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英 罗方珍 庞夏雨
1.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2.武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比较普遍开展起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线上优质的资源并通过适当增减删加,保留与本高校培养目标一致也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高效利用资源提高授课效率,同时利用线下教师讲解以及答疑,进一步强化重点、攻克难点,提高授课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能够利用资源共享有助于打造金课,但是由于线上线下授课过程中,既要编辑线上内容,又要准备线下授课,还需要确定教学大纲、修改教案、确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确定教学计划表、确定教学资源库,所以线上线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教师在知识、技能、方式等方面增加了新要求,往往需要教师团队合作才能更有效率与质量。因为教师个体单打独斗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很多精力,面临着知识储备不足,计算机知识不充分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线上线下教学的内容,往往力不从心。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的特点,决定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团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其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从广西财经学院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来看,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团队成员乐于合作,对合作工作的分配往往比较配合。[1]
在有了一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经历后,教学团队的持续和深度合作显得心不在焉。初次的合作是由于面临着新的更多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个体难以完成。再次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时候,资料库、案例、课件、教案、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考核等等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料,不合作也可以不太费力完成线上线下的教学任务,从需要合作建设的基本内容方面看不存在很大问题了。这时候教学团队的合作建设课程是深度的建设,是将已有的课程资源做优、做精,此时教师团队成员对进一步合作的意愿不是太强,合作建设的质量不是太高,教学团队持续发展的内在激励链尚处于初级阶段。另外,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还在摸索中,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占比不高,线上线下教学团队数量不多。2020年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占整个一流本科课程的比重大约为17%。由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处于推行的初级阶段,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的课程相对比较少,高校对于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的激励政策处于探索阶段,激励政策不系统、不完善,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团队持续发展的外在激励链尚处于初级阶段。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团队,共享是高教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团队建设中共享的广度、深度不足。[2]究其原因,教师个体的藏拙行为以及搭便车行为是共享不足的微观原因。研究者们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不同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中分析了该问题;研究者们也从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学徒教学团队建设、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建设、创客式工匠型教学团队建设等不同专业能力的教学团队建设中分析了该问题。从上面不同专业及不同类型高教教学团队的研究中普遍反映:搭便车行为以及藏拙行为是教学团队建设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团队建设而言同样存在,特别是再次共同建设线上线下课程中表现明显。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团队建设中需要团队负责人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分工协调与统筹管理工作。由于线上线下授课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重难点的讲解及答疑等工作;备课的内容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是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线上资源;不仅需要教师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及时关注学科、专业、课程的最新前沿信息与相关的技术,还需要教师具备线上资源处理、编辑等方面技能。由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的备课与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团队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团队负责人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了解清楚,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但是团队负责人往往由于时间有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经验不足,在对于团队建设中备课内容、授课案例等把握不严,影响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质量。[3]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在疫情防控期间迅速发展。各个高校对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管理措施普遍比较滞后。由于线上线下教学中既要管理线上资源,也要备好线下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教师以及教师团队需要花费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线上线下教学的激励措施没有配套,影响了教师及教学团队的积极性,也不便于教学团队负责人对于团队的管理。另外,由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既有线上的教学也有线下的教学,线上教学的部分依然按照传统的授课课时体现在授课表中,进行和传统授课一样的管理,这样往往导致线上线下的学时只是计划表中的学时,教师实际的线上授课就是线上与线下相加的学时,线下就是学生自己课外完成。由于激励措施以及授课安排等管理的滞后,导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发展面临困难,教学团队的建设也面临困难。
一般而言教师有强烈的意愿将课程打造成金课,一方面学生满意;另一方面教师有成就感。然而教师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合作中却存在消极怠工、搭便车藏拙行为,主要在于努力成本高。教师要立德树人,教师同时也面临着职称的评审以及职位的晋升、绩效考核等问题,教师往往会将时间与精力在教学、科研以及其他事务中进行优化配置。[4]由于进行线上线下教学中需要合作建设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线下教学以及纯粹的线上教学更多,特别当对于在集体课程建设中的藏拙行为以及搭便车行为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时,往往就会存在选择不努力合作,影响教学团队的合力。
对于团队负责人而言,也面临着努力成本高,内部激励不足问题。由于线上线下课程建设成熟的经验少,对于如何修改教案,如果修改课件如何对线上资源进行取舍,都需要教学团队的负责人拿出一套方案。这对负责人而言,需要潜心研究,需要查找资源,需要不断学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会很多。团队负责人往往也会由于努力成本高,动力不足,带头作用不足,影响教学团队的建设。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线上资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否则这个课程难以持续建设下去,比如如果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的精品课程资源,一门课一年的费用在1万元以上,如果在课程建设中要添加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料、体现本校该门课程的特色,那么就需要经费支持来录制视频。由于每次利用线上资源都要持续缴费,如果学校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要深入进行线上资源的建设就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这种外在的资源支持不足,会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团队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线上线下教学改革需要人才支持,由于线上教学改革花费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进行团队的人员不多;线上线下教学改革需要成熟经验的借鉴,由于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不长,成熟的经验不多;这些都影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一方面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双万计划,打造一流课程,为建设一流专业服务。但是能够申请获批线上线下一流课程的名额有限,无论是自治区级的还是国家级的。三年过后,双万计划结束,后期的课程建设标准等尚未出台,今年是双万计划的最后一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在激励线上线下课程建设制度措施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的教学团队建设存在困境。
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的搭便车行为主要是考虑努力的成本问题,如果教师努力的成本太高,比如花费太多时间准备资料、花费太多时间学习新的编辑线上资源的技能等,就可能会导致教师的不努力及搭便车行为。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集体培训,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能力,从外部激励方面降低团队建设中的教师的努力成本。[5]由于有了新的能力,新的关于线上线下教学的知识、资源,在团队建设中搭便车的行为自然会大幅度减少。由于培训的新资源、新知识以及新技能为教师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积极参与性会更活跃,藏拙行为或许不必要或者有藏拙行为的那些老师的“宝藏”已经不再是“宝藏”了。另外一方面需要强化教师内部动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紧迫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提高教师合作的动力。
线上线下教学团队负责人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一是需要团队负责人提高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及素质。在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中,团队负责人要带领教学团队制订改革规划,严格落实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各项工作,修订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库、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团结团队增强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的实力,提高混合教学的能力与教学效果。二是团队负责人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营造适当的竞争机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适当的奖惩机制,实行留有一定弹性的政策措施会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中团队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一方面需要团队负责人自身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自我提升,自我激励,带领团队做好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有规划地进行团队负责人的培训,提高团队负责人的线上线下教学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仅团队内部激励机制影响其建设,外部环境、政策支持、资源投入等因素也会影响团队建设的质量。线上资源的利用需要持续的经费支持,教学管理部门要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利用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备课与授课需要花费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时间成本及资源成本,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管理单位要针对这种情况对于线上线下授课进行一定的奖励,比如对于线上教学的授课系数进行一定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教学中教师工作量的核算等制度;线上线下授课的线上授课管理要区别于传统授课,改革教学监管的模式。由于高校本科主要还是授课,已有的关于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线下的,对于线上线下的特殊情况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政策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姗姗来迟,将不利于线上线下教学团队的发展。