,比如控股形式的子公司与分公司就存在很大的纳税差异,因此要注意选择公司形式。
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资产支出当年摊销计入销售成本数额越大,税负支出就越少,而企业所得税法也针对企业资产的分类计价方法与内容均做了规范的规定,不过规定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因此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针对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地方。资产分类计价中针对税收筹划的规定包括:税法未明确的器具、工具,可以不计入固定资产科目,而是将其计入低值易耗品项,在资产分类计价时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以减少税负;还有些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是结算单据不全,这时这些固定资产就不宜继续停留在“在建工程”账户,可先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尽量将固定资产列入折旧年限较短的类别,如果某项货币的支出计入方式是可以选择的,尽量选择能够影响计税反得额的分类方法;如果某项费用超出了税法规定的限额,可以采用后年度摊销的方法,即将超限额暂计入待摊费用,后年度再进行摊销,则这部分所得税即可免缴。
在税法中某些资产的摊销均有最短摊销年限的规定,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并能够自主选择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的摊销年限,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税法赋予的权利,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确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年限时做好税收筹划。税法也允许企业针对商品、产成品、原材料等各项存货,在先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等方法中选择一种计算成本,会计人员就可以根据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确定最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针对企业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摊销,企业会计人员也可以根据税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一次摊销和分期摊销等方法中选择合适的一种。
总之,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虽然税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税法也赋予了企业一定的税收权利,纳税就是其中一项权利。企业要以税法条款为主要依据,结合自身资金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纳税安排,有效地实现节税增收,提高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税收筹划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复杂情况,这就需要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反复对比预期收入与成本,在确定预期收入大于成本后,再实施纳税,以确保真正体现出纳税的作用。当然,企业也要从根本上培养和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真正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保证国家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