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源,翁凤泉,林俊桂,梅汉尧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腰腿痛是指以腰部、腿部出现慢性疼痛为主的一种症候群。老年人是腰腿痛的高发群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腰腿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腰腿痛的出现可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产生较大影响。目前西医多采用镇痛药治疗腰腿痛,但长期用药的效果不佳,且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中医治疗腰腿痛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腰腿痛属于“痹证”的范畴,其病因多为正气不足,复感风寒湿热之邪,邪入经络,以致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1]。翁凤泉教授为主任中医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主任,擅长治疗骨折、脱臼、伤筋等骨科疾病。翁凤泉教授认为,腰腿痛的主要病因是肾虚及经脉瘀阻。根据腰腿痛的病因,翁教授自创经验方(腰痛方)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翁凤泉教授经验方治疗腰腿痛的效果。
选择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200 例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腰腿痛”“痹证”的诊断标准;近期未采用中药治疗;自愿加入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有肢体外伤手术史;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对本研究中所用的治疗方法存在禁忌证;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使用过可能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西药组(n=300)和经验方组(n=900)。经验方组患者的年龄为18 ~65 岁,平均年龄为(42.19±3.92)岁;其中,男性患者有509 例,女性患者有391例。西药组患者的年龄为20 ~64 岁,平均年龄为(41.92±3.0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88 例,女性患者有112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用常规西药对西药组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所用的西药为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其用法是:口服,0.1 g(1 片)/ 次,1 次/d。用翁凤泉教授经验方对经验方组患者进行治疗。翁凤泉教授经验方(即腰痛方)的组方是:丹参15g、延胡索10 g、三七9 g、姜黄10 g、威灵仙10 g、海风藤12 g、络石藤12 g、杜仲10 g、续断15 g、牛膝12g。水煎(水煎2 次后合并煎液)服,每天服1剂,分早中晚3 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指导两组患者在治疗期和康复期做功能锻炼体操,功能锻炼体操包括挺胸后伸式、顶天立地式、剪步转盆式、金鸡独立式、过伸腰肢式、飞燕式、箭步式等。锻炼时需规避易导致腰腿痛复发的不良体位、姿态。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优、良、中、差评估其疗效。优: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等症状消失,适当负重无障碍,日常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良: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轻度负重无障碍,但过重活动会出现轻度疼痛与不适,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的影响得到明显改善。中: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等症状有所减轻,生活能自理,但不能负重劳动,难以维持原有工作。差: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等症状未减轻或在加重[3]。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腰腿痛的程度,VAS 的分值为0 ~1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和P 物质,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4 mL,经离心处理后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1β、TNF-α、P 物质的水平。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 资 料( 如VAS 评 分、 血 清IL-1β、TNF-α、P 物质的水平、一般资料中的平均年龄)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的优良率、一般资料中的性别占比)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西药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0.33%,经验方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4.00%。经验方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周后及4 周后,经验方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1 周后 治疗4 周后西药组(n=300) 6.74±0.42 5.61±0.43 1.96±0.24经验方组(n=900) 6.69±0.95 4.49±0.59 0.88±0.21 t 值 0.883 30.303 74.355 P 值 0.377 <0.001 <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P物质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经验方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P物质的水平均低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与西药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血清IL-1β(ng/mL) 血清TNF-α(μg/L) 血清P 物质(μmol/L)西药组(n=300) 治疗前 38.29±4.21 169.38±32.49 65.49±6.49治疗后 22.69±0.31* 105.69±14.35* 38.94±2.56*经验方组(n=900)治疗前 38.06±4.93 168.65±32.35 66.04±6.23治疗后 14.45±0.29*△ 65.59±9.25*△ 26.02±2.31*△
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症,是指以腰部和腿部出现慢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腰腿痛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腰部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腰椎周围的组织、神经受压,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若放射至下肢,就会引起腿部疼痛。腰腿痛引发的一系列疼痛和炎症反应在现代医学理论中被认为是机械性压迫或非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腰腿痛在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翁凤泉教授在治疗腰腿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翁教授认为,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并非完全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现代医学对腰腿痛的诊断尚不明确,其医学影像学表现不能完全解释临床现象,所有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无改变,因此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临床腰腿痛之间的关系尚待考究。腰腿痛患者在骨伤科门诊患者中占绝大多数,但同时患有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较少。《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中说:“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中医学认为,腰腿痛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瘀血、闪挫、风寒湿邪及老年肾虚等引起腰部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其为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为标。《景岳全书• 腰痛》中说:“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黄帝内经》中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临床上治疗腰腿痛不能只着眼于局部,更不能完全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结果,要仔细询问患者的全身情况、工作性质、居住环境等,综合判断其体质,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顾,辨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属性后再遣方用药[4]。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腰腿痛具有极大的优势,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等。腰痛方是翁凤泉教授的经验方,本方从虚从瘀立论,方中的丹参、延胡索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君药;三七可散瘀止痛,姜黄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可祛风湿、通经络,共为臣药;续断、杜仲、怀牛膝可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兼顾肾虚之本,且牛膝可引血下行直达病所,三者共为佐药。全方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散瘀、通络止痛、补益肝肾之功,是治疗血瘀气滞、肾虚所致腰腿痛的有效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障碍,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腰腿痛的机理在于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及炎性物质的吸收,消除局部炎症和水肿,减轻腰椎神经和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及水肿占位[5-7]。P 物质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中,能诱发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水肿[8]。TNF-α、IL -1β 均属于炎性因子,机体一旦出现炎症反应,血液中TNF-α、IL -1β 的浓度会显著升高[9-10]。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经验方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西药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IL-1β、TNF-α 和P 物质的水平均低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周后及4 周后,经验方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用翁凤泉教授经验方治疗腰腿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改善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