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11-24 14:36雷琴琴
新课程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雷琴琴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新城镇南坡小学,甘肃 庆阳)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习数学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积极投入思考探究中解决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综合性等特点,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开发学生智能、落实素质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简洁明了地表达对事物的认知,而且在大脑中也能形成对事物认知的完整逻辑,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运用于其他课程中,从而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相关的逻辑思维,由此在相互影响中不断提升这一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是较为严谨而抽象的学科,学生认识事物应避免完全凭主观猜想,必须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客观认识事物,并且推测合乎情理。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抽象性的学科,在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所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对这一事物进行深度的解析与认识,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和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其他能力。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更浓厚,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挖掘自身的其他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喜悦感、成功感,由此也能促使学生萌发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观念以及模式的局限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现状并不乐观。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大部分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一些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仍然在运用,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听课,被动完成解题、笔记等任务。但是,如何从例题中抽象概括规律却并没有深入进行,而教师也未曾引导学生探寻这些规律。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要花费很多时间,也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二,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弱。小学生属于感性思维阶段,主动建立模型意识较为淡薄,也不懂以及不善于从典型题例以及特殊问题中归纳普遍性规律,由此给数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阻力。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上教师提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也会发现,有时同样的一套解题思路换另一种说法,可能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第三,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较为生硬。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大多以讲授法为主要形式进行灌输式教学。虽然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以及数学思维进行教学研究,设置有利于根植知识点的数学思维培养方法,但是实践运用中并未能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仍然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模式,而没有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模式,在融入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时效果不大。第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课较为抽象,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容易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没有足够的热情,对知识的掌握自然也就相对薄弱,时间越久,则会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数学思维培养无法落实。第五,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形式化、表面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实施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体验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虽然教师将数学思维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但是也有个别学生无法理解。此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指导,再加上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就会影响教师开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而从课堂具体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自控力较弱,教师在进行思维能力教学中,有的学生虽然对知识产生好奇,也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但是实质性的提高不大,只是一种形式流于表面,这样也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并未充分地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以及思考如何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效组合,形式化的思维能力教学并不理想。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以问激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做到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捕捉一定的时机,与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的问题刺激下产生思维的灵感。教师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者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欲望,充分地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以教材内容为着力点创设适宜的问题,开拓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解加法的含义。之后组织学生操作,围绕问题“摆一个方片,再摆一个,共多少个”……接着,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初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由此,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与欲望。

(二)新旧相连,启发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也是一门系统性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在旧知识的经验上获取新知识,在新旧相互联系中深入探索问题,并且获得新的思考生长点,而新知识也正是从旧知识的引申与发展中得来的。学生的认知活动必须基于已有的旧知识与经验。为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引领学生温故知新,调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的记忆,从而与所学的新知识紧密相连,发展思维。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在新与旧的有效衔接下,教师、学生学会运用正向的知识迁移规律,通过获取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

(三)提高说、读能力,锻炼学生思维

语言被称为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好与坏、高与低,都反映了其个人思维是否具有灵敏度。在数学课堂上,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强调口头说理训练,发展学生思维。比如,在教学“小数和复名数”这一内容时,小数与复名数间相互进行改写,所用到的综合知识较多,而这一知识点又恰恰成为学生易错点。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突破这些难点,并且让学生掌握如何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完例题后学会对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题过程。学生口头表述做题的过程,进行了反复的说理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敢于大胆想象推测,锻炼学生的心智

心智实际上是一种直觉,是一种灵活、快捷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心智的锻炼是创造思维的导火索。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猜想,敢于推测创新,打破思维定式,摆脱传统束缚。有的学生可能异想天开,或者是突发奇想,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想法,让学生得以拓展想象力,敢于表述见解。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不够全面,也不够严谨,想到什么说什么,教师恰恰要保护学生的这些直觉,无论是表象的理解或者猜想,都要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以及奇异想法,并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的这些大胆猜想走上思维正轨,切实让学生借助直觉想出门道来。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想象,设计“想一想”“猜一猜”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与推测,不必受既定事实的束缚,通过创设一些猜想或者尝试的问题情境,暴露学生大胆猜想的思维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沿着合理思路加以思考和探究,从解决问题中体验喜悦与成功感。

(五)创设实践操作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不断地引领学生从形象思维走向逻辑思维。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创设实践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口等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讲述,感知、探索数学问题,最终对数学的各种概念加以理解。小学生不善于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组织,独立性较弱,想什么说什么。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于教师的巧妙引导、示范以及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定的思维方法。而教师通过创设实践动手情境,再穿插一些启发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会迸发思维的火花,在动脑思考、动手验证中获得新知。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这才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